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保温材料生产线:足球(高分悬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4:40:14
足球基本的知识,和动作

足 球 规 则

  一埸足球比赛分为上半场及下半场。上、下半场的法定时间各为四十五分钟,而在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为十五分钟。到了法定时间后,球证可因应在比赛停顿时所浪费了的时间而补时。(根据球例换一个球员,补时三十秒)

  在一些比赛,若果两队在九十分钟的法定时间内都不能分出胜负,会加时作赛。加时上半场及加时下半场各为十五分钟,在加时上半场完结后不会休息,会直接进行加时下半场的赛事。比赛前以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那一队开球先。

  在比赛前每一队的人数一定要是十一人,若在比赛时某一队的人数少于七个人,则该比赛会立即结束,而胜方则是多于七个人的那队。普遍的球赛后备球员是五个,可换的名额为三个。但是友谊赛或表演赛的后备名额以及可换的名额不限。

  界外球

  当皮球越过边线时,应由最后触球球员之对方球员在球出界的位置掷界外球。

  掷界外球之球员必须双足站立在边线上或边线外地面,并双手持球从头后经头顶掷出。

  球门球及角球

  若皮球越过底线(并非入球)而最后触球之球员为攻方球员,则守方球队可获得球门球。

  反过来说,若最后触球之球员为守方球员,则攻方球队可获得角球,而此角球应在皮球越过底线一方的角球点上开出。

  罚球

  间接自由球应在犯规点开出,但若踢出后并未让其它球员触球而入网,则不算作入球。

  在以下情况下球证才判直接自由球:
  踢或意图踢对方球员。
  绊倒对方球员。
  跳向对方球员。
  用粗暴或危险动作去碰撞对方球员。
  从后去碰撞对方球员。
  击打或意图击打对方球员。
  抓着对方球员。
  推对方球员。
  用手或手臂触球。
  向对方吐口水。

  主踢直接自由球时,直接射球入网亦算作入球。
  **处理间接自由球和直接自由球时,如果守方的球员与球的距离不足十二码罚球,若守方球员在己方的禁区内触犯可导致判罚直接自由球的十种规条,则可被判罚十二码罚球。当执行十二码罚球时,除主踢球员及守门员外,所有球员皆要离开禁区及最少距离罚球点十码之外。
  足球基本知识-大概你并不晓得

  起源

  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足球舞”(求神祈雨时一边跳舞一边踢球)。这是古代足球的雏形。战国时代,民间已盛行集体的“蹴鞠”游戏。蹴,脚踢的意思;鞠,皮制的内充毛发之类弹性物的球。及至两汉,足球已进一步发展成竞赛性运动。汉高祖刘邦曾在宫苑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足球场进行比赛,场地两端各设6个“鞠域”(相当于球门),比赛各上场12人,6人把守“鞠域”,6人踢球,以踢进“鞠域”球数的多少分胜负。这与现代足球比赛已相当接近了。

  现代足球始于英国的剑桥大学,但在学生们比赛时规则五花八门,到1848年才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规则,称剑桥规则。1863年成立英格兰足球协会,统一了竞赛规则,以后不断修改补充,逐渐完善。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890年英格兰举办有万人观看的女子足球赛,1894年成立女子足球俱乐部。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从此足球日益发展,遍布全球。标准足球场长90~120米,宽45~90米,场地中间有一条横穿球场的中线,中央有半径为9.15米的中圈。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国际奥委会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因此奥运会足球赛水平不高,影响也不大。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规则

  (1)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2)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3)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1米处。

  (4)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5)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6)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7)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足球基本知识

  ?
  足球术语

  补位
  :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集体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指防守中本队一个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队员前去封堵。两人补位是集体防守配合的基础。防守队员相互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是进行及时补位的前提。过去主要指卫线队员防守时的配合。当代足球采用全攻全守战术,补位的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担任锋与卫的队员之间在一次进攻中相互位置交换,也成为补位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对补位队员的技术战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插上进攻
  :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位于第二、第三线的前卫、后卫队员,插入第一线参加进攻的战术方法。因有纵深距离,故容易摆脱对方的防守,且第二、第三线队员的插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此,更具威胁性。后卫插入前锋线直接参加进攻是全攻全守战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传突破
  :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运用远距离传球突破对方防线的战术方法。当代足球比赛中,多用于快速反击时。防守队员在本方球门前抢截得球,利用对方压上进攻后不及回防的时机,长传给突前的同伴,以突破对方的防线。

  沉底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边线进攻中,通过个人带球突破,或集体配合把球推到对方端线附近,然后长传至对方球门前的战术方法。攻方在快速推进中,常趁对方防线阵脚未稳时,采用此法中间包抄以射门得分。

  反越位战术
  :这是针对对方“造越位”战术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战术。当进攻队员觉察到防守者用制造越位的战术破坏本方的进攻时,及时改变传球方向,让在后面的队员插上接球或自己直接带球快速推进射门,从而使对方退防不及。

  弧线球
  :足球运动技术名词。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足球在运行中,由于强烈旋转,使两侧的空气发生差异而形成。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故俗称“香蕉球”。踢弧线球时,脚击球的部位应偏离球的重心。常用于绕过位于传球路线中间的防守队员,或射门中迷惑门员,使之产生错误判断。罚直接任意球时,用弧线球射门已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交叉换位
  :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进攻队员为了摆脱对方的防守,在跑动中左右换位的战术配合方法。最常见的有:左侧的队员疾跑到右侧有球队员前接球,右侧队员传球后,交叉跑到左侧位置。这一战术配合改变了队员只在本位置范围内活动的踢法,使之战术更变化多端。

