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事无忧家政:曹操的出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8:42:07
三国志上有曹操出身的记载.不过很粗略,说他的父亲是曹嵩,父亲是被人收养的叫曹腾,那么曹操的真正家族是什么呢?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2
曹操的资料[ZT]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参考资料:《曹操集 》曹操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59

历史曹操介绍: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成势东伐孙权。但权并非刘琮之流可比。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已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一)家世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字季兴。历事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四个皇帝。他最初得到皇帝的青睐,是因为陪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顺帝读书。从黄门从官迁为小黄门,又迁中常侍。在省内(即宫内)供事三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其家族也从不在家乡横行霸道。而且曹腾又经常向皇帝推荐一些名士,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当时有个蜀郡太守让上计吏(每年去中央汇报地方工作的吏员)顺便送些礼物给曹腾,结果被益州刺史种暠查出。种暠上奏罢免太守,并弹劾曹腾,请下廷尉案罪。皇却说帝:“书是从外面来的,不是曹腾的过错。”于是将奏折留中不发(即不处理)。结果曹腾丝毫不介意此事,常常在皇帝面前称赞种暠是有才能的官员。后来种暠当上司徒,还感慨说:“我能当上司徒,都是曹常侍的帮助啊!”曹腾约束家族为恶和亲近士大夫,引起当时各界对曹腾的普遍赞誉。在他死后,他的养子曹嵩还在朝廷当大司农,甚至用钱买了个太尉当。
但是不要因为认为曹腾就是一个好人。汉顺帝死后,刚刚满两岁的幼子汉冲帝在继位一年以后又夭折。当时大臣们都认为应该立一位年长有德的宗室当皇帝,都属意于清河王刘蒜,外戚大将军梁冀为了继续掌权,却立了八岁的勃海孝王的儿子刘缵当皇帝,即汉质帝。但这位小皇帝也很聪明,在朝会时指着梁冀对群臣说:“此跋扈将军也。”惶恐的梁冀又毒死了这位即位才一年多的小皇帝。这时大臣们强烈要求立清河王刘蒜,梁冀本来打算立自己的妹夫蠡吾侯刘志,但见群情激昂,也没了主意,不知道怎么拒绝。
清河王刘蒜“为人严重,动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莫不归心焉。”但是曹腾曾经拜见刘蒜,刘蒜并不以礼相待,引起了曹腾的仇视。曹腾连夜赶往梁冀家中进行劝说,对他说:“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梁冀采纳他的建议,强行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既汉桓帝。曹腾以此功劳,迁为大长秋,达到宦官官位的极点,并且被封为费亭侯。
(二)身世
当时的大宦官常常封侯,但是谁来继承他们的爵位呢?有三种途径:
第一,从同宗族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
第二,从异姓姻族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
第三,收买一个孤儿作为养子。
《吴书》说曹操是从夏侯氏过继来的。但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原因有二:
第一,夏侯氏若是曹操的本族,那么曹操与夏侯敦子女互相通婚,岂不违背了“同性不婚”的原则?
第二,袁绍在《讨司空曹操檄》中骂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乞丐携养”。以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频繁的交往,袁绍应该比较清楚曹操的身世来历。
第三,按理说,曹操建立自己的国家,就应该以本姓建国,而他不恢复夏侯氏的本姓,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本来姓氏的来源或者自己根本就是从曹氏宗族中过继的。
因此,综上所述,曹操的父亲曹嵩只有两种来源,最可能的是被收养的孤儿,其次则是曹腾宗族疏属亲戚中过继的。

