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平凡岁月书包网:请问问幕末和明治期间日本内战的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8 02:58:57
历史教科书上只是提到伏见战役倒幕军5千打败了1.5万护幕军。

在地方上,与西方列强有过交涉甚至短暂交战经验,因而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后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在坂本龙马居间斡旋下,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画利用天皇刚重新掌政,与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藉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於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后来,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於天皇;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於同年4月6日公布。与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彻底排除德川派势力,并以之对抗依旧以江户为统治核心的幕府。
  1867年底,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企图以退为进。大久保利通等维新派立刻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并提出了鲜明的战斗口号--“辞官纳地”,即要将军交出所有权力和大部俸禄,从而把幕府逼上了绝路。德川庆喜仗着自己兵力强大及法国的支持,趁夜逃出京都二条城,回到大坂,决心不惜与维新派一战。 这时的新选组在土方的改组下已成为一支法式近代步兵组织,已能够胜任任何一场近代战争。旧历1867年十二月十二日傍晚,新选组一百五十多人奉会津藩主松平容保之命来到伏见奉行所布防。奉行所附近地形开阔,队士们构筑工事,将其变成一座要塞。预备队由会津军事奉行林榷助所率藩兵两百人担任。一旦和萨长土三藩的战争开始,这里就会变成最前线。
  紧要关头,新选组旧伤又发。由于高台寺党的残党在竹田街道边的狙杀,身负重伤的近藤和咳血不止的冲田不得不回到大坂城养伤,从而使得新选组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
  双方的战斗即将开始,现在只是时间问题。不论是德川庆喜,还是近藤、土方,乃至会津藩的步卒,都对幕军的胜利深信不疑。尽管德川庆喜“大政奉还”后不过是一方诸候,但此时大坂城内旧幕军加上会津、桑名两藩兵马共有五万大军,而尽管萨长土三藩拼命动员,这时在京都也只有五千余兵力。只有那些不懂兵法的普通百姓才会认为战斗还没开始便胜负已定。但这样的战斗,就连京都联军总司令官,萨摩藩军赋役西乡隆盛也心中没底。当时幕军的统帅部制订了如下方案:首先派遣万余先锋军从大坂直取京都,打垮京都的倒幕军,然后控制年幼的天皇。大多幕臣认为这便足以结束战斗。
  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传来的要求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的消息成了整个戊辰战争的导火索。“此次天子敕意如此,乃是奸臣所为。奸臣皆萨摩藩士,旧幕臣甚忧萨摩之真实用意。”大坂城内群情激愤,迅速草拟了以此为中心的《讨萨表》。就在京都的公议政体派在为和平解决奔走之时,庆喜认定不可能有和解的希望了,随后立刻发出命令:“我意已决,全军覆灭即退守大坂,大坂失即退守江户,江户破即退守水户,彻底抗战!”1868年旧历一月二日,借口进京奏请“辞官纳地”,老中松平正质指挥先锋军一万五千余向京都进发了,大目付堡川俱拳所部高举《讨萨表》走在前列。“岛津这下完了!”大坂人目送队伍出征时纷纷断言道。三天后,堡川队八百余人前进到鸟羽中之桥时,萨摩藩五大队监军椎原小弥太率部拦住去路进行盘问。黄昏时分,京都方面终于下令讨幕,幕军方面同时由于担心夜幕会迟滞进军,下令强行通过,谈判彻底决裂。
  椎原把右手高高举起,顿时萨军阵中军号长鸣,街道中央的英式大炮立即开火,炮弹直接击中了幕军阵地上的一门大炮。--戊辰战争的第一炮打响了。两军在中之桥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与此同时,伏见方向也传来了激烈的枪声。这里的情况与众不同:双方都已准备多日,但很明显这次新选组低估了对手。萨军的炮兵队早已排好阵势,一上来就对伏见奉行所进行了集火射击。会津军和新选组只有四门青铜炮,射程很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相比。萨军在对面的御香宫神社与幕军枪战,渐占上风。由于装备上的绝对劣势,土方不得不下令队士们进行白刃突击。
