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离子反应:维生素的功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8:33:10

在保健食品和营养充品中添加维生素成分,已经广为人们熟悉和接受。近年来,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美容护肤品含有种维生素,甚至推出了以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系列产品。特别是维生素a和c,频繁地在不同品牌的产品中露面。大家对维生素在美容化妆品中担当的角色也许不甚明了。以下将细细讲述维生素与护肤的关系。
维生素概述vitamin,中文译作维生素,港台地区惯称维它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素。它由波兰科学家丰克命名,意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含有量很小,但生理作用很大,对不能缺少。因为维生素往往作为体内一些重要酶的辅助成分,参与广泛的生化反应,决定了某些十分重要的代谢过程。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者不能足量合成,必须通过外界供给。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身体无一例外地发生相应的代谢障碍,并表现出临床症状。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能,可将维生素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因为皮肤外面有一层肉眼看不到的皮脂膜,对于外用的护肤产品,皮肤基本能吸收其中的脂溶性营养成分。而对于水溶性维生素,由于它对光和热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添加到护肤产品中的水溶性维生素都经过改进处理,例如维生素c使用其衍生物,一方面能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利于皮肤的吸收。
肌肤护理与维生素a 维生素a为淡黄色油溶液,或结晶与油的混合物。它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被身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皮层有保护作用,并维持其机能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缺乏,会引起肌肤干燥、角质代谢失常,导致死皮细胞的堆积。
具体来说,维生素a对皮肤具有以下的主要功效: 1. 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在体内从不同环节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害,加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危害。
2. 有助保持皮肤柔软和丰满,改进皮肤的锁水功能。 3. 有较明显的抗角质化的效果,并能延缓皮肤老化,在皮肤细胞的分裂和发育方面有调节作用。
4. 有助对粉刺进行局部治疗,以及防止皮肤粗糙皲裂、冻疮和头屑等。
5. 有助于增强新陈代谢,使皮肤保持更年轻的状态。 基于维生素a的上述功能,它在滋润、调理和延缓衰老类的护肤产品中都被广泛采用。
肌肤护理与维生素c
1. 卓越的抗氧化剂,帮助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有助减少皱纹并改善皮肤结构。
2. 抑制皮肤上异常色素的沉积以及酪氨酸酶的活性,并有助多巴色素(酪氨酸转化成为黑色素的中间体)的还原,从而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3. 主要用于合成胶原蛋白。实验证明,向皮肤细胞培养物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大大增加胶原的合成。 由于维生素c具有上述的卓越功效,所以被广泛应用在美白和抗氧化美容护肤产品之中。

因为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免疫低下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反复感冒、体质差,容易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抗病能力,将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冬季高发病降到最低程度,特别有益于儿童。

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来破坏病毒以减少白血球与病毒的结合,保持白血球的数目。感冒期间必须大量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B6缺乏时会引起免疫系统的退化,如胸腺萎缩,甚至淋巴球减少。

β-胡萝卜素。人体缺乏β-胡萝卜素时,会严重减弱身体对抗病菌的抵抗力。

维生素E能增加抗体,以清除滤过性病毒、细菌和癌细胞。而且维生素E也能维持白血球的稳定,防止白血球细胞膜产生过氧化反应。

此外,营养素中的叶酸、维生素B12、泛酸、锌等微量元素,都和免疫能力有关联,人体缺乏时,会影响到免疫机能。养生堂集团旗下成长快乐、维生素E、成人维生素都具有增强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人们冬季预防流感有很好的帮助。

维生素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物。它对人体的作用不同于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既不能给体内提供能量,也不是人体中主要组织的成分。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少到只能用毫克或微克来计算。虽然量小,作用却很大。它的生理作用是主宰体内营养成分的分配,调节体内的生理机能,充当辅助酶素,促进体内各类生物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促进人体的的生长发育。体内一旦缺少维生素,就会引起物质代谢的紊乱,发生某些疾病。1498年,俄国一支由160人组成的探险队,乘船远航到印度。在旅途中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莱,致使体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缺乏,从而使绝大多数人患坏血病死亡。

已知维生素有20多种,人和动物自身都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植物中摄取。摄入体内的维生素,除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外,还将贮存一部分。因此,一些动物体中也含有维生素。为了满足人们对维生素的需求,现在不仅能从天然原料中提取一些维生素,也可以用人工合成某些维生素。

维生素可以根据它们的溶解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然后将作用相近的归为一族,在一族里含有多种维生素时,再按其结构标上1、2、3等数字。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中的B1、B2、B6、B12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L、维生素H、维生素PP、叶酸、泛酸、胆碱等。由于维生素的化学名称复杂,国际上都采用俗名。例如,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等。