  篱笆战术 :也称人墙战术。在自己门前危险区域内,当对方罚任意球时,几个防守队员并排成“人篱笆”,以帮助守门员封住对方射门的部分角度。

  密集防守
  :防守战术之一。球门前的30米区域常被称为“危险地带”。比赛中,双方为了稳固防守,往往组织相当多的人把守这一区域,形成密集状态,以加强保护,减少空隙,阻住对方的突破,称为密集防守战术。

  清道夫
  :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拖后中卫之别称。1966年第8届足球锦标赛,在“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于后卫线后面安排一个队员,其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补位防守任务,“打清”攻到本方球门前的来球,因而得名。

  区域防守
  :足球运动防守战术之一。每一队员根据位置划分一定的防守区域,在划定的范围内,主要采用站位的防守方法,而不紧盯人。这使进攻队传接球比较容易,且在同一区域内出现两个以上进攻队员时,防守就感困难。这一防守战术比较被动,已不能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现已很少采用。

  全攻全守
  :足球运动战术之一。一个队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队员都有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的才能。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出现了这种打法,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外围传中:也称“45度角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当攻方有球队员在边线附近与对方球门约成45度的地区时,用过顶长传把球传向处于对方罚球区附近的同伴,供同伴用头顶球连续进攻,称为“外围传中”。尤其在守方队员已及时退回,且密集在球门前30�40米的地区,通向对方球门的路已被封住,或攻方有身材高大、争顶球能力强的前锋队员时,运用这种打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鱼跃扑球
  :足球技术名词。守门员的一种难度较高的接球技术。以与球同侧的一脚用力蹬地,异侧腿屈膝提摆,使身体跃出接球。接球后落地时,双手按球,用前臂的侧面先着地,团身护球,因是腾身侧面跃出,增大了接球的范围,故能接住用其他动作难以接到的球。

  越位
  :越位规则是在1874年的足球规则中正式规定的。不过,那时的越位规则跟现在的越位规则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规定:攻方队员攻到前场,前面守方队员如果只有两个人(包括守门员)时,那么这个进攻队员就算越位了。19世纪70年代初,足球运动开始在西方等国盛行起来,那时,普遍重视进攻,而不大注意防守。这从当时一些国家常用的比赛阵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锋线队员竟多达六七个。攻方攻到前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势不可挡。守方一抢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袭成功。这样,由于进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与守的力量极不平衡,严惩地影响了球技和战术的发展与提高。另外,由于攻守双方缺少人数上势均力敌的对抗,比赛也就不那么激烈和精彩了。为此,一些人便在战术阵形上动脑筋,有些人则在规则上想方设法给进攻一方以适当的限制。越位规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在运用的越位规则,是1925年规定的,它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越位规定的制定,也没有足球运动的今天。越位,顾名思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规则的术语来说就是: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端线者,即处于越位位置。换句话说,当队员踢球或顶球时,同队接球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只有对方一个队员时,就是越位了。
  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平行传球时(即球与接球人平行,距对方端线相等),接线人不算越位,因为他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时跑到越位位置,然后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则应判罚越位。
  在对方队员踢球时,同队队员停球或带球时,无论哪方的队员,无论在何位置,均无越位可言。因为判定越位是指同队队员传球时的一刹那,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如果守方队员故意退出场场外造成攻方队员越位属不正当的行为,裁判员不但不判攻队队员越位,反而应在成死球时给守方队员予以警告。
  国际足联最新规则规定:队员所站的位置与对方最后一个防守队员平行(守门员除外),不算越位。 下列情况不能算越位: 队员在本方半场以内者。
  对方有两个较其更近于对方端线者。 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 直接接到球门球、角球、界外掷入的球及裁判员所抛出的球。
  队员如处于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没有影响比赛,没有阻碍对方的活动,或没有从所处的越位位置获得有利条件,不应判罚。
  如果裁判员已判断某队员越位,但在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以前,守方队员企图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过,因为最后触球为对方队员。
  如果裁判已鸣哨判定队员越位后,守方队员由于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仍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因为当同队队员传球时,裁判员已鸣哨并判定该队员为越位。就是说该队员已经犯规,也是我们常说的犯规在先了。规则规定: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不算越位。
  这一规定系指队员虽然处越位地位,但触球或踢球给他的不是同队队员而是对方队员。
  队员进攻时,由于冲力关系使身体越过了球门线(跑入网内),裁判员应看该队员是否影响了守门员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
  观众在看台上欣赏比赛,因为角度的关系,往往认为某队员已越位了,实际上并没有越位。只有巡边员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队员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也是较复杂的规则。从定义来讲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实质。但是,足球比赛的形势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场上队员不断地跑动,像有矛就有盾一样,有了造越位战术,也有反越位战术。
  越位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个个极有威胁的攻势常常丧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强大的攻势,不费什么力气便可将球“抢”到而由本方踢间接任意球。

  造越位:是一种防守战术。根据规则:进攻队员在接球时,如与对方端线之间防守队不足2人时则为越位。防守队员利用这一规定,在对方传球中,另一队员将触及球的瞬间,突然向前一跑,造成对方接球队员与本方端线之间有一个防守队员的局面,使对方越位犯规。

  撞墙式
  :比赛中进攻时的一种过人战术,即形成两人过一人局面时,二人一传一切,接球再传者一次出球,使传球者传来的球像撞在墙上一样,从而加快过人速度,故名。

  自由人
  :足球比赛“一三三三”阵型中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是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从而使其他队员,特别是3个后卫在盯人时无后顾之忧。是清道夫踢法的发展,不仅要守,而且要伺机插入进攻第一线。根据职责,要求担当“自由人“的队员技术全面,战术意识强,比赛经验丰富,是组织、指挥防守的核心。

