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银行客服:什么是特稿辛迪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5:04:12
外国新闻史的一条名词解释,我要准确答案,谢谢!

特稿辛迪加-大型特稿社:提供专稿、特稿的通讯社

新闻媒介的生产流程究竟应如何安排,也应依据知识管理进行标准化分类,以分众传播或小众传播为基本模式规范其生产组织。因此,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主要依赖通稿方式向媒体用户提供服务的模式。提供专稿、特稿是通讯社一种传统的运行方式,也就是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专稿、特稿,成为一种称为特稿辛迪加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是100多年来通讯社的基本组成方式和运行方式之一。这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运作模式。未来,我们可以判断,规模化、工业化的特稿、专稿提供,应当成为通讯社的标准产品提供样式,应为通讯社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之下,通讯社现在的专稿、特稿提供方式还停留在小农经济式的经营水平上。

要实现特稿辛迪加的运营方式,就应充分利用地域性媒体的错位竞争、差别竞争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专稿的地域性概念,将之作为一种标准的营销模式。纸介媒体主要是地域性的,传统的电子媒介即广播电视也主要是地域性媒介,在特定的地域有足够的影响,在特定的地域要与竞争对手捉对“厮杀”。地域性就意味着处在不同地域的媒介基本不构成竞争。这对通讯社营销而言,就是机会与切入点,就不能再只一般化地提供通稿,或一般化地提供专稿和特稿。通讯社将来的专稿提供方式,一定要改变。如果把一个城市只向某一家媒体提供某一篇专稿作为一种标准化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实现征询、商谈、提供等程序完成交易过程,那么,理论上说,一份专稿在全国至少应该卖出200份。这不已经等于“通稿”了吗?哪怕卖出100份也等于“通稿”了。

媒介辛迪加应运而生

在国际媒介市场中,主流媒介在依靠自身采编队伍的同时,大都需要借助外部资源获得更多的内容。这种媒介内容供应商主要分三种形式:一是新闻与图片性质的通讯社,二是特稿专题性质的辛迪加,三是独立供稿与特约供稿。这三种形式都是媒介以商业契约形式签定的上流供应商。

所谓辛迪加,是美国经济的一种形式,即同步发行。在电影、电视、广播节目以及报刊的非新闻体裁领域,由版权的拥有者(往往是代理者),向各地不同媒介联系授权出售使用权。尤其是漫画、专栏,大都是辛迪加经营。独家的固然好,但价钱贵得多,所以即使是大报,也往往选择辛迪加,以减少成本且又不降低质量。1992年笔者曾与京城一些业务上颇前卫的同事探讨在扩版之后辛迪加的市场机遇,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听懂。作为国内目前惟一对媒介辛迪加的运作与机制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是出版过《怎样当自由撰稿人》的笔者,如今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一媒介服务业在电视、广播与报刊等领域已经遍地开花。

虽然目前我国没有明确提出辛迪加这一说法,但是辛迪加的市场运作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因为这是现代化媒介市场经济的规律所催生的必然结果。电视观众所熟悉的中国娱乐现场、光线公司,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电视节目辛迪加。

以前在报界,同样的市场行为却被蒙上了一稿多投的恶名。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新闻学教育导致的无知。当然,关键是要有约在先、按约行事。在这个基础上,同一作品无论发多少家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国外,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健全有效,加之市场需求的普遍存在,所以专门为不同的媒介提供同一成品的媒介辛迪加,一直是个兴旺的行业。

最近,北京甚至出现了一家专门面向各地电台出售节目的临界公司,已经有44家电台购买了该公司开发制作的11档节目,累计播出时间达上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