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狙击枪防弹衣:吃粽子是不是容易上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18:44:50

中医认为,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们常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端午节吃粽子 专家为您提个醒

端午节临近,粽子开始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吃粽子是我国传统习俗。而不少市民更是喜欢把粽子当早饭吃。医院消化科专家提醒市民,吃粽子要适量,乱吃粽子易引发疾病。
最近,有几位市民因为早上起来吃未加热的冷冻粽子感到胃腹胀痛,送到医院急诊发现是急性胃炎。由于粽子是糯米做的,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专家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每次不宜多吃。另外,吃粽子最好选择清淡一点的,一些过于油腻、脂肪过高的粽子,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胀气。
粽子是解暑良“药”
虽然市场上粽子馅是林林总总,其中以红枣、栗子做馅儿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极品”。以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们常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早餐吃粽子不容易消化
不少市民喜欢吃粽子,而且每天还把粽子作早饭吃,个别酷爱粽子的市民甚至放弃了正餐,顿顿都把粽子当饭吃。
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虽然粽子可以冷食,但会比较硬,建议从冰箱拿出来后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值得注意的是,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有些人不宜吃粽子
大连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曲敏老师介绍说,粽子,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如果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应蒸煮透了再吃。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有几种人是不适宜多吃粽子的。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蘸糖,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综上所述,除了以上四种人不可多食粽子之外,健康人一旦食用后感觉胃部不适,就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文/欣欣

在端午佳节里,吃粽子是不可少的重头戏之ㄧ,但您知道粽子吃太多,该怎么办呢?中医师建议民众,在吃粽子的时候,不妨配上一帖以山楂、决明子、何首乌等中药,调配而成的清热消脂茶,吃粽子时,可以一边饮用,如此一来,可以达到清油解腻的功效。
随着端午节来临,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了,中医师提醒民众,粽子吃多了,可是会容易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及便秘等症状。而这帖清热消脂茶饮,则是在食用粽子时,最佳的良伴,他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去油解腻,增加糯米在胃中的分解速度,以及排解胀气。
而他最主要的成分是山楂、决明子、何首乌、薏仁、陈皮及甘草等中药材,在烹煮之前,需要用冷水浸泡15分钟,等到颜色都出来之后,再用小火慢煮,约半小时,最后再加入有清脂作用的乌龙茶,这壶清热消脂茶就完成了!中医师特别提醒
民众,孕妇、容易拉肚子及胃痛的人,就太不适合饮用,以避免造成严重的腹泻状态。
端午佳节,各式各样的粽子纷纷出炉,粽子魅力无法抵挡,但您可别忘了,不管多好吃的东西,过量总是不好。

粽子热量逐一分析

一般市面上粽子大致可以分为广东口味的裹蒸粽、江浙口味的湖州粽、台湾口味的肉粽、裸粽及碱粽,其中裹蒸粽的热量可以高达1000卡以上,因此,营养学家们提出三多一少的建议,也就是少油、少碱、少糖、多纤维,才能在端午佳节过得快乐又健康。

广东口味的裹蒸粽体积庞大,内容丰富,每个约有3斤重,材料包括有糯米、金华火腿、叉烧、五花肉、咸蛋黄、栗子、香菇、虾米、绿豆仁等,所以一个裹蒸粽约有1000卡以上的热量,所以一定要数人分食才不会过量。

浙江口味的湖州粽,多半成长条型,有甜咸两种口味,咸的是鲜肉粽,以糯米与五花肉所制成,一个约有400卡热量,但是由于肥肉比例比较高,对于应忌食肥肉、高油脂的慢性病患都比较不适合;甜口味的多半是豆沙或枣泥甜粽,一个大约有600~800卡热量,由於甜馅内含糖与油脂比例偏高,对于糖尿病人比较不适合。

对于一般人也会用来当正餐的台湾肉粽又可分为北部粽及南部粽,北部粽是将糯米先炒过,再包入猪肉、香菇、虾米、咸蛋黄等配料与竹叶中蒸热,有点像是油饭,一个400克重的烧肉粽相当于 400~500热量,口味、香味较重。至于南部粽是以生糯米混合花生,材料有猪肉、麻竹叶、香菇、花生仁、栗子、虾仁、干鱿鱼、咸蛋黄、糯米等,包在月桃叶中,再整串放进水中煮熟,由于料比较少,加上糯米不经过油炒步骤,所以热量要比北部粽低,口味、香味比较清淡。

不过由于南部粽多半会洒上花生粉及酱料再食用,粽子中的花生与配料的花生粉都属于油脂类,对于需要限制油脂的人要特别注意;至于裸粽因为体积小,馅料热量较低,一个约250卡;碱粽也因体积小,每个不到200卡热量,不过若是沾糖吃,热量就会提高。

粽子的热量
粽子的热量依其“大小”、“内容”不同有所差别,“肉粽”每个热量约含450至600卡,台式肉粽由385至671卡,平均495大卡,而湖州粽则由 400至520卡,平均459卡,肉粽的内容物当然也直接影响它的热量,如使用五花肉和使用叉烧肉当配料,所含热量自然不同。

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油、少碱、少糖、多纤维)素材,调味料少一点,或尽量以后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黄,加入胡萝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将糯米混加普通大米,增加粽子的纤维;

另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裸粽热量较一般粽子少,每个热量约含210至250大卡;碱粽也因体积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在未沾糖前约为100至120卡,沾糖后则含120至150大卡;“豆沙粽”每个热量约含500至600卡,热量在粽子王国中,可以数一数二,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豆沙粽多以猪油炒过,所以热量增加很多。

-----------------------------------

粽子可解暑,但不宜多吃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粽子又成为餐饮的焦点,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什么样的才好,让人不知道吃多少才够。记者日前在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药理教授常章富时,发现原来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都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

常教授说,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虽然市场上粽子馅是林林总总,但常教授以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给大家提出建议:由于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因此,选择红枣、栗子做馅儿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极品”。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常教授说,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如果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应蒸煮透了再吃。

此外,端午节这天,很多地方还有饮雄黄酒杀肚虫的习俗,但常教授认为,应该抛弃饮雄黄酒习俗!虽然雄黄可杀虫、除湿止痒,但却是剧毒,日服0.3克便可致人中毒,轻者呕吐、恶心、腹痛、大小便不下,并可继发喉炎、头痛,严重则可使心、肝、肾及肠受损。

-----------------------------------

吃粽子三大忌

一、忌未熟先吃
包粽时,我们不要将粽包得太大,否则便难以将它弄熟。 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对健康有损。

二、忌保存太久
已包好的粽最好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4日,吃时亦要再次加热。 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最好放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三、忌大量进食
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却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较差,所以吃粽时必须有节制,并且尽量趁热吃,以免冷却后更难消化。

-----------------------------------

关于楼主的问题,很明显是以为粽子吃用过多,一时间吸收过多热量,进而肠胃湿热而引起咽喉的一些疾病,有慢性咽喉严的患者尤其明显。

应该不会上火吧。

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