  世界杯
  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一向深深吸引着全世界的亿万球迷,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1928年5月,为了适应现代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国际足联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代表大会,与会者一致通过了举办世界杯足球锦标赛的决定。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在乌拉圭举行,以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
  1956年在卢森堡举行的国际联代表会上,人们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建议将“世界足球锦标赛”改名为“雷米特杯赛”。后来有人提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后来,在芬兰赫尔本辛基代表会议上,人们将这一名称改为“世界足球冠军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足球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奖杯先后共有两个,第一只“金女神杯”是由纯金制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国巴黎著名的首饰设计大师费列尔制作的。他以希腊神话中长翅膀的胜利女神尼凯为模特儿,塑造了一个身着古罗马服装的女子,伸展双臂,将杯高举的形象。国际足联当时规定,获得世界杯赛冠军的队将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届比赛时交还国际足联。但同时又规定,获得三次冠军的那个国家将永远拥有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巴西队第三次荣获冠军,于是“金女神杯”飞到了巴西永远落户。可惜后来有人将金杯盗走并熔化。为制造新的奖杯,1971年,国际足联对52种设计图案进行了评选,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中选。他设计的奖杯是由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一个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为流动性的。
  世界杯足球赛自1930年到现在已举办了15届,获得过冠军的国家仅为6个。它们是:巴西4次,德国3次,意大利3次乌拉圭2次,阿根廷2次,英国1次。

  世界足坛五大流派
  欧洲力量派:英国和德国是此流派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队员身体素质好,动作简练,拼抢凶猛,攻防速度快,惯破“四三三”阵型。远射和头球好,长传冲吊威胁大,以速度和力量取胜。

  南美技术派:南美各国都采用这种打法,尤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技术最精。其特点是:擅长“四四二”阵型,整体配合默契,注意脚下功夫,个人控球能力强,传球落点好,二三人的小配合战术运用自如,进攻以短传渗透为主,善打阵地战。
  欧洲拉丁派此派:讲究技术与身体的结合,又兼有南美的细腻技术。法国、西班牙、丹麦是本派的佼佼者。主要阵型是“三五二”及“四五一”,最大特点是攻守转化快,运用适当,中场控球好,对中场人员要求较高。

  “全攻全守”派: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等属此类打法。这种打法是在“四三三”阵型的基础上大幅度地交叉换位,扩大每个队员的职责范围,进攻时10人压上,防守时则全队退下。

  “核战术”派:是70年代风靡世界的荷兰球星克鲁伊夫创造的,其特点是无所谓阵型,只保留一个左边锋的位置。当球员抢到球后,四五个球员立即在他周围形成一个保护网,不让抢到的球失掉。

  现代足球诞生日
  1863年10月26日,这在世界足球史上是一个具有光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一些足球积极分子,在伦敦克鲁沙街的一家小酒馆里,开了一个会,会议的内容是商量制订足球比赛规则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分歧最大、急诊最为激烈的问题要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不能用手触球了。一些人主张禁止用手触球,另一些人则主张手脚并使,理由是这样的比赛会更精彩激烈。
  最后是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获得通过。
  这次会议共制订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内容为:规定了相应的场地面积、上场队员为11个人、禁止用手触球(包括守门员)等。这是英国的第一部全国性足球比赛规则。其中大部分内容和现今世界采用的足球竞赛规则类似。这一规则的制订,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一年,在伦敦进行了世界足球史上第一次有规则的足球比赛,由萨利队迎战密德赛克斯队。比赛招来了很多观众。双方在比赛中踢得都较规矩,比赛既紧张又精彩,那种故意伤人的场面不见了,比赛进行得相当顺利。

  足球战术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是由进攻和防守这对矛盾,所组成的足球战术是指比赛双方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取得比赛胜利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根据攻防的基本特点,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比赛阵型三大部分。在进攻和防守战术中,又分别包括个人、集体与全队的攻防战术。

  集体的局部配合进攻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在比赛中为了完成全队攻防任务而采用的局部协同作战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过一”战术配合、“三过二”战术配合和反切配合等进攻战术。

  1、“二过一”战术配合
  顾名思义,“二过一”是两个进攻队员,通过传球配合突破一个防守队员。“二过一”是集体配合的基础,可以在任何场区、任何位置上运用这种方法来摆脱对方的抢截或突破防线。“二过一”是进攻的两个队员之间相距10米左右,进行一传一切的配合。要求传球平稳及时,一般多用脚内侧、脚外侧等脚法,传地平球为主。传球的位置,尽可能是接球人脚下或前面二、三步远的地方。

  2、“三过二”战术配合
  “三过二”是在比赛中局部地区3个进攻队员通过连续配合突破两个防守者的防守。由于这种配合有两个同队队员可以同时接应传球,因此使持球人传球路线更多,且进攻面扩大。

  全队进攻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是指比赛中一方获得球后,通过队员之间的传递配合达到射门的目的而采用的配合方法。与局部进攻战术相比较,全队进攻战术的进攻面比较广,参加进攻和快速反击等。

  1、边路进攻
  利用球场两侧地区发起进攻的方法叫边路进攻。边路进攻是全队进攻战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发挥进攻速度,打破对方防线制造缺口。
  2、中路进攻
  中路进攻是利用球场中间区域组织的进攻,这种进攻虽能直接射门,但难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为严密,前的攻击手必须是反应极其敏锐、意识强、技术高、敢于冒险、速度快和善于路位策应的队员。

