朱亚文个人资料的女儿:李清照辛弃疾的诗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01:56:20
发给我题目即可

1、李清照诗词:

  • 《武陵春·春晚》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夏日绝句》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多丽·咏白菊》

  • 《清平乐·年年雪里》

  •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 《鹧鸪天·桂花》

  • 《行香子·天与秋光》

  • 《永遇乐·落日熔金》

  • 《浣溪沙·闺情》

2、弃疾诗词: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青玉案·元夕》

  • 《清平乐·村居》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 《一剪梅·中秋元月》

  •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3、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如梦令》(长醉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武陵春》、《一剪梅》、《声声慢》、《永遇乐》、《减字木兰花》、《醉花阴》、《念奴娇》等。
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丑奴儿》、《清平乐》、《西江月》、《念奴娇》、《贺新郎》、《汉宫春》、《青玉案》、《永遇乐》、《鹧鸪天》等。

山东史志载“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1234年)。元朝(公1206——1368年)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1644年)设山东布政使司(现在的市级管制)”在山东济南历城以西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出了两个光耀千秋的诗词泰斗,他们就是辛弃疾与李清照。毕业以后读过很多李清照的词,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个人比黄花瘦,真是一句道尽了相思愁。李清照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她的词作,她发表了前无古人的婉约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上树起了一面旗帜。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称李清照为词家大宗,他说;“婉约以易安(李清照)为宗,豪放惟幼安(指南宋诗人辛弃疾,) 称首。”“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

辛弃疾和李清照同是山东历城人,又同是诗词大家。但我想他们却不一定是好朋友,因为他们的词风是如此迥异,很难有共同语言。辛弃疾的词就象一把出了匣的长剑,时而锋利,时而豪放,时而慷慨纵横。他一生的时间耗在了统一祖国的事业上,然而支离破碎的南宋王朝以无法改变历史的必然。苟且偷安,半壁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多少仁人志士企图力挽狂澜,都以失败告终。辛弃疾在建康下水门城上赏心亭所作的《水龙吟》一词,最后几句这样写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报英雄泪?” 国势危机的忧虑,在这几句中表露无疑。淳熙十五年,(公元1181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因一力主战写了万言书《九议》。可惜,辛弃疾的正确主张得不到重视和支持。十几年间,辛弃疾虽然先后被任为湖北、江西、湖南等地安抚使、转运使一类的官职,但由于当权者对主战派人士的疑忌和排斥,他要求率兵打仗,收复中原的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在他六十四岁的时候又被朝廷所起用,这让他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七十九岁高龄的爱国诗人陆游听说了,兴奋地前去祝贺他:“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赫!但令小试出余绪,青史英豪可雄夸。”时世早英雄,也毁了英雄。当年老多病的辛弃疾奔赴前线的时候,主和的左丞相周必大却借故调离了他,使一切努力都化为流水。起伏坎坷的政治命运使他痛苦不堪,辛弃疾在 晚年回忆起这些事来,仍然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在一首词中他写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据说,他在临终时,还手握宝剑,大呼“杀贼!杀贼!”英雄豪气真是然后生小辈感佩。在他将近七十岁的时候还写了最著名的那首《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是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南宋的词人之中最敬佩的就是辛弃疾,可以说一声了不起。
参考资料:http://www.sd.xinhuanet.com/sdsq/2005-10/20/content_5394391.htm

辛弃疾:
贺新郎,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汉宫春,水龙吟,摸鱼儿,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祝英台令 晚春,青玉案 元夕,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念奴娇 春情,醉花阴.

晕,2楼的你说这么多我还用说````````
哈哈,不过我还知道,辛弃疾的西江月,破阵子
李清照的石灰吟。。。

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永遇乐

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辛弃疾<<破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