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中了木马是否未必发作受攻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9:14:31
电脑中了木马是否一定会遭受攻击或入侵?有没有方法识别黑客的操作?比如怎样发现自己的电脑是否被入侵过 特别是有没有方法看出本机的文件是否被访问过?感谢大家回答!!
感谢一楼 但是日志怎么查看呀?拜托说明一下!谢谢!拜托大家尽量把每个问题都回答一下

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在事件查看器窗口左栏中列出本机包含的日志类型,如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查看某个日志记录也很简单,在左栏中选中某个类型的日志,如应用程序,接着在右栏中列出该类型日志的所有记录,双击其中某个记录,弹出“事件属性”对话框,显示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掌握系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影响Windows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即时查找排除

安全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 \SecEvent.EVT

系统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 \SysEvent.EVT

应用程序日志文件:%systemroot%\system32\config \AppEvent.EVT
看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木马.
木马是由某些黑客出于某种目的而编写的一种特定的程序,你下载文件时,就要注意这些文件里是否被绑定了木马程序,最好的方法是下载完成后进行杀毒,它一旦被安装激活,就自动在你的电脑后台运行,最恐怖的是这种运行没有进程!从而我们在进程里根本找不到它.木马开始运行后,就自动记录你的键盘和鼠标的一举一动,而把它的记录发送到种植者的邮箱里.种植者还能通过木马的后门进入你的电脑,从而远程操控你的主机,让你的主机变成他的肉鸡,这样他在入侵网站的时候,就成了你的电脑在攻击网站,到时候背黑锅的就是你了......
对于你的有没有方法看出本机的文件是否被访问过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是菜鸟黑客,还是有方法可查的.那就是日志!!!我们知道,不管是本机的还是远程的文件访问,电脑都会留下日志,从这些日志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哪些不是你所访问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你的电脑是否被入侵了.但对于专业级的黑客,他会把你的日志删除和用假日志进行覆盖,你就找不到他啰.
目前,流行的木马很多,其中以国产木马冰河和国外特洛伊木马最多.对于木马的防治,我认为还是定期进行杀查毒是比较好的方法.
就说到这里吧
对于木马的使用,有机会再给大家讲吧.
借此机会,再给各位网友声明一下,有问题的网友在给我留言时,一定要在主题的头4个字是:网友请教. 否则我的系统会不能识别而自动删除,这就是有网友就好多问题没回答的原因,希望你们谅解.......本评论完全来自大米