  3、快速反击
  比赛中当攻方进攻时,后卫线往往压至中场附近,防守人数也由于插上进攻和助攻而相对减少,此时如能抓住对方防区空隙较大和回防较慢的机会,乘其失球发动快速反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击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有效地进攻在于突然快速地反击,但其难度较大,即要冒险,又要有准确、快速的传切配合技能。快速反击要有组织,配合得要极为默契,必须进行专门性的训练,否则很难在比赛中实施。
  定位球战术
  定位球战术是指在比赛中,利用“死球”后重新开始比赛的机会组织进攻与防守配合的战术方法。定位球战术包括中圈开球、角球、任意球、点球、掷界外球等。在势均力敌的高水平比赛中,定位球战术有时起决定胜负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简练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门机会,配合越复杂成功率就越低。故要进行专门性的练习,才能在比赛中奏效。
  集体的局部配合防守战术
  1.补位
  补位是足球比赛中局部地区集体配合进行防守的一种方法。当防守过程中一个防守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个队员则立即上前进行堵封。
  2.围抢
  围抢是指比赛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数上的相对优势(通常是两三个队员)同时围堵对方的持球队员,以求在短暂时间内达到抢断或破坏对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战术
  造越位战术是利用规则而设计的一种防守战术。是一种以巧制胜的省力打法,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于其配合难度较大,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让对手钻空子,因此战术往往是为水平较高的球队所采纳,但在一场比赛中也不是多次运用。

  全队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盯人紧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盯人紧逼,不交换看守;区域紧逼防守(盯人和区域相结合),即现今流行的综合防守,紧逼和保护相结合,在个人的防区内紧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确的防守对象,如对方左边锋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则右后卫紧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则是紧逼和保护。只有紧逼才能有效地主动断抢,压制对方技术的优势而获取主动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紧逼和控制空当。

  比赛阵型
  1.阵型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队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各阵型的名称是按队员排列的型状而定。自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足球比赛阵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国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锁链式”等,都是沿着这一个客观规律演变和发展的。

  2.各个位置的职责
  (1)边后卫的职责:边后卫主要是要防守对方的边锋以及其他进攻队员在边路的活动,破坏对方由边路发动的进攻。同时还可利用插上助攻式运球来直接威胁对方球门。

  (2)中后卫的职责:中后位有突前中后卫和拖后中后卫之分。前者主要任务是盯守对方突前的最有威胁的中锋,因而又被称之为盯人中后卫;后者则主要担负整个防线的指挥任务,其站位经常处于其他防守队员后面,一般称他为自由中卫。

  (3)前卫的重要职责:前卫通常称之为中场队员。中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控制了中场也就是得到了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比赛各队往往都在中场投入较大力量。

  盘球的基本要点 :

  普通人在盘球时常犯一种错误,就是光看皮球不望对手,或光望对手不察皮球。其实从球星示范中,大家不妨留意他们均有一

足球基本知识

?
足球术语

补位
: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集体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指防守中本队一个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队员前去封堵。两人补位是集体防守配合的基础。防守队员相互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是进行及时补位的前提。过去主要指卫线队员防守时的配合。当代足球采用全攻全守战术,补位的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担任锋与卫的队员之间在一次进攻中相互位置交换,也成为补位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对补位队员的技术战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插上进攻
: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位于第二、第三线的前卫、后卫队员,插入第一线参加进攻的战术方法。因有纵深距离,故容易摆脱对方的防守,且第二、第三线队员的插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此,更具威胁性。后卫插入前锋线直接参加进攻是全攻全守战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传突破
: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运用远距离传球突破对方防线的战术方法。当代足球比赛中,多用于快速反击时。防守队员在本方球门前抢截得球,利用对方压上进攻后不及回防的时机,长传给突前的同伴,以突破对方的防线。

沉底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边线进攻中,通过个人带球突破,或集体配合把球推到对方端线附近,然后长传至对方球门前的战术方法。攻方在快速推进中,常趁对方防线阵脚未稳时,采用此法中间包抄以射门得分。

反越位战术
:这是针对对方“造越位”战术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战术。当进攻队员觉察到防守者用制造越位的战术破坏本方的进攻时,及时改变传球方向,让在后面的队员插上接球或自己直接带球快速推进射门,从而使对方退防不及。

弧线球
:足球运动技术名词。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足球在运行中,由于强烈旋转,使两侧的空气发生差异而形成。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故俗称“香蕉球”。踢弧线球时,脚击球的部位应偏离球的重心。常用于绕过位于传球路线中间的防守队员,或射门中迷惑门员,使之产生错误判断。罚直接任意球时,用弧线球射门已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交叉换位
: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进攻队员为了摆脱对方的防守,在跑动中左右换位的战术配合方法。最常见的有:左侧的队员疾跑到右侧有球队员前接球,右侧队员传球后,交叉跑到左侧位置。这一战术配合改变了队员只在本位置范围内活动的踢法,使之战术更变化多端。

篱笆战术 :也称人墙战术。在自己门前危险区域内,当对方罚任意球时,几个防守队员并排成“人篱笆”,以帮助守门员封住对方射门的部分角度。

密集防守
:防守战术之一。球门前的30米区域常被称为“危险地带”。比赛中,双方为了稳固防守,往往组织相当多的人把守这一区域,形成密集状态,以加强保护,减少空隙,阻住对方的突破,称为密集防守战术。

清道夫
: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拖后中卫之别称。1966年第8届足球锦标赛,在“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于后卫线后面安排一个队员,其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补位防守任务,“打清”攻到本方球门前的来球,因而得名。

