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元杂剧四大悲剧的主要故事情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4 06:57:43

《窦娥冤》
剧谱楚州贫儒窦天章曾欠蔡婆银两,因欲进京赶考,只好将七岁女儿窦寅端云折与蔡婆为童养媳,端云因此改名窦娥。不料后来蔡婆之子病故,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又为了索债,险些被骗杀害,幸遇张驴儿父子相救;然而张氏父子亦非善类,挟功谋娶蔡门婆媳,蔡婆无奈答应,窦娥却坚拒不从。张驴儿拟毒死蔡婆来协迫窦娥,不意误毒其父,张驴儿便诬告窦娥,窦娥坚不认罪,但当官府刑拷蔡婆时,窦娥不忍而诬招,被判斩刑。临刑时窦娥又悲又怨,立下斩后血溅丈二白练、天降大雪遮尸、楚州将大旱三载等三个誓言,死后果然一一应验。而窦天章赴考后,已为官十馀载,为官清正廉明,因任两淮廉访使至楚州,夜读案卷并得窦娥鬼魂托梦,於是捕获一干人犯,重审此案,为窦娥昭雪。

《汉宫秋》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
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梧桐雨》

《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