  从土方的角度来讲,这是他的明智决定。只有趁夜暗突击过去,发挥出新选组的近战优势,消灭对方的炮兵,才能扬长避短,胜利才有希望。但他万万没想到,一次偶发事件使这道命令成了一场灾难。 新选组队士在前,会津藩兵在后,冒着猛烈的炮火匍匐前进,眼看胜利在望了。就在这时,最大的不幸发生了。一发炮弹击中了奉行所的顶楼,燃起了熊熊大火,把双方阵地之间的道路照得如同白昼。萨军发现了偷袭的“白兵队”,立刻集中火力封锁了路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道路上新选组队士、会津藩兵尸如山积,惨不忍睹。突击彻底失败了,少数突进御香宫神社的人也只能躲在树后不敢露头。凌晨三点左右,土方不得不下令退却,由新选组作后卫掩护撤退。这时如无援军则战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鸟羽的战斗还在继续,池田屋的功臣助勤山崎丞在桥本宿附近也受了重伤。
  这一仗损失惨重:会津兵主将林榷助阵亡,兵士死伤殆尽。新选组里算上打散的共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伏见、鸟羽战败后,德川庆喜出人意料地逃出了大坂,在天保山冲搭乘幕军军舰“开阳”号狼狈逃回了江户。随后又在当月二十日派海军把近五万大军从海路运回了江户,其中包括只剩四十五人的新选组。当晚,山崎丞伤重不治身亡,成了日本第一个以海军礼仪水葬的人。
  伏见鸟羽战役其实也是一次以寡击众的战役。幕军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装备的落后,加上对手是素以勇猛善战著称的萨摩兵。其实如果指挥得当,发挥出幕军人数上的优势,与萨军打近战、包围战而不是阵地战,胜利还是可能的。德川将军的临阵脱逃使得从大坂的反攻成为画饼,失掉战机,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至于新选组,他们在错误的地点为了错误的原因打了一场错误的仗,就不必多说了。不过他们确实都是壮烈牺牲的。
  庆应四年(明治元年,1868),西南外样藩阀独裁政府的贼军,打着“官军”的旗号,唱着“亲王亲王御马前”的军歌,大举进兵关东。东海道诸藩望风而顺,竟无一感怀神祖三百年的君恩而挺身抵抗者。只有近藤勇的甲阳镇抚队和人见胜太郎的游击队在甲州和箱根进行了微弱的抵抗,最后,为了免使关东百姓惨遭兵祸,以及防止如狼似虎的列强乘虚而入,大树德川庆喜公为了日本的未来,忍痛做出了最不情愿的抉择。他斥退了小栗忠顺等主战派,委任胜海舟全权处理恭顺事务。在胜的努力下,江户无血开城。三百年天下,亡了。
  根据旧幕的方案,起初是准备将其主力开阳,富士山,蟠龙,朝阳,回天,千代田形,观光七舰移交明治政府。但是榎本武扬在江户开城的四月十一日夜间带全舰队退到了安房的馆山,本来军舰移交是江户无血开城的条件之一。拿不到军舰的明治政府又惊又怕,东海道先锋总督府一面恫吓旧幕府方面如果拿不出军舰,“从宽处置之事”将“悉成泡影。”一方面又乞求胜海舟尽快解决这件事:“如果驶回品海,向官军移交,则既往不咎。”责成胜海舟和大久保忠宽尽快解决问题,胜于十六日赴馆见同榎本武扬交涉,将明治政府的意志传达给榎本武扬,他接受了劝告,于十七日将舰队带回了品川。
  榎本武扬在伏见鸟羽之战,以及江户开城前后是强硬的主战论者,他是不会轻易屈服于横暴的西南外样藩阀政府的,原本他是计划带着舰队突袭西军的大后方,但是政府的恫吓起了作用。毕竟这时德川宗家地位未定,为了不给主家处分带来麻烦,他决心先观察局势。
  同时,明治政府为了能尽快地接收军舰,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十九日,总督府指示在庆喜谨慎后负责管理江户城的田安庆赖,称榎本武扬“怀念故主,至情感人”,“着令四舰维持现状,其余四舰迅速上缴天朝。”这对于政府原先先准备接收全舰队,再酌情赐还一部的方案来说不可以不说是做了极大的让步。但是榎本武扬还是不放心——万一你们拿到军舰之后马上变卦追讨我们怎么办啊?总督府再次做出了让步,表示绝对不用这些军舰用于追讨旧幕军。榎本武扬才答应可以移交部分军舰,但是到了移交当天四月二十八日,榎本又不愿意了,在几经催逼之下总算交出了观光,翔鹤,朝阳,富士四舰,但是捏,作为日本海军第一艘军舰的”观光“已经和废船没有什么区别,“翔鹤”是没有作战能力的运输舰,朝阳的汽罐故障无法行驶,具有作战能力的只有富士一艘了。西军的海军先锋大原俊实一见到手的竟是这样一堆破烂,气的半死,不愿接收。在总督府一再下命令接受之后,才勉强的把“观光”以外的三舰拿下。胜海舟在日记里写道:“榎本和泉贯彻了夙愿”。为什么呢?因为幕府海军的精锐一点也没有遭到削弱。
  这段时候,江户城内的幕府陆军也一再发生脱逃,四月十日,江户城里的旧幕军脱走了两三千人,他们聚集在下总的国府台,推举幕府步兵奉行大鸟圭介为总指挥,之后这支部队转战于下野宇都宫,壬生,日光,今市一带,有效的牵制了西军东山道镇抚军的兵力。撒兵头福田八郎右卫门也在次日率部一千五百多人开向总州方面。再加上盘踞在江户上野宽永寺的彰义队。他们都有效牵制了西军的进攻步伐,支援了奥州方面的反政府斗争。