有的人认为既然维生素对人体益处很大,就应该多吃维生素,这是不对的。缺少维生素对人体生长发育不利,多吃了个别的维生素也会影响健康。例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D,就会引发高血钙,使软组织硬化,容易产生疲乏、头痛、多尿等病症。有些维生素吃多了,虽然不会危害健康,吸收后还会分解排泄出来,造成浪费。因此,不可滥服维生素。

维生素A

又称抗干眼醇,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的功能是维持眼睛在黑暗情况下的视力。缺乏维生素A时则患夜盲症。维生素A能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缺乏它时可引起生殖功能衰退,骨骼成长不良及生长发育受阻。维生素A还能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长期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皮肤、粘膜的上皮细胞萎缩、角质化或坏死。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的组织中,在蛋黄、奶、奶油、鱼肝油以及动物的肝脏中含维生素A较多。下表列出了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食品名称
维生素A含量

(国际单位/100 g)
食品名称
维生素A含量

(国际单位/100 g)

猪肝
8700
鸡蛋黄
3500

鸡肝
50900
鸭蛋
1380

鸭肝
8900
牛奶粉
1400

河蟹
5960
奶油
2700

鸡蛋
1440
鲜奶油
830

植物体中虽然不含维生素A,但它所含的β-胡萝卜素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与肠壁中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能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多吃一些含β-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苋菜、菠莱、韭菜等红、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也能保证足够用的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所以将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同脂肪一起摄入,能促进它们的吸收。

维生素B1

又称硫胺素或抗脚气病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则容易分解。 维生素Bl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糖类的代谢。如果缺乏它,则依靠糖类代谢产生的能量来维持功能的神经系统首先受到影响,产生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下肢瘫痪、浮肿和心脏扩大等症状。此外,维生素Bl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人体发育。

维生素Bl的食物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谷类的谷皮和谷胚中、豆类、硬果和干酵母中含量丰富。因此,糙米和带麸皮的面粉比精白米面中含量高。二是在动物的内脏(肝、肾)、瘦肉和蛋黄中含量丰富。下表是一些常见食物中维生素B1的含量。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B1的含量(单位:mg/l 00 g)

食品名称
含量
食品名称
含量

籼米(糙)
0.34
花生仁(生)
1.07

籼米(精)
0.15
猪肝
0.40

富强粉
0.13
猪肉
0.53

标准粉
0.46
猪心
0.34

小米
0.57
鸡蛋黄
0.27

玉米(黄、鲜)
0.34
牛奶
0.04

黄豆
0.79
酵母(干)
6.56

由于维生素Bl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当pH大于7时受热,就会使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分解。因此,高温炸制、烘烤或熏制的食品中的维生素B1会损失很多。据测定,面包中B1损失20%~30%。采用碱性膨松剂烘烤的饼干、糕点中,维生素B1几乎全部破坏。

维生素B2

又称维生素G或核黄素。1879年英国化学家布鲁斯首先从乳清中发现,1933年美国化学家哥尔倍格从牛奶中提取和提纯。维生素B2是黄色针状晶状,微溶于水,遇碱容易分解,遇光也容易分解。维生素B2进入人体后磷酸化,转变成磷酸核黄素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一种调节氧化-还原过程的脱氢酶。脱氢醇是维持组织细胞呼吸的重要物质。缺乏它,体内的物质的代谢紊乱,出现口角炎、皮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维生素B2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动物肝、肾等内脏,以及干酵母,奶、蛋、豆类、硬果类和叶菜类等。下表列出了含维生素B2较丰富的食物。

表 含维生素B2较丰富的食物(mg/100 g)

食品名称
含量
食品名称
含量

猪肝
2.11
乳酪
0.50

猪肾
1.11
酵母
3.25

鸡肝
1.63
黄豆
0.25

鳝鱼
0.95
蚕豆
0.27

鸡蛋
0.31
花生
0.14

鸭蛋
0.37
葵花籽
0.20

鲜牛奶
0.13
口蘑(干)
2.53

牛奶粉
0.69
紫菜
2.07

维生素B12

又名钴胺素,1947年美国女科学家肖波在牛肝浸液中发现。它是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有人称它为造血维生素,是因为它含有金属元素钴。当人体缺钴时,会引起食欲不振、皮肤苍白、头昏和贫血等症状。维生素B12参与核酸、胆酸、蛋氨酸的合成和脂肪、糖类的代谢过程,它对肝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一定作用。因此,维生素B12除用于治疗贫血外,还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恢复肝功能的正常作用。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取12微克即可。经常大量饮酒,不吃奶制品及蛋类的人,必须摄取更多的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在中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受日光照晒也会失去活性。因此,在加工含B12的食物时,不能加醋或碱。