区域防守
:足球运动防守战术之一。每一队员根据位置划分一定的防守区域,在划定的范围内,主要采用站位的防守方法,而不紧盯人。这使进攻队传接球比较容易,且在同一区域内出现两个以上进攻队员时,防守就感困难。这一防守战术比较被动,已不能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现已很少采用。

全攻全守
:足球运动战术之一。一个队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队员都有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的才能。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出现了这种打法,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外围传中:也称“45度角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当攻方有球队员在边线附近与对方球门约成45度的地区时,用过顶长传把球传向处于对方罚球区附近的同伴,供同伴用头顶球连续进攻,称为“外围传中”。尤其在守方队员已及时退回,且密集在球门前30�40米的地区,通向对方球门的路已被封住,或攻方有身材高大、争顶球能力强的前锋队员时,运用这种打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鱼跃扑球
:足球技术名词。守门员的一种难度较高的接球技术。以与球同侧的一脚用力蹬地,异侧腿屈膝提摆,使身体跃出接球。接球后落地时,双手按球,用前臂的侧面先着地,团身护球,因是腾身侧面跃出,增大了接球的范围,故能接住用其他动作难以接到的球。

越位
:越位规则是在1874年的足球规则中正式规定的。不过,那时的越位规则跟现在的越位规则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规定:攻方队员攻到前场,前面守方队员如果只有两个人(包括守门员)时,那么这个进攻队员就算越位了。19世纪70年代初,足球运动开始在西方等国盛行起来,那时,普遍重视进攻,而不大注意防守。这从当时一些国家常用的比赛阵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锋线队员竟多达六七个。攻方攻到前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势不可挡。守方一抢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袭成功。这样,由于进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与守的力量极不平衡,严惩地影响了球技和战术的发展与提高。另外,由于攻守双方缺少人数上势均力敌的对抗,比赛也就不那么激烈和精彩了。为此,一些人便在战术阵形上动脑筋,有些人则在规则上想方设法给进攻一方以适当的限制。越位规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在运用的越位规则,是1925年规定的,它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越位规定的制定,也没有足球运动的今天。越位,顾名思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规则的术语来说就是: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端线者,即处于越位位置。换句话说,当队员踢球或顶球时,同队接球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只有对方一个队员时,就是越位了。
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平行传球时(即球与接球人平行,距对方端线相等),接线人不算越位,因为他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时跑到越位位置,然后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则应判罚越位。
在对方队员踢球时,同队队员停球或带球时,无论哪方的队员,无论在何位置,均无越位可言。因为判定越位是指同队队员传球时的一刹那,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如果守方队员故意退出场场外造成攻方队员越位属不正当的行为,裁判员不但不判攻队队员越位,反而应在成死球时给守方队员予以警告。
国际足联最新规则规定:队员所站的位置与对方最后一个防守队员平行(守门员除外),不算越位。 下列情况不能算越位: 队员在本方半场以内者。
对方有两个较其更近于对方端线者。 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 直接接到球门球、角球、界外掷入的球及裁判员所抛出的球。
队员如处于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没有影响比赛,没有阻碍对方的活动,或没有从所处的越位位置获得有利条件,不应判罚。
如果裁判员已判断某队员越位,但在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以前,守方队员企图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过,因为最后触球为对方队员。
如果裁判已鸣哨判定队员越位后,守方队员由于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仍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因为当同队队员传球时,裁判员已鸣哨并判定该队员为越位。就是说该队员已经犯规,也是我们常说的犯规在先了。规则规定: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不算越位。
这一规定系指队员虽然处越位地位,但触球或踢球给他的不是同队队员而是对方队员。
队员进攻时,由于冲力关系使身体越过了球门线(跑入网内),裁判员应看该队员是否影响了守门员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
观众在看台上欣赏比赛,因为角度的关系,往往认为某队员已越位了,实际上并没有越位。只有巡边员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队员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也是较复杂的规则。从定义来讲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实质。但是,足球比赛的形势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场上队员不断地跑动,像有矛就有盾一样,有了造越位战术,也有反越位战术。
越位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个个极有威胁的攻势常常丧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强大的攻势,不费什么力气便可将球“抢”到而由本方踢间接任意球。

造越位:是一种防守战术。根据规则:进攻队员在接球时,如与对方端线之间防守队不足2人时则为越位。防守队员利用这一规定,在对方传球中,另一队员将触及球的瞬间,突然向前一跑,造成对方接球队员与本方端线之间有一个防守队员的局面,使对方越位犯规。

撞墙式
:比赛中进攻时的一种过人战术,即形成两人过一人局面时,二人一传一切,接球再传者一次出球,使传球者传来的球像撞在墙上一样,从而加快过人速度,故名。

自由人
:足球比赛“一三三三”阵型中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是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从而使其他队员,特别是3个后卫在盯人时无后顾之忧。是清道夫踢法的发展,不仅要守,而且要伺机插入进攻第一线。根据职责,要求担当“自由人“的队员技术全面,战术意识强,比赛经验丰富,是组织、指挥防守的核心。

