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瑶中药染发有效吗: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7:29:17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还把这一点载入了党章。这不仅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而且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角度来阐明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第一,“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对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战斗队伍。在取得政权以后,则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进一步规定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三个代表”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建设党,根本上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的经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根本上就是要当好“三个代表”;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根本上也就在“三个代表”;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事业,甚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在这“三个代表”。党要固本强基、保持生命的活力,就要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三个代表”,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第二,“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我们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巩固执政基础,胜利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

  “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坚持党的性质,履行党的宗旨,实现党的任务,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只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才能执好政,治好国,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 题。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 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作了新的提炼和概括,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说明了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真正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党的先进性,也要以这“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六千六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曾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辉煌的业绩,根本上都在于我们能够做到“三个代表”。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最终源泉。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的力量源泉就不会枯竭,我们党就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都作了充分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他还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学习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这一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有共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有共同的政治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有共同的理论品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使人们深深感受到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如此蓬勃的生机,最根本的是它紧紧把握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和中国出现了新的变化,概括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尽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趋势,这两个趋势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提出了我们能否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在同世界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历史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二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这正深刻地改变着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比,提出了在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国际环境中,在我们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如何在同资本主义合作、交流和矛盾斗争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重大课题。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这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学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紧密相联。恩格斯曾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就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理论也要有新的概括和创新。四是我们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体制环境和社会结构。这些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根本上说,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都集中体现在它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两个基本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时代的需要,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二,这一重要思想,既是理论创造的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直接源泉。马克思曾说过,人首先是实践,而不是先研究好理论;当理论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要看实践中是怎么解决的,然后从理论上给予总结。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经验的总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来都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他们都强调了总结经验对于党的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形成到成熟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是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进程相统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也是对这一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过程。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思考,这三者紧密结合,贯穿于江泽民同志十三年的全部理论创造活动中,统一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十六大科学概括的基本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经验的总结和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自觉高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十三年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十三年基本经验,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只有从党的基本经验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内在联系出发,才能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这一重要思想,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重要思想的系统性,一方面表现在实践的系统性上,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是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紧密联系的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论的全面性上,它提出的理论创新观点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系统的而不是个别的。可以说,既揭示了实践的系统性,又形成了理论的系统性,二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同时,尽管这一重要思想有很强的系统性,但这个理论系统不是封闭的理论系统,而是开放的理论系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系统。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不断继续下去。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第四,这一重要思想,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的学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讲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显著区别。马克思还讲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我们的理论在本质上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这一鲜明的理论品格,十分强调理论的实践价值,强调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运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的关键,在于对贯彻提出具体要求,在于增强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十六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相比,作了这样一个改动:在“七一”讲话中讲,“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报告讲,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上“始终做到”这四个字,无疑强调的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和实践品格。十六大还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无疑也是强调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和实践品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所以,把理论学习同理论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这一重要思想,既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卓越贡献。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编写《纲要》就是为了帮助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强大精神支柱,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倍加珍惜,作为我们根本指导方针长期加以坚持,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认真运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