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achan图库:如果陆地板块与陆地板块相撞,会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18:25:47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形成的。
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是火山、地震、地热的活动地带。

当谈到以板块构造理论预测断层滑移的方式时,主要是指用地震学和地球大洋地壳岩石的磁性的证据解释板块沿大断裂的运动,使怀疑者信服板块构造原理的正确性。地震学证据还揭示了不同类型板块边界有不同的震源机制。

环绕世界的大洋中脊系统被转换断层错断,地震台记录的转换断层地震P波表明,这种地震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走滑反弹产生的。对全球上千条这种转换断层的这种遥测使人们了解到,洋脊总是由这类断裂与别的洋脊或俯冲带相联,这种水平走滑运动携带扩展板块从洋脊离去,正如板块构造原理所要求的那样。

俯冲带倾斜的地震区可延伸到约700千米深处(图5.15),地震研究表明,这种地震区震源机制与洋中脊的完全不同。俯冲带震源机制有几种情况,都与俯冲板块向下推进时板块的几何形状和运动状态有关。当岩石圈仍处于俯冲板块的浅部时弯曲成弧,引张力把岩石彼此拉开,产生正断层。当俯冲到深部时,板块的下沉受地幔岩石阻挡,板块受挤压力作用而变形。挤压力把两岩石块体推挤到一起,产生地震的主要机制是逆冲断层。所有这些地震的发生表明俯冲岩石圈具有足够的脆性,然而在深度650~680千米以下没有探测到任何地震,可能是俯冲板片完全被融合到地球内部岩石中去了,或是深部温度较高使之足够软化,只能柔性变形,不能再发生脆性断裂地震。

在板块碰撞的地方,如印度板块向南亚推挤,按板块构造原理预测大规模逆冲将建造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这种预测被沿喜马拉雅山南麓野外地质填图发现许多逆冲断层所证实。沿这些断层的滑移继续反抗着重力的下拉力而推起这条巨大山脉。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山北缘挤入中国西部,这一碰撞把亚洲向东推移,很像钢楔打入未固结的混凝土使软物质挤出一样。水平力驱动亚洲向东,形成上千千米长的东西向的走滑断层。印度和缅甸北边的板块接合部是地球上最强的地震活动区。高原下边有较深源地震发生,表明印度板块向下潜行到了亚洲板块之下。

正断层运动产生了起伏的地形和陡峭的岩壁(图左车轮痕迹可作为比例尺)

因为横过一个板块的力的方向是变化的,地震形成机制和地震大小在同一板块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世界上仅有约10%的地震沿大洋中脊系统发生,它们都是浅源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仅构成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约5%。相反,发生在板块汇聚边界如海沟上的地震既有浅源地震,也有中源和深源地震,它们释放的能量构成世界地震释放能量的90%以上。最大的地震,如1960年和1985年智利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和1985年墨西哥地震,大多数发生在俯冲区域,是一板块向另一板块下俯冲的结果。

会被交警罚款!!!!!!!!!!

顷城之缘 有创意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