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多样化论说文范文:我们经常会用"客观"这一词语,但它的具体含意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2:34:39

词典解释有:
1,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可望他以完全客观的立场来对待这问题。
2,指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考察,与一切个人感情、偏见或意见都无关。
如:他对人并不客观
3,包含在对象中的,构成对象的,具有对象性的。
综合上述:客观既是物质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与主观对立。

一般而言,「客观」的反义词是「主观」。

你眼前有一棵树,是客观,因为人人都可以看到这棵树。但在你眼中,这棵树或许象征的生命力、朝气或者……;而在一个木匠的眼中,或许它是一棵适合做家具的好料。而在一位画家的眼中更多的却看到了它的节奏、韵律与生命的美感,这就是“主观”~~~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说某某人客观,这通常是属于正面的赞美,但如此之赞美其实经常缘于我们认为那所谓「客观」的人,能够不坚持自己的看法,能够采纳别人的看法,而这所谓「别人」大多时候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这样定义之下的客观其实是很自我中心的,理当不是真正的客观。

我们不妨再看《国语活用辞典》对「客观」的解释,书中如此写着:「指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符合于实际情况」。

将此段文字与「主观」的释词相比较,两种说法并列应可以帮助我们打破第一道迷障,也就是我们判断一个人主观与否的关键,实在不应放在「自己的」(普遍来说,也就是「个人的」)三个字,而是在于是否「符合于实际情况」,也就是说,真正的主观者应该是指那种「以自己的认识或思想为根据的观察」之结果并不能「符合于实际情况」,而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观察结果的那种人。

依此类推,判断一个人是否「客观」,也不能单纯依据他是否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重点不在人数,而是要就「以自己的认识或思想为根据的观察」所得的结果是否「符合于实际情况」而定,这是我们必须突破的第二道迷障。

依此类推,判断一个人是否「客观」,也不能单纯依据他是否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重点不在人数,而是要就「以自己的认识或思想为根据的观察」所得的结果是否「符合于实际情况」而定,这是我们必须突破的第二道迷障。
回答者: 山山红叶飞 - 总监 九级

楼上的经典啊~你读多少书了~~aoe....会了吧

客观就是客人的观点,中国不是有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主观就是主人的观点,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