曹操出身高级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不过这个曹腾还是
不错的,跟十常侍没啥瓜葛。(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年代的)。
曹腾对士大夫也不错。曹嵩呢,因此官运甚好,后来还出了一大
笔钱,买了个太尉做。(这可是朝廷明码标价的哟。一个太尉百
万钱)。
曹操的出身对他影响颇大。可有以下几点:
(1)发迹早。二十岁举孝廉,授洛阳北部尉,相当于首都公安局长。
三十四岁成为西园八校尉之典军校尉。而西园八校尉所统领的正是
国家编练的精锐新军。曹操此时的地位也不比戊戌政变前的袁世凯差
多少。而刘备虽挂名帝胄,可出身织席贩履之家,二十八岁才做了个
县尉。起点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语。
(2)有钱。曹腾聚敛颇多,曹嵩善能贪污。所以董卓一起,曹操回到
家乡,变卖家产,很快凑齐五千人马。而刘备还是得了两个马贩子和
张飞的赞助,才拉起几百个人。财力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语。
(3)个性通达。曹操虽说文才很好,可身上毫无腐儒气;这一点是同样
高起点的袁绍等人无法企及的。
以上这几点帮助了曹操发迹。可是毕竟由于出身宦官,很难得到高级士族
的认同。诸如孔明要投刘备,荀阈反对曹操称王,等等,不一而足。至于
还是那位出身高贵的司马仲达,先是怎么也不肯出来做官,最后还是夺了
曹家的权,建立一个士族自己的王朝了。

曹操出身高级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不过这个曹腾还是
不错的,跟十常侍没啥瓜葛。(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年代的)。
曹腾对士大夫也不错。曹嵩呢,因此官运甚好,后来还出了一大
笔钱,买了个太尉做。(这可是朝廷明码标价的哟。一个太尉百
万钱)。
曹操的出身对他影响颇大。可有以下几点:
(1)发迹早。二十岁举孝廉,授洛阳北部尉,相当于首都公安局长。
三十四岁成为西园八校尉之典军校尉。而西园八校尉所统领的正是
国家编练的精锐新军。曹操此时的地位也不比戊戌政变前的袁世凯差
多少。而刘备虽挂名帝胄,可出身织席贩履之家,二十八岁才做了个
县尉。起点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语。
(2)有钱。曹腾聚敛颇多,曹嵩善能贪污。所以董卓一起,曹操回到
家乡,变卖家产,很快凑齐五千人马。而刘备还是得了两个马贩子和
张飞的赞助,才拉起几百个人。财力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语。
(3)个性通达。曹操虽说文才很好,可身上毫无腐儒气;这一点是同样
高起点的袁绍等人无法企及的。
以上这几点帮助了曹操发迹。可是毕竟由于出身宦官,很难得到高级士族
的认同。诸如孔明要投刘备,荀阈反对曹操称王,等等,不一而足。至于
还是那位出身高贵的司马仲达,先是怎么也不肯出来做官,最后还是夺了
曹家的权,建立一个士族自己的王朝了。

曹操出身高级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不过这个曹腾还是
不错的,跟十常侍没啥瓜葛。(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年代的)。
曹腾对士大夫也不错。曹嵩呢,因此官运甚好,后来还出了一大
笔钱,买了个太尉做。(这可是朝廷明码标价的哟。一个太尉百
万钱)。
曹操的出身对他影响颇大。可有以下几点:
(1)发迹早。二十岁举孝廉,授洛阳北部尉,相当于首都公安局长。
三十四岁成为西园八校尉之典军校尉。而西园八校尉所统领的正是
国家编练的精锐新军。曹操此时的地位也不比戊戌政变前的袁世凯差
多少。而刘备虽挂名帝胄,可出身织席贩履之家,二十八岁才做了个
县尉。起点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语。
(2)有钱。曹腾聚敛颇多,曹嵩善能贪污。所以董卓一起,曹操回到
家乡,变卖家产,很快凑齐五千人马。而刘备还是得了两个马贩子和
张飞的赞助,才拉起几百个人。财力高下,自不可同日而语。
(3)个性通达。曹操虽说文才很好,可身上毫无腐儒气;这一点是同样
高起点的袁绍等人无法企及的。
以上这几点帮助了曹操发迹。可是毕竟由于出身宦官,很难得到高级士族
的认同。诸如孔明要投刘备,荀阈反对曹操称王,等等,不一而足。至于
还是那位出身高贵的司马仲达,先是怎么也不肯出来做官,最后还是夺了
曹家的权,建立一个士族自己的王朝了。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参考资料:《曹操集 》曹操著,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