感谢大家把问题补充完全.....大米

最近媒体披露:23岁的周子轩正在赶写一本书《我只忍你到18岁》,与其父周建湘在半年前出版的《我只养你到18岁》对着干。据说父子俩已经不联系了,连不久前录制央视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时,都要求不同时进演播室,并且分开接受采访。
明显相似的个性与截然对立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特别的父子关系:紧张与淡漠,反叛与另类。看来“颠覆式教育”的确耐人寻味:父亲到底给予儿子什么?儿子又传承了父亲什么?所有的疑问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带着关于父子亲情与沟通的问题,我们采访了著名作家赵丽宏和他的儿子赵小凡,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对多年父子如何成“兄弟”的历程。
1 爱是倾听 爱是耐心 爱是共同走过
几乎天下父母都愿意为子女付出爱,可是这份爱不仅是衣食无忧的生活,更不是恣意的娇纵,而是给予他们未被扭曲的快乐。
赵丽宏对子女教育的宗旨就是“爱心”与“快乐”,并贯穿于儿子小凡人格基本面的塑造时期。而“爱心”与“快乐”当然也是从陪伴与交流开始的。
小凡三四岁时,每天傍晚常和爸爸一起散步。在香山路的树荫下,他们牵着手,父亲给儿子讲童话,甚至还谈人生和生死,有次小凡问:“爸爸,我要是死了你怎么办?”恰好有位老太走过身旁,听了父子对话后白了他们一眼,嘟囔了句:“跟小囡说这个,神经!”
问:您当时为什么和孩子谈那么深奥的问题?
答:有的时候要把孩子当大人来看待,也许他还不完全明白,但从小平等的交流方式会使他善于思考和表达。
就在这样的散步中小凡学会了编故事说给爸爸听。孩子自由地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里,并用幼稚的语态言词向父亲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呀呀学语的孩子的快乐,就是充分表达自我,而找到最符合天赋的表达方式很可能会成为以后事业的方向。
渐渐的,小凡喜欢上了画画,用线条和色彩表达他的感受。小学一年级时,学校为他办过一个想象画展,父亲按捺不住欣喜,好几次偷偷去学校走廊看画。其中有两幅还曾在国际儿童画比赛中获奖。
问:除了绘画,您还在哪些方面引导他?
答:其实当时我并不确定绘画是否就是他的特长,所以想让他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由他做自我选择。因此,在他三四岁时就常带他去听音乐会;五岁的生日礼物是插图本的《世界童话名著》。为了让孩子安静地听完整场音乐会,当音乐响起的同时,我便在孩子的耳边轻声地讲解,把每段音乐化为具体的故事和形象。我并不强迫孩子阅读,只是把认为有价值的书放在他的床头,引起注意。除此之外还要行万里路———从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滨,从巍峨的长城到秀美的江南小镇都留下了我们父子同行的脚印。其中给小凡印象最深的是去贫困山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
问:那时初为人父的您在拼搏事业的同时,还要挤出许多时间来陪伴孩子,是不是很辛苦?
答:这不能说“辛苦”,因为孩子也带给了我无与伦比的快乐,甚至感受到天堂就在身边,所以非常值得。爱是具体的,需要耐心和认真的倾听,关键是共同走过,就像那时每天的散步。不然,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等孩子过了童年期,会遗憾于未给他更多的关爱却无法弥补。孩子的童年应该在父母的牵手中度过……
2 传承善良宽容真诚的文化人格
问:你有没有反对儿子兴趣的时候呢?
答:有,儿子喜欢玩具手枪,我一开始不同意,担心象征战争和暴力的玩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投射阴影。而周围的小朋友都有好几把玩具枪的诱惑,使儿子的理由越来越充分:“为什么店里到处都有?如果不许小孩玩就不该卖啊。”终于缠不过,满足了他的心愿。我们父子间经常的游戏是:儿子一举枪,嘴里“啪”的一声,我就捂着胸口,佯装被击倒。过了不久,在一次散步中,儿子突然说:将来要发明一种最厉害的武器,那是一台可以破坏任何武器的电脑。只要轻轻按下回车键,用不了两秒钟,世界上所有的枪都会变成废铜烂铁,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没有想到,儿子从手枪想到了消灭武器。
问:看来反对不是一切,关键在于引导。您觉得引导孩子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
答:还是要致力于培养他完善的文化人格,善良,宽容,真诚,有思想和追求。其次在专业上符合他的兴趣、爱好为前提,父母要做的是宏观上的配合与引导,而不是直接代替他解决问题。
1993年除夕,赵丽宏带着儿子去看望刚度过九十岁生日不久的巴金老人。
