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投资移民:经济全球化的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3:52:48

含义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是货物、服务、生产要素更加自由跨界移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更加一体化的过程。

实质

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潮流、世界现象和热门话题,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入到人们的经济、文 化和社会、政治领域。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世界和中国都面临着这个超宏观的时空大课题。 对此,有共识也有争议,有欢迎也有忧戚,有迎接也抵拒。虽然,从理念到实践,近几年越 来越活跃;但是,探讨频繁不等于认知穷尽;相反,亟待结合实际,进一步摸索其客观轨迹 ,寻求其主观操作,不仅为今天,更为未来。
全球化的理论和观念,由何而来,众说不一。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学说形成期的 经典文献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世界历史”的思想,与当代的“全球化”概念只是 一个半世纪的区别,实质上是一致的。较多的人认为,20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率先揭示 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生存”,才触及核心,酿成全球意识。更多的人认为 ,到了80年代中下叶,开始在一批学术著作中得到正式界定,如1985年奥多尔•拉维特的“ 市场全球化”。明确这个概念,从知识界、传媒介到商界、政界,迅速推开,是不到20年内 的盛事。在我国,上世纪末刚被关注,本世纪初愈加炽烈,与全球一样,都是经济、文化和 社会、政治尤其是其国际关系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必然产物。
全球化的定义,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表述。查新版《辞海》,还未列条目。最流行的是经济全 球化,一般指世界各国在生产、流通、消费、投资等方面经济活动的相互交往、渗透、依赖 和融合,表现为商品和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的自由流动和配置、重组,进而有全 球一体化的说法。在文化上,全球化是指各国不同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包 括知识体系和科学技术的传递和交流,形成无国界的当代新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全球化,解 释大相径庭,除了中性外,蕴伏不同的意图,各有或明或暗的目标。
全球化,有其动态进程,踩着跨世纪的步伐。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市场化、社 会化和外向化、国际化。发达国家挟其优势,以多种方式叩开了不发达国家的门户;发展中 国家总结自己正反两面的经验,自动和主动地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孤立的新兴国家 需要先发展国家的资本和技术输入,发达国家需要占领更大的市场容量和寻觅更廉的劳动力 供给,两者一拍即合。在此进程中,国际贸易额不断飚升,跨国公司不断肥壮,国际金融组 织不断成长,国际经济法制不断周密。特别是新技术的突破,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联动越来越 强。经济全球化,于是延伸为文化、社会、政治的全球化。加上冷战的消歇,进一步拆除了 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使观念更新和机制转换更加快速。地球缩小了,改名“地球村”。
但是,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通行无阻,同时在统一中存在对立,协和中充满矛盾。这有多 种说法,列举有全球化与区域化、国际化与民族化、普遍化与特殊化、同一化与细分化、中 心化与边缘化、合作化与竞争化、均衡化与差别化、一体化与多样化以及外来化与本土化、 洋化与国化特别是富裕化与贫困化。延伸到文化、政治上,分歧和冲突更多、更尖锐。针对 这些辩证情势,围绕这些热门课题,流露了各种流派,诸如“全球化动力说”、“世界政体 论”、“全球化体系论”、“全球化治理论”、“全球化综合观”等。不妨归纳为3大学派 :上述多属于“西方主流派”;同时有马克思主义派;还有相当影响的新“左”派,各有其 论点、论据和具体主张。
从长远看,全球化的思潮和行动方兴未艾。说不是新东西,那是已经旧了的全球化;说是 现 实,那是正在演变的新全球化;展望未来,有人在考虑后全球化。上世纪末发生在美国心脏 的“9•11”事件,意味全球化呼唤了自由,又渴望着秩序,或许在等待解构和重建,涌现 出无数新命题,可测还是不可测,能诠还是不能诠?对此,可能只是泛泛而论,暂时不容洞 察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