动物肝、肾及牛奶、奶酪、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斯特在柠檬汁中发现。1934年才获得纯品,是无色晶体,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所以称它为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分解。铁、铜等金属离子能够加速其氧化速率。

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加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细胞间质中胶原的形成,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当人体中缺少维生素C时,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骨骼脆弱、粘膜及皮下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维生素C能阻止亚硝酸盐和仲胺在胃内结合成致癌物质——亚脱胺,从而减低癌的发病率。

据测定,成年男子每天约需维生素C 65 mg,成年女子每天约需维生素C 60 mg。由于维生素 C存在于许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只要每天多吃蔬菜,就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但是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维生素C易溶于水,新鲜蔬菜不要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应该先洗后切,以免维生素C受损失。

第二,因为铜离子对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蔬菜跟铜器接触。

第三,植物体内的维生素C往往跟维生素C酶同时存在。当维生素C酶与空气接触时,就会促进维生素C的氧化作用。当温度较高时,这种作用更强烈。本来维生素C受热时比较稳定,但在高温下也会因维生素C酶的作用而受到破坏。因此,在炒青菜时最好用急火快炒,这样短时间的高温,有利于保护维生素C不受破坏。

含维生素C的食物很多,猕猴桃和辣椒中含量最丰富。下表是各种常见动植物食品中 维生素C的含量。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mg/100 g)

食品名称
含量
食品名称
含量

猕猴桃(汁)
150~400
南瓜
4~14

红辣椒
159
黄瓜
4~12

绿辣椒
89
沙田柚
12.3

苦瓜
84
山楂
8.9

板栗(生)
60
鲜枣
5.4

草莓
35
广柑
5.4

白萝卜
11~30
芹菜(茎)
6.0

大白菜
20
油菜
5.1

冬瓜
16
鸭梨
4

维生素D

于1926年由化学家卡尔首先从鱼肝油中提取,是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D又称阳光维生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在人体皮肤中存在一种7-脱氢胆固醇,在太阳的紫外线照射下,这种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因此说,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或者进行日光浴,阳光就给人体合成了维生素D。

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钙和磷,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必须借助于维生素D。如果体内缺少维生素D,即使饮食里有足够的钙和磷,骨骼也不能正常钙化,从而使骨骼软弱,易弯曲变形,在机体的压力下造成螺圈腿、鸡胸、佝偻病。

人体每天应摄取约25 mg维生素D,如果缺乏,会导致软骨病,但摄取过多,使钙在肠内的吸收增加,在心脏、肾小管等软组织内沉积钙化,就会引起过度口渴、体弱、便秘、血钙过多等综合症。因此,只要坚持户外活动,就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D。鱼肝油是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各种鱼类、蛋黄、牛奶、肝中也含有维生素D。

维生素E

于1922年由美国化学家伊万斯在麦芽油中发现并提取,又称生育酚。它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为它能促进人体内黄体激素的分泌,具有抗不育活性,所以又称抗不育维生素。它对酸、碱、热都比较稳定,在高温下加热也不易被破坏,但可以被紫外线破坏。对氧敏感,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醌类物质,是防止脂肪酸败的天然抗氧剂。它能阻止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使细胞不受损害。对预防动脉硬化、脑出血,以及抗人体衰老具有显著的作用。

最近在美国一份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维生素E可以防治糖尿病。科学家给患有糖尿病的小白鼠注射维生素E,抑制了90%病鼠体内一种叫 PKC的蛋白质的增长。PKC正是造成人体内血糖浓度反常的“元凶”。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在棉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及菠菜、莴苣叶、甘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下表是常见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mg/100 mg)

食物名称
含量
食物名称
含量

棉子油
90
牛肝
1.40

玉米油
87
胡萝卜
0.45

花生油
22
番茄
0.40

甘薯
4.0
苹果
0.31

鲜奶油
2.4
鸡肉
0.25

全牛奶
0.036
香蕉
0.22


2.10
面包
0.15


2.0
土豆
0.06
参考资料:http://202.121.7.7/person/chem2001/life/wss.htm

维生素A:

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一类脂溶性的含β-白芷酮环的维生素。可分为维生素A1和A2,临床上多用维生素A1。维生素A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和乙醇等脂溶性溶剂。分子中含多个不饱和键,化学性质活泼,在光和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失去生理效能,故维生素A制剂应保存在棕色瓶内。维生素A在体内是上皮细胞和骨胳细胞分化时调节因素,也是视网膜内感光色素(视紫质)的组成成分。所以,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和正常视觉。正常成人每天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约为3500国际单位(0.3微克维生素A相当于1个国际单位),儿单约为2000~2500国际单位。维生素A缺乏时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儿童发育不良、皮肤干燥、干眼症、夜盲症等。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A1存在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而A2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植物组织中尚未发现维生素A。
服用鱼肝油可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中国早在6、7世纪时,已有用猪肝治疗雀目症(夜盲症)的记载,这和肝脏内富含维生素A有关。但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儿童每天摄食维生素A5~50D万国际单位),会发生中毒现象,早期表现为易怒、食欲不振、皮肤发痒、疲倦、体重减轻、口唇龟裂出血等症状。维生素A可抗癌变。

维生素B1:

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1是19世纪末荷兰医生艾克曼从米糠中提取制得的,是人们最早发现的一种维生素。为无色结晶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和受热破坏。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纪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菌。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18~19世纪脚气病在中国、日本,尤其在东南亚一带广为流先,当时每年约有几十万人死于脚气病。中国古代医书中早有治疗脚气病的记载,中国名医孙思邈已知用谷皮治疗脚气病。在现代医学上,维生素B1制剂治疗脚气病和多种神经炎症有显著疗效。

维生素B2:

又称核黄素。由异咯嗪衍生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2分子由异咯嗪基和核糖醇基所组成。维生素B2为黄色针状晶体,味苦,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性溶液。水溶液呈黄绿色荧光,对光不稳定。小麦、青菜、黄豆、动物的肝和心等内脏都富含维生素B2。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2,必须由食物供给,很多微生物能合成,目前工业上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B2。维生素B2是生物体内某些氧化还原酶类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参与氧化过程中氢的传递作用。医学上应用维生素B2制剂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症。成人每天最低需要维生素B2 1.6毫克,儿童为0.6毫克。长期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细胞氏谢失调,首先受影响的是眼、皮肤、舌、口角和神经组织,引起眼角膜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等。家禽维生素B2缺乏产卵率降低。

维生素B5:

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或维生素PP。一种含烟酰胺或烟酸的B族维生素。烟酰胺(尼克酰胺)和烟酸(尼克酸)均为吡啶衍生物。维生素B5为无色晶体,较稳定,不被光和热破坏,对碱很稳定,溶于水及乙醇。在酵母、肝、瘦肉、牛乳、大豆中含量较多,米糠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5是生物体内辅酶Ⅰ和辅酶Ⅱ的主要成分,辅酶Ⅰ和辅酶Ⅱ都是某些脱氢酶的辅酶,为生物氧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递氢体。膳食中长期缺少维生素B5可引起对称性皮炎,又叫癞皮病或糙皮病。患者中枢及交感神经系统、皮肤、胃、肠等均受不良影响。主要症状为两手及其裸露部位呈现对称性皮炎,发炎处有显著而界限清楚的色素沉着及腹泻等特征,中枢神经方面表现为头痛、头昏、易刺激、抑郁等。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5有显着疗效。

维生素B6:

又称吡哆素。一种含吡哆醇或吡哆醛或吡哆胺的B族维生素。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维生素B6在酵母菌、肝脏、谷粒、肉、鱼、蛋、豆类及花生中含量较多。维生素B6为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维生素B6长期缺乏会导致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机构的损害。动物缺乏维生素B6的症状为皮炎、痉挛、贫血等。单纯的维生素B6缺乏症在人类极少见。临床上应用维生素B6制剂防治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

维生素B12:

