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徐州路是哪个区:经济帐户和会计帐户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8 13:18:06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于 1941年创立。它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SNA的含义
SNA是指国民经济帐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l Accounts),它是目前国际上实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SNA内容的扩展和发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MPS与SNA相比较,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
联合国1953年的SNA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它标志着国民经济合适体系已经成熟发展。联合国1968年SNA在国民收人生产、分配和使用核算基础上,又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及国民财富核算。1993年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此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 1984年开始建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1998年期间分两步实施。1998年开始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数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国民经济核算利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其所需资料也大部分来源于微观会计核算。但二者之间的核算对象、目标不同,核算的原则、计价基础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一)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产业部门的概念
国民经济核算对象的客体是国民经济所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这个经济系统是由千千万万个经济活动单位所组成。如果根据经济活动的功能来考察,这些经济活动单位可以分为两类,即国民经济活动的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它们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微观基础。
1、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
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如企业、公司等;
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家机关部门单位等。一般讲,非营利机构单位并非绝对不能有利润或盈余,而是其收益不能由其成员占有,必须留在非营利机构单位中。
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
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
2、机构部门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机构单位具体为机构部门)
机构部门主要包括: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6) 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因而这些机构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对象。
3、基层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
①具有一定生产场所;
②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人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人;
③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帐户。
一般说来,一个产品的生产组织就确定为一个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的关系表现为: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4、产业部门
它是由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而形成的。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也是有许多层次的,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等。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三)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所谓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由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构成的。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动的交易基本上覆盖市场的全部内容,具体说来,它们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是以下几大类:
1、货物和服务交易
(1)含义
货物和服务统称为产品,因而又称产品交易,产品是生产的结果,产品交易是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来源主要是国内生产和进口,使用主要是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
(2)中间消耗、最终产品的含义
中间消耗:从产出角度也称中间产品,即购买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的中间投人使用。
最终产品:是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从产出角度统称为最终产品,即生产成果退出生产过程,供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库存投资和出口使用。
2、分配交易
包括两方面:
(1)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人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依据全面生产的核算理论,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范围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的全部增加值。
(2)收人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主要是指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经常转移包括收人税、财产税和其他经常转移,其经济职能是对收人的再分配。资本转移是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3、金融交易
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例如,银行存款是一类金融手段,如果居民向银行存款,那么居民就以银行存款单的形式(具有法律效力)获得了银行存款这类金融资产,而银行相应发生了对居民的负债。
4、内部交易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过程上的系统一致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例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等,企业自制生产设备等。
固定资本消耗也作为内部交易处理。内部交易的产品或服务不仅是最终产品的组成部分,而且与市场上销售的最终产品一样,核算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及收人分配再分配。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货币进行的交易,称为货币交易;另一是非货币交易,它是以易货的形式或以实物形态的转移方式进行的,如产品或服务的易货交易、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实物报酬、由政府免费对居民提供的社会福利等。
货币交易的核算一般直接以发生额进行,而非货币交易则往往采用类似的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进行间接推算的价值核算。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经济流量与存量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概念。
经济流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或转移)、交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它是一个时期指标。有两个特点:按货币单位计量;流量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负债是机构单位或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务净值。
(五)价格的概念及主要价格形式
价格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价格形式是指产出价格不同阶段上的价格特征。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1、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素,而且市场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数量特征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格计量核算。采用统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要素收入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要素价格的理论内涵不仅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而且还包括其中间投入(或称中间消耗)的产品(含服务)内含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这种价格形式主要是理论概念。
2、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
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产品(含服务)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含服务)最终得到的市场价格。与生产者价格相比,它包括从生产者到购买者之间所发生的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使用的购买者价格包括不可抵扣的增值税。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
(一)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就是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过程。作为一般市场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主要是从事市场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以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力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竞争机制。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基本上可以分为产品(含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三大类。
产品市场是生产成果的交易场所。它是国民经济生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资本和技术的交易内容。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交易、证券交易等内容。它是资金流动的场所,也是实现储蓄于投资和财产再分配等的途径。
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基本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这些交易者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主体,决定着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生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消费和积累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二)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含总量和结构描述两个层次,它们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划分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积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外核算。见教材图1一1国民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图1一1中列出了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总量指标,也标明了各总量指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联系。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及产品分类。
2、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
3、最终使用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和积累领域。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分类,主要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主要是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
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是对总量核算的深化,或者说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深层的解剖和描述,每种分类不仅有一个主要的分析功能,而且还要在与其他分类联系中兼顾其他多种分析功能,此外,分类的系统一致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基础。因此,国民经济分类体系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范围确定、核算的系统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或决定作用。
1、市场原则
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就成为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帐户划分等方面的重要原则,这就是我们简称的市场原则。
2、所有权原则
所有权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资产和负债是进行生产活动,获取经济利益的根本条件,因此,它必须表现为企业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的所有权,才可能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决定的作用。正由于这个原因,国民经济核算把资产界定为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能够行使所有权的统计范围,负债与资产相对应,这就是简称的所有权原则。
3、三等价原则
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
4、核算统计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平衡表的特点是抓住所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衡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与调出、供给与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国民收入与支出帐户方法是用一系列帐户的方法来核算国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包括进来,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在体系设置、指标联系及平衡项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也吸收或直接使用了平衡表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二)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特点
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
2、帐户设置的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或表)。上述帐户可归为三类帐户即经常帐户、积累帐户和资产负债表。
3、帐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它是保证帐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帐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帐户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平衡项连接的。
4、帐户及帐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
(三)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指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主要是在部门和宏观总量两个层次上。
1、机构部门帐户。机构部门帐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帐户体系的,具体包括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其中含原始收入(初次)分配帐户、收入再分配帐户、实物收入再分配帐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积累帐户(其中含资本帐户、金融帐户、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和重估价帐户)、资产负债表(其中含期初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变化表、期末资产负债表)。各帐户之间是通过平衡项相联系的。
2、产业部门帐户。产业部门帐户主要描述生产及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产品(含服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投入产出表,或称货物和服务供给(产出,表和货物和服务使用(投入与最终产品)表,及货物和服务帐户。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包括国民经济合并整体的总量帐户和五大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国外的各综合帐户。

会计帐户含义:
帐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的数据。

第一,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是分类的主要依据,满足经济业务的需要是设置帐户的基本要求。

第二,管理要求也是分类和设置帐户时的一个依据。

第三,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金融、税务、政府机关等部门提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需要,也是分类和设置帐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