明治维新的背景

明治维新始于1871年,在其发生前的两个半世纪(1603-1868),日本也是受到德川幕府统治,而日本的皇族-天皇亦受制于德川政权,换言之,德川政权的大将军在该两个半世纪以来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在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基于外国人产生恐惧,所以其对外政策上采取了[锁国]政策,亦即将日本断绝和外国的来往,直至十九世纪未,美国海将培里来日,日本才重开门户。

而对内方面,德川幕府将人民分为四等级,依次序是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武士在当时是拥有特权的,除了是唯一可以佩剑的人外,亦可以接受军事训练和教育,由于日本人民于当时不能随意改变其职业和社会地位,因此德川幕府避免了由于社会出现激烈变化而出现的不稳定,所以可以平稳地维持其统治。

可是由于长年的和平,令武士阶级生活开始腐化,以致债台高筑,这严重地影响了日本的社会稳定;而且,商业的发展亦令到商人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他们对自己的于社会地位之低产生不满,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因此,他们支持一些能令他们地位提高的活动;再者,计多日本人透过学习早期日本历史明白到自己应效忠的为天王,而不是德川幕府的大将军;再加上当时美国以炮舰政策强迫日本开放门户,暴露了德川幕府的无能,这些不满终于导致了<<尊王攘夷>>运动的发生。

由于该运动得到日本西南大藩如萨摩,长洲等支持,所以于1868年大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其权力交结年仅15岁的睦仁天皇(后称明治天皇),这一政治运动称为<<王政复古>>,它的出现亦证明了德川幕府长达265年的统治正式结束。

虽然德川幕府政权结束,但是天皇权力还没有真正恢复,新政府领导人大部份也是来自西部四大藩的武士和一些宫廷贵族,他们被称为[明治寡头]。为了获得人民的支持,他们利用天皇的明义来进行统治。由于他们较年青,受过良好教育,因此较有冲劲,他们更明白到自强的重要性,所以着手彻底改革,使日本富强,口号是[富国强兵]。

明治寡头于1868年4月提出了<<五条誓文>>,以表明自己的统治方针,内容虽然十分空泛,但却为明治改革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其内容由于太过空泛,令领导人能得到充分理由执行其认为正确的政策,而且<<五条誓文>>亦宣布了日本政府的长远政策,为明治维新的基本,在1871年,明治维新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