冬日暖阳照着巴老的一头银发,闪闪发亮,他坐在露台的藤椅上,正端详着一幅小凡送给他的画,那是孩子自己画的《雪天里的童话》。当巴老知道小凡才九岁时,笑着说:“我比你大八十一岁。我很羡慕你,你还可以活很长很长时间,可以做很多事。”
回家路上,小凡问:“巴金爷爷的头发一直是这么白的吗?”
赵丽宏回答说:“他年轻时头发也是黑的。这些黑发已经变成了深刻的思想,变成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变成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永远留在了世界上。巴金把他对人,对生活的爱都倾吐在他的文章里。所以大家也都爱他。”
那天的日记里,赵丽宏这样写道:小凡对这些话似乎没有什么不理解,像大人似的点着头。和巴老的谈话和感受应该铭刻在儿子的记忆中不会消失。
问:孩子还小,您为什么要带着他去拜访您的朋友和师长呢?
答:为了让他习惯表达情感和与他人交流,同时也希望他长大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所以,要尽可能使孩子对生活以及生命的真相有深刻的体验、思考与感悟。
3 构造良性沟通的平台
问:在您的文章中提到,您一直把儿子当朋友,平等地交流。那么,您有没有强迫过他什么?结果是谁改变了谁?
答:四岁时曾逼着他学钢琴,像其他许多父母一样,练琴时,我拿一把尺站在旁边监督。走神了,弹错了,就要打一下……其实我从来舍不得打孩子,尺子划到半空便改变了轨迹,最后总是落在琴盖上。尽管琴盖上面留下不少伤痕,孩子还是没兴趣学,“我最恨学钢琴了!”至今小凡还这么说。
钢琴学了半年,孩子终于噙着泪水说道:“爸爸,你不是说永远不打人吗?可是我一弹琴你就变凶了,还要打人。”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不久,要搬家了。那天,小凡拉着我的衣角说:“爸爸,我们把钢琴扔了好不好?”“好!我们就不把它搬到新家去,以后你再也不用学钢琴了。”孩子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
赵丽宏的散文《别了,钢琴》写的就是这件事,他写道:“如果要以牺牲童年的自由和欢乐作为代价,学会了钢琴又有什么意思。”
离小凡初中就读的位育中学不远处,有家大型的电子游艺场。他放学便溜进去,开始先看别人打电玩,经常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次看得入迷,还丢了崭新的自行车。父亲得知后立刻和他谈心,指出沉湎于这种游戏的危害,还正告他:游艺场门口有摄像头,他们经理已经打来电话给家长,希望严加管教。
从此小凡再也不敢去那里了。其实那是句善意的谎言———根本没摄像头这回事,是同学“举报”了行踪。
问:孩子沉迷于网吧,至今都是令家长头疼的教育难点,别说和孩子讲道理,哪怕棍棒相加也无济于事。为何您能比较容易就说服了儿子呢?
答: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和良好的交流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童年时我倾注了大量时间与心血陪伴他……其实,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和他共同打造良性沟通的平台,是年轻的父母们最主要的责任。没有儿时教育的基础,等到了青春叛逆期,再想矫正偏差就会变得很难。
4 创造源于兴趣选择源于爱好
问:小凡初中毕业那年,提出不报考高中而去读华山美校的设计装潢专业,而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进高中,考大学,您当时同意儿子报考中专,是从心底里赞成还是有保留意见?
答: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正是他的爱好,那就不仅仅是为生存而生活了,因为创造力就源自于兴趣。何况进大学也不一定要先读高中呀。
问:前不久,媒体披露有个父亲把他年满二十岁的儿子赶出家门,迫使孩子独立生活。您对这种做法是怎么看的?
答:这样做未免太草率了,假设仅仅断绝经济关系,而深厚的感情纽带依然存在,这还能理解。如果是出于甩包袱的念头而赶走儿子,那是不应该的。作为父亲的责任感所包括的父爱可远远不止在法律规定的义务里啊!
问:您的儿子将要留学海外,独自远行,作为对儿子倾注了无限爱心的父亲一定颇有感慨……
答:的确,父子深情难以言表,但是每个人都有独自上路的那一天。现在的孩子自我选择的空间更大了,不像我们以前……我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圆我的文学梦,我也相信我的儿子能圆他的艺术梦……
赵丽宏娓娓道来,眼前似乎浮现着昔日影像:三十多年前,崇明乡下一间小草屋。昏黄的油灯下,有个刚干完农活的羸弱青年,他咽下些粗硬的玉米蒸饼后,就打开书本,用在文字勾画的世界中的阅读,暂时忘却现实的艰辛和痛苦,这就是在前途遥遥时已经独自上路的赵丽宏,靠自学在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若干年的不懈努力后,成为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