世界杯
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一向深深吸引着全世界的亿万球迷,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1928年5月,为了适应现代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国际足联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代表大会,与会者一致通过了举办世界杯足球锦标赛的决定。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在乌拉圭举行,以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
1956年在卢森堡举行的国际联代表会上,人们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建议将“世界足球锦标赛”改名为“雷米特杯赛”。后来有人提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后来,在芬兰赫尔本辛基代表会议上,人们将这一名称改为“世界足球冠军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足球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奖杯先后共有两个,第一只“金女神杯”是由纯金制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国巴黎著名的首饰设计大师费列尔制作的。他以希腊神话中长翅膀的胜利女神尼凯为模特儿,塑造了一个身着古罗马服装的女子,伸展双臂,将杯高举的形象。国际足联当时规定,获得世界杯赛冠军的队将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届比赛时交还国际足联。但同时又规定,获得三次冠军的那个国家将永远拥有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巴西队第三次荣获冠军,于是“金女神杯”飞到了巴西永远落户。可惜后来有人将金杯盗走并熔化。为制造新的奖杯,1971年,国际足联对52种设计图案进行了评选,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中选。他设计的奖杯是由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一个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为流动性的。
世界杯足球赛自1930年到现在已举办了15届,获得过冠军的国家仅为6个。它们是:巴西4次,德国3次,意大利3次乌拉圭2次,阿根廷2次,英国1次。

世界足坛五大流派
欧洲力量派:英国和德国是此流派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队员身体素质好,动作简练,拼抢凶猛,攻防速度快,惯破“四三三”阵型。远射和头球好,长传冲吊威胁大,以速度和力量取胜。

南美技术派:南美各国都采用这种打法,尤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技术最精。其特点是:擅长“四四二”阵型,整体配合默契,注意脚下功夫,个人控球能力强,传球落点好,二三人的小配合战术运用自如,进攻以短传渗透为主,善打阵地战。
欧洲拉丁派此派:讲究技术与身体的结合,又兼有南美的细腻技术。法国、西班牙、丹麦是本派的佼佼者。主要阵型是“三五二”及“四五一”,最大特点是攻守转化快,运用适当,中场控球好,对中场人员要求较高。

“全攻全守”派: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等属此类打法。这种打法是在“四三三”阵型的基础上大幅度地交叉换位,扩大每个队员的职责范围,进攻时10人压上,防守时则全队退下。

“核战术”派:是70年代风靡世界的荷兰球星克鲁伊夫创造的,其特点是无所谓阵型,只保留一个左边锋的位置。当球员抢到球后,四五个球员立即在他周围形成一个保护网,不让抢到的球失掉。

现代足球诞生日
1863年10月26日,这在世界足球史上是一个具有光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一些足球积极分子,在伦敦克鲁沙街的一家小酒馆里,开了一个会,会议的内容是商量制订足球比赛规则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分歧最大、急诊最为激烈的问题要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不能用手触球了。一些人主张禁止用手触球,另一些人则主张手脚并使,理由是这样的比赛会更精彩激烈。
最后是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获得通过。
这次会议共制订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内容为:规定了相应的场地面积、上场队员为11个人、禁止用手触球(包括守门员)等。这是英国的第一部全国性足球比赛规则。其中大部分内容和现今世界采用的足球竞赛规则类似。这一规则的制订,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一年,在伦敦进行了世界足球史上第一次有规则的足球比赛,由萨利队迎战密德赛克斯队。比赛招来了很多观众。双方在比赛中踢得都较规矩,比赛既紧张又精彩,那种故意伤人的场面不见了,比赛进行得相当顺利。

足球战术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是由进攻和防守这对矛盾,所组成的足球战术是指比赛双方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取得比赛胜利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根据攻防的基本特点,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比赛阵型三大部分。在进攻和防守战术中,又分别包括个人、集体与全队的攻防战术。

集体的局部配合进攻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在比赛中为了完成全队攻防任务而采用的局部协同作战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过一”战术配合、“三过二”战术配合和反切配合等进攻战术。

1、“二过一”战术配合
顾名思义,“二过一”是两个进攻队员,通过传球配合突破一个防守队员。“二过一”是集体配合的基础,可以在任何场区、任何位置上运用这种方法来摆脱对方的抢截或突破防线。“二过一”是进攻的两个队员之间相距10米左右,进行一传一切的配合。要求传球平稳及时,一般多用脚内侧、脚外侧等脚法,传地平球为主。传球的位置,尽可能是接球人脚下或前面二、三步远的地方。

2、“三过二”战术配合
“三过二”是在比赛中局部地区3个进攻队员通过连续配合突破两个防守者的防守。由于这种配合有两个同队队员可以同时接应传球,因此使持球人传球路线更多,且进攻面扩大。

全队进攻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是指比赛中一方获得球后,通过队员之间的传递配合达到射门的目的而采用的配合方法。与局部进攻战术相比较,全队进攻战术的进攻面比较广,参加进攻和快速反击等。

1、边路进攻
利用球场两侧地区发起进攻的方法叫边路进攻。边路进攻是全队进攻战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发挥进攻速度,打破对方防线制造缺口。
2、中路进攻
中路进攻是利用球场中间区域组织的进攻,这种进攻虽能直接射门,但难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为严密,前的攻击手必须是反应极其敏锐、意识强、技术高、敢于冒险、速度快和善于路位策应的队员。

