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max制作吊顶:我要描写朋友分别的词,著名点的,不要太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2:58:17

送别
无边愁绪系苍天,
琵琶声残歌亦残。
举杯欲语泪先流,
道声珍重心已寒。

半卷诗书诉忧愤,
一支铁笔写流年。
今宵话尽离别意,
不知何日话凯旋?

1、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
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
相顾怜无声。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兄弟亲情的诗。在古代,人们十分
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 。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
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 ”,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
途遥远 、山峦叠嶂 、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
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青泥岭
和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剑门关。李白
在《蜀道难》一诗中曾清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 :“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剑阁有“天梯石栈相钩连”,
却仍旧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
后不得不发出“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乡”的叹息。
卢照邻这首诗没有细致刻绘,而用“关山”二字概括
了蜀道上的艰险,与兄弟惜别的沉重心情却清晰可见。
次句“花柳帝王城 ”,是指“二兄”出发的地点
--长安 ,繁华似锦,歌舞升华,一派繁华的景象。
这一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花柳”
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
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是抓取
临分手时的瞬间情景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二人依
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
致 。“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刻
绘了出来,一个“怜”字泻出了二人心中只有亲人间
才会存在的滔滔挚爱之情 ,“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
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诗人在短短四句诗中能够由远及近地刻划双方的
心灵,善于节制感情,平衡抑扬,在前两句的对仗中
巧含对比的成份,使全诗感情异常深厚浓烈,跌宕起
伏,令人感动。
作为抒写骨肉亲情和送别诗来说,《送二兄入蜀》
或许并非最上乘之作,但却以其简洁质朴的诗风和语
言有力地冲击了宫体诗的形式主义藩篱,给初唐诗坛
带来了清新之气,也为后来的盛唐诗歌产生了很大影
响。
资料:卢照邻(630?-689?),字升之,自号幽忧
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与王勃、杨炯、骆
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2、
四海十年兵不解,
胡尘直到江城。
岁华销尽客心惊。
疏髯浑如雪,
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
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
孤影小窗灯。
陈克词作鉴赏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
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
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其时吕祉帅建康,辟陈克为
右承事郎都督府准备差遣。在职期间,陈克曾撰《东
南防守利便》上秦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
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国运不振,年事已高,
作者只好慨叹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
涕欲生冰 ”。词上片主要借史实抒悲愤之情。而词下
片的情绪则从悲愤转为悲观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
缘应在吴兴”就是被追归隐思想的反映。齑盐,原指
切碎了的腌菜 ,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吴兴,
今浙江湖州市。宋之湖州亦称吴兴郡,陈克意将隐居
于此。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走就走得干脆的,陈
克长期侨居金陵,这里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离别
的。所以有“故人相望若为情”云云。
这首词悲慨沉郁,感情深厚,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正面点提形
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
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 。“客心惊”的原因不只是时
光消逝 ,“疏髯如雪”一句似乎还在为不能报效疆场
而惋惜,欲生冰的“衰涕 ”,实际上也反映了为国事
而涕泪交加的情态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
句 ,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
情状。苏轼寄弟苏辙诗云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
何时听箫瑟。”这里,借用苏诗意象,以“别愁”、“孤
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
的孤苦处境。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 ,意脉不断,
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十年来兵祸不止,以至于
“胡尘直到江城 ”。这一形势 ,是作者哀愁的原因,
也是他欲别故人的原因。此词在发端处揭出感慨的原
因,为全篇定基调,立纲领。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
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
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 ”,这
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
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
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
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在吴兴”、“别
愁”、“孤影 ”,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
深夜之中 ,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
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
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资料:陈克(1081 —1137 ?)字子高 ,号赤城居士,
临海(今属浙江 )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
兴中,吕祉帅建康,辟为都督府准备差遣,敕令所删
定官。绍兴七年(1137 )六月,随吕祉去淮西庐州
(今安徽合肥)抚军。八月郦琼叛,与吕祉同时遇害。
事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咸淳毘陵志》卷一八。
《南宋书》有传。赵万里辑其《赤城词》一卷。陈振
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称其“词格颇高,晏、周
之流亚也”。
3、行 路 难
卢照邻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
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
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
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
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
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
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
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
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
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
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
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
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
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
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
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
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
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
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
长作巢由也不辞!
卢照邻诗鉴赏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
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
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
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
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卢照
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 》,仄声促韵
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这一首
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
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
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 ?”“长
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
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 ,“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
“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
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
尺枝 ”,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
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
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
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
言,为我们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
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
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
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
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
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 ”,由此及彼提出
“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 ,人
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
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
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
变的自然矛盾造成人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
即由此展开 。“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
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
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
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
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
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
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 ;“玉尘”指玉骢马扬起
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
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
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
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但只
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
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 ),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
云间海上的仙山 ,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
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
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
两句“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尧年,
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
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
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
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
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
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
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
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鉴赏: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5、无题 (晚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鉴赏: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6、燕歌行 曹丕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鉴赏: 此篇人物一出场,几是脱口而出“别日何易会日难”,好像不加斟酌,其实含义复杂。结合前篇“念君客游多思肠”、“忧来思君不敢忘”,此句浸透思念之意,且“念”、“忧”至此翻覆而为困惑和感慨——“会日难”,即“会日何难”,承上“何”字而省。人生一世,生计羁绊,天各一方,时或有之。至于汉末动乱,“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七哀》)的现象,竟为寻常之事。对于钟于情的室中思妇则郁结为满腹牢骚哀怨。在上篇“念”、“思”之后,此首接手,不假思索,即道出心曲,此其一;其二,由眼前的“会日何难”,相见不易,滋生懊悔当初“别日何易”,分手匆匆,而“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情思;其三,昔日分手仓促,满意料相逢不远,岂料归期无望,这就反省出当今“相见不易”,“会日何难”之意。忧思与期望,失望与懊悔,哀怨与怅望融为一句,引发以下若许曲曲不尽之心绪,可谓“立片言以据要”,为一篇之关目,为通首之根源。次句“山川悠远路漫漫”,化用《古诗十九首》中“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句意。这是从空间的遥远申述上句“会日何难”之意。这和上篇以时令物候烘托思妇别离之久,用意相同,构思则异。这二句省透此诗主脑:“行役不归,佳人怨旷”(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李商隐的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即脱胎于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
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
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再相逢.
再相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宋词中描写朋友分别得不大多,大多是描写恋人分别的

不过唐诗中倒是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