又称钴胺素或氰钴素。一种由含钴的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B族维生素。最初发现服用全肝可控制恶性贫血症状,经20年研究,到1948年才从肝脏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控制恶性贫血效果的红色晶体物质,定名为维生素B12。1963年确定其结构式。1973年完成人工合成。维生素B12为深红色晶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其水溶液相当稳定,但酸、碱和日光可便它破坏。肝脏是维生素B12的最好来源,其次为奶、肉、蛋、鱼等,植物不含维生素B12。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在生物体内以辅酶方式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对维持正常生长及红细胞生成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每天对维生素B12的需要量,成人为2微克,婴儿为0.3微克。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等的中间代谢,导致恶性贫血。医学上维生素B12制剂主要用天治疗恶性贫血病;畜牧业上用于促进猪、鸡等的生长以提高产量。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一种能防治坏血病的水溶性维生素。1928年冯森特-乔尔吉从牛肾上腺皮质及数种植物中提取制得,现已能工业化生产。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水果中以猕猴桃含量最多,在柠檬、桔子和橙子中含量也非常丰富;蔬菜以辣椒中的含量最丰富,在番茄、甘蓝、萝卜、青菜中含量也十分丰富,野生植物以刺梨中的含量最丰富,每100克中含2800毫克,有“维生素C王”之称。维生素C为无色晶体,味酸,溶于水及乙醇,不耐热,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日光照射后易被氧化破坏,有微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更易氧化分解,干燥条件下较为稳定。故维生素C制剂应放在干燥、低温和避光处保存;在烹调蔬菜时,不宜烧煮过度并应避免接触碱和铜器。维生素C在体内能维持毛细血管正常渗透和结缔组织的正常代谢;调节脂肪代谢,促使胆固醇转化;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使之不被氧化成为过氧化物,因此维生素C还有保护细胞和抗衰老作用。人、猴和豚鼠不能合成维生素C,需从食物中摄取。成人每天需45~75毫克,儿童每天需40~50毫克。
维生素C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作用。缺乏时,可能引起多种症状。最典型的维生素C缺乏症是坏血症,患者毛细血管易出血,牙龈发炎。临床上,维生素C除用于防治坏血病外,对动脉粥样硬化症也有防治功用。

维生素D:

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一类由固醇衍生而来的脂溶性维生素。有4种有效成分,其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生理活性较高。鱼肝油中所含的为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维生素D为无色晶体,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及脂溶性溶剂,相当稳定,不易被酸、碱或氧化所破坏。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胳、牙齿正常发育。人类和动物每天必需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才能和动物每天必需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正常的发育和健康。成人每天对维生素D的最低需要量为5000国际单位,婴幼儿每天为400国际单位。
长期维生素D摄食不足或不晒太阳,易引起体内缺乏维生素D,不能维持钙平衡,患者骨质软弱,膝关节发育不全,两腿形成内曲或外曲畸形;成人则患骨胳脱钙作用,孕妇和授乳妇女的脱钙作用严重时,导致骨质疏松病,患者骨胳易折,牙齿易脱落;儿童则会骨胳发育不良,易患佝偻病(软骨病)。经常服用鱼肝油可防治维生素D缺乏病。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使皮肤内的维生素D前体(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故多晒日光可预防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摄食过量会引起中毒,早期症状为乏力、疲倦、恶心、头痛、腹泻等,较严重时引起软组织钙化,导致重大病患;还可使总血脂和血胆固醇量增高,妨碍心血管功能。

维生素E:

又称抗不育维生素。一类由生育酚组成的脂溶性维生素。天然存在的有8种。一般所指的为其中的α-生育酚。1938年卡勒等人已将α-生育酚人工合成。在自然界,维生素E广泛分布于动植物油脂、蛋黄、牛奶、水果、莴苣叶等食品中,在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棉子油中含量更丰富。维生素E为淡黄色无嗅无味的油状物,不溶于水,溶于油脂;耐热、耐酸并耐碱,极易被氧化,可作抗氧化剂。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E,所需的维生素E都从食物中取得。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与性机能关系密切。如维生素E缺乏时,雌性鼠易流产,雄性鼠出现睾丸萎缩、精子活动能力减退,但在人类尚未发现有因缺乏维生素E而致不育的实例。
维生素E主要用于防治不育症和习惯性流产。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衰老药物,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在浓缩鱼肝油中略加维生素E,可保护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不被氧化破坏,以延长维生素A的贮存期。

维生素K:

又称凝血维生素。一种由萘醌类化合物组成的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脂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如苜蓿、菠菜中,猪肝、蛋黄中也富含维生素K。1929年戴姆发现自然界中的维生素K有K1和K2两种,均无萘醌类化合物。维生素K1为黄色油状物,维生素K2为黄色晶体,溶于油脂及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耐热但易被光破坏。维生素K在植物体内对光合作用有一定功能;是动物体内生成凝血酶原的必需因素,因而能促进血液凝固。人类每天的维生素K最低需要量尚无公认的规定。动物缺乏维生素K,血凝时间延长,可引起创伤流血不止。成人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K,因为自然界绿色植物中含量丰富,而且人的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合成维生k,供给宿主。有时新生儿或胆管阻塞病人会因维生素K的缺乏而凝血时间延长。故维生素K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止血。

维生素现在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如果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的补充维生素呢?想了解更多请咨询在线QQ:3761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