3、快速反击
比赛中当攻方进攻时,后卫线往往压至中场附近,防守人数也由于插上进攻和助攻而相对减少,此时如能抓住对方防区空隙较大和回防较慢的机会,乘其失球发动快速反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击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有效地进攻在于突然快速地反击,但其难度较大,即要冒险,又要有准确、快速的传切配合技能。快速反击要有组织,配合得要极为默契,必须进行专门性的训练,否则很难在比赛中实施。
定位球战术
定位球战术是指在比赛中,利用“死球”后重新开始比赛的机会组织进攻与防守配合的战术方法。定位球战术包括中圈开球、角球、任意球、点球、掷界外球等。在势均力敌的高水平比赛中,定位球战术有时起决定胜负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简练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门机会,配合越复杂成功率就越低。故要进行专门性的练习,才能在比赛中奏效。
集体的局部配合防守战术
1.补位
补位是足球比赛中局部地区集体配合进行防守的一种方法。当防守过程中一个防守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个队员则立即上前进行堵封。
2.围抢
围抢是指比赛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数上的相对优势(通常是两三个队员)同时围堵对方的持球队员,以求在短暂时间内达到抢断或破坏对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战术
造越位战术是利用规则而设计的一种防守战术。是一种以巧制胜的省力打法,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于其配合难度较大,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让对手钻空子,因此战术往往是为水平较高的球队所采纳,但在一场比赛中也不是多次运用。

全队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盯人紧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盯人紧逼,不交换看守;区域紧逼防守(盯人和区域相结合),即现今流行的综合防守,紧逼和保护相结合,在个人的防区内紧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确的防守对象,如对方左边锋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则右后卫紧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则是紧逼和保护。只有紧逼才能有效地主动断抢,压制对方技术的优势而获取主动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紧逼和控制空当。

比赛阵型
1.阵型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队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各阵型的名称是按队员排列的型状而定。自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足球比赛阵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国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锁链式”等,都是沿着这一个客观规律演变和发展的。

2.各个位置的职责
(1)边后卫的职责:边后卫主要是要防守对方的边锋以及其他进攻队员在边路的活动,破坏对方由边路发动的进攻。同时还可利用插上助攻式运球来直接威胁对方球门。

(2)中后卫的职责:中后位有突前中后卫和拖后中后卫之分。前者主要任务是盯守对方突前的最有威胁的中锋,因而又被称之为盯人中后卫;后者则主要担负整个防线的指挥任务,其站位经常处于其他防守队员后面,一般称他为自由中卫。

(3)前卫的重要职责:前卫通常称之为中场队员。中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控制了中场也就是得到了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比赛各队往往都在中场投入较大力量。

盘球的基本要点 :

普通人在盘球时常犯一种错误,就是光看皮球不望对手,或光望对手不察皮球。其实从球星示范中,大家不妨留意他们均有一个共通点,其额头通常向着对手,这种做法,能令自己的视线范围,既可留意皮球亦可留意对手活动。其次,在推波的时候,跑动的幅度应追贴皮球的速度,人慢波快唔掂,波快人慢更唔掂,如何能掌握人波协调,尝试在盘球时,用膝部作指南针,盘球时瞄住皮球跑动,皮球在膝下推波,皮球离膝就追波,只要多练习掌握推波追波节奏,盘球技巧不难到手。

脚内侧盘球 ▲ 较易控制和保护皮球,但推球的速度则较慢。

脚外侧盘球 ▲ 如要控制皮球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推球速度高而且随时用脚外侧将球传出。

正脚背盘球 ▲普通人不大愿意尝试的盘球技术,原因是多数人习惯脚内侧或脚外侧盘球,其实正脚背盘球如能和皮球协调,可以发挥球员最高的跑动速度。

接球(控球) :

一场比赛中,如果没有控球,根本不会出现传球、盘球甚至射门,可见控球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脚控球的质素好与坏十分重要,愈简单的

▲控球技术其实大有学问。

▲球员应以足球的来势决定自己采用何种控球技术。

▲控球方向选择正确,对往后的动作非常重要。

▲将球控往远离对手的一边,可令对手难于抢截自己的皮球。

脚内侧
接球 脚外侧
接球正 确 控 球

头 球 :

在一足球比赛中,很多时都要去迎项来球, 别是接应底线传中球时,无论你是后卫或前锋,都必须要有良好项上功夫以瓦解攻势或制造入球.

立定头球- 正额迎顶,顶向前
顶向侧面
跃起头球-正额迎

射门 :

正脚背射门〔冲力射球〕

优点:力度大,球速快,射程远。

弱点:对手较易捉摸射球去向,另外准确度较难 掌握。

要点:起跑点,皮球和目标应成一直线,膝向目标轻松助跑,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自然向后提起小腿,眼望皮球顶部,锁紧脚眼挥动小腿抽向皮球中央点,击球后身体势追前完成整个射门动作。

秘诀:脚尖向下,球速快慢取决于小腿挥动速而非来大腿力量,射球前宜预先选定击球部位,射球后收紧大腿前部肌肉可避免不慎弄伤半月板。

脚外侧弯射〔外弯香蕉球〕

适用范围:绕过对手封堵的中至较远距离的射门。

技术要点:斜线碎步跑向皮球,当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的时候,提腿扭摆身体锁紧脚眼,利用脚外侧抽击皮球偏外三分一处,射球后顺势收膝完成射门动作。

小小秘诀:脚尖向下,利用脚背偏外平面拉击皮球,较易形成皮球外弯去势,射球力度越大弧度越大,力度弱则难以绕越对手。

脚内侧弯射〔内弯香蕉球〕

适用范围:绕过对手封堵的中距离射门。

技术要点:斜线跑向皮球,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提腿锁紧脚眼,利用脚内侧抽击皮球偏外三分一处,击球过程顺势扭动身体,射球自然弯出。

