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是什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住房的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02:23:22
555555555555
有大用处阿
帮忙

实行“计划加市场”的住房政策可化解百姓住房难

住房从计划经济时的福利住房发展到今天这种完全的市场化住房,可以说基本上失败。这一条路如果不加以修正,不仅影响百姓的生活与福祉,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到了对此政策进行反省与修正的时候了。

衣食住行乃民生之必须,在中国人的心中,无房等同于无家。况且政府一再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谓提高生活水平,就要在在衣食住行方面有进步,在质量与数量上要有所提高,即使不提高,至少应该有最基本的保障。吃有保障了,钱少吃素,钱多吃荤;穿也有保障了(当然爱裸者属个人爱好),无钱穿实惠,有钱穿名牌;行也可以,有钱者打的买车,无钱者坐公交,再不济骑自行车;可是这住却解决的不好,不但水平未提,连基本的保障与安全感都没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住房是有保障的,国家免费供应。准确的说也不是完全免费,每月交一点房租,其数量少得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当然,得到房子也得按资排辈,不过那时的按资排辈却非常公道,绝没有夹塞现象。我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单位盖工程房,单位领导中没有工程师职称的就没分到。

后来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刚开始也算可以,房价基本上与百姓的购买力相称。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畸形,人们谈房色变,买房变奴,房子成了百姓心中永远的痛!反思房地产业的现状,因素太多,凡是与此产业有关的各方隹也脱不了干系。网在、行业内、学界对此研究与评论很多,结论在小老百姓看来已经很明白,就等决策者决断了。

那么怎样解决百姓住房难的问题,让住房有保障,给百姓以安全感呢?我想办法还是有的,按中庸定律,可走中间路线,即实行半产业化的房地产政策。所谓半产业化的房地产政策,就是凡我中国公民,国家有义务保障每户一房,面积按人均25平米计。此房的定价按直接建设成本核定,地价为零。这些房子为经济适用房,建设由国有建筑公司建设,出售由政府的建设局的房产管理部门负责。例如,如果北京的商品房建设直接成本为2000元每平米,那么,凡北京公民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就定在2000元。那么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房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那好,有高档的,你可以到市场上去买,其价格政府不定,由市场竞争决定,参与的建筑公司规定为民营等非国有建筑公司。这样,房地产行业就成了一个半产业化的行业,这个行业有计划,有市场,有保护有竞争,百姓的住房基本要求可保障,超标准的要求也能满足,这是一箭双雕的绝佳之策。

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需要有配套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完全可以制定出来。中国的房地产研究机构很多,此方面的专家也不少,不能在国家需要之时还成天吃闲饭,拿出一点功夫与诚意,把这一套方法制定出来,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