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技术:赏析 挽文山丞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09:44:58

这首诗是元诗中难得的佳作,诗人把自己极为深沉的民族感情、历史兴亡感都融进了严整的艺术形式之中。诗的风格沉郁苍劲,寄慨极深。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七律《挽文山丞相》:
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虞集(1272—1348),字伯生,蜀郡人,侨居江西临川。大德初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元统初谢病归临川,卒于家。在延佑、至顺年间,他是大都最负盛名的文人,“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诗歌亦以典雅精切著称,但应酬、题画之作占去大半数篇幅,成就并不高。只有少数作品值得注意。
这是元诗中少见的名篇。诗人把深沉的历史感慨溶进严整的艺术形式中,沉郁苍劲,感人至深。虞集虽然宦途比较顺达,但仍然希望到江南故乡归老田园。他的《风入松》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这种意境也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挽文山丞相》诗,除了歌颂文天祥如效忠汉室的张良、诸葛亮,至于以身殉国之外,还慨叹“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就是惋惜南宋连半壁河山也保持不住,如今北土南疆已经完全沦入外族之手了。诗中虽然有时势无可奈何的消极感叹,但仍表现了他对民族英雄的敬意和故国的怀念,结语尤极沉痛。他在官三十多年,诗中不时流露受压迫拘束、希望归老田园的心情。

虞集是曾经挫败金主完颜亮想饮马江南的企图、从而稳定南宋半壁江山的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入元之后,他为一位以气节照耀古今的宋丞相赋挽歌《挽文山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这首诗的民族情绪近乎赵孟fǔ@②的《岳鄂王墓》它们的先后出现,反映了元朝民族融合时特殊的文学尺度和文学风气。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认为忠于原主的刚正之士,即使在战场上射伤过他,但只要敢于承认,就认为是可以交朋友的;反而那种卖主求荣、提着主子的人头来向他投降的人,他会鄙视和杀掉他们。《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家训,当这个王朝坐稳江山之后,它遵照祖宗遗训,敢于包容对历史正气的追念,这是它自信的体现。虞集是萨都剌考进士时的座主,他曾经以南臣北仕的庾信自拟,以北士南徙的贾谊比喻萨都剌,在难以排遣的隐痛中进行文化承传和南北交融的工作。萨都剌有《和学士伯生虞先生寄韵》,说“白鬓眉山老,玉堂清昼闲”,把他比作苏东坡,又说“才俊贾太傅,行高元鲁山”,反而把他比作贾谊和元德秀了。在这种典故的使用中,传递深刻的文化认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