小小秘诀:脚尖向前偏上,善用球靴内侧商标位触球,较易掌握皮球去向,射球力度过大会导致皮球高飞而去,力度弱又较难绕越对手。

脚内侧撞射〔扫把脚射门〕

优点:射门准绳易掌握,起脚后较易改变方向。

弱点:射球力度偏弱,对手较易捉摸皮球去向。

要点:轻松跑向皮球,射球前平衡身体,膝向皮球顺势提腿,当立足脚站在皮球侧的时候,轻扭身体膝转向外,锁紧脚眼撞击皮球中央将球射出。

秘诀:射球时脚尖保持向上,用球靴内侧商标位撞击皮球,较易掌握皮球去向?平时可练习用脚内侧拍墙,练至仅得一下撞击声为佳,如有两下声响表示脚内侧和皮球的接触面尚未掌握

足球基本知识-大概你并不晓得

起源

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足球舞”(求神祈雨时一边跳舞一边踢球)。这是古代足球的雏形。战国时代,民间已盛行集体的“蹴鞠”游戏。蹴,脚踢的意思;鞠,皮制的内充毛发之类弹性物的球。及至两汉,足球已进一步发展成竞赛性运动。汉高祖刘邦曾在宫苑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足球场进行比赛,场地两端各设6个“鞠域”(相当于球门),比赛各上场12人,6人把守“鞠域”,6人踢球,以踢进“鞠域”球数的多少分胜负。这与现代足球比赛已相当接近了。

现代足球始于英国的剑桥大学,但在学生们比赛时规则五花八门,到1848年才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规则,称剑桥规则。1863年成立英格兰足球协会,统一了竞赛规则,以后不断修改补充,逐渐完善。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890年英格兰举办有万人观看的女子足球赛,1894年成立女子足球俱乐部。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从此足球日益发展,遍布全球。标准足球场长90~120米,宽45~90米,场地中间有一条横穿球场的中线,中央有半径为9.15米的中圈。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国际奥委会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因此奥运会足球赛水平不高,影响也不大。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规则

(1)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2)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3)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1米处。

(4)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5)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6)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7)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另外看一下这个http://www.ballfun.com/dispbbs.asp?boardid=5&id=76

足球基本知识-大概你并不晓得

起源

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足球舞”(求神祈雨时一边跳舞一边踢球)。这是古代足球的雏形。战国时代,民间已盛行集体的“蹴鞠”游戏。蹴,脚踢的意思;鞠,皮制的内充毛发之类弹性物的球。及至两汉,足球已进一步发展成竞赛性运动。汉高祖刘邦曾在宫苑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足球场进行比赛,场地两端各设6个“鞠域”(相当于球门),比赛各上场12人,6人把守“鞠域”,6人踢球,以踢进“鞠域”球数的多少分胜负。这与现代足球比赛已相当接近了。

现代足球始于英国的剑桥大学,但在学生们比赛时规则五花八门,到1848年才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规则,称剑桥规则。1863年成立英格兰足球协会,统一了竞赛规则,以后不断修改补充,逐渐完善。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890年英格兰举办有万人观看的女子足球赛,1894年成立女子足球俱乐部。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从此足球日益发展,遍布全球。标准足球场长90~120米,宽45~90米,场地中间有一条横穿球场的中线,中央有半径为9.15米的中圈。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国际奥委会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因此奥运会足球赛水平不高,影响也不大。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规则

(1)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2)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3)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1米处。

(4)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5)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6)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7)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足球术语

补位: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集体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指防守中本队一个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队员前去封堵。两人补位是集体防守配合的基础。防守队员相互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是进行及时补位的前提。过去主要指卫线队员防守时的配合。当代足球采用全攻全守战术,补位的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担任锋与卫的队员之间在一次进攻中相互位置交换,也成为补位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对补位队员的技术战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插上进攻: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位于第二、第三线的前卫、后卫队员,插入第一线参加进攻的战术方法。因有纵深距离,故容易摆脱对方的防守,且第二、第三线队员的插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此,更具威胁性。后卫插入前锋线直接参加进攻是全攻全守战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传突破 :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运用远距离传球突破对方防线的战术方法。当代足球比赛中,多用于快速反击时。防守队员在本方球门前抢截得球,利用对方压上进攻后不及回防的时机,长传给突前的同伴,以突破对方的防线。

沉底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边线进攻中,通过个人带球突破,或集体配合把球推到对方端线附近,然后长传至对方球门前的战术方法。攻方在快速推进中,常趁对方防线阵脚未稳时,采用此法中间包抄以射门得分。

反越位战术 :这是针对对方“造越位”战术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战术。当进攻队员觉察到防守者用制造越位的战术破坏本方的进攻时,及时改变传球方向,让在后面的队员插上接球或自己直接带球快速推进射门,从而使对方退防不及。

弧线球:足球运动技术名词。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足球在运行中,由于强烈旋转,使两侧的空气发生差异而形成。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故俗称“香蕉球”。踢弧线球时,脚击球的部位应偏离球的重心。常用于绕过位于传球路线中间的防守队员,或射门中迷惑门员,使之产生错误判断。罚直接任意球时,用弧线球射门已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交叉换位:足球运动战术术语。比赛中进攻队员为了摆脱对方的防守,在跑动中左右换位的战术配合方法。最常见的有:左侧的队员疾跑到右侧有球队员前接球,右侧队员传球后,交叉跑到左侧位置。这一战术配合改变了队员只在本位置范围内活动的踢法,使之战术更变化多端。

篱笆战术 :也称人墙战术。在自己门前危险区域内,当对方罚任意球时,几个防守队员并排成“人篱笆”,以帮助守门员封住对方射门的部分角度。

密集防守 :防守战术之一。球门前的30米区域常被称为“危险地带”。比赛中,双方为了稳固防守,往往组织相当多的人把守这一区域,形成密集状态,以加强保护,减少空隙,阻住对方的突破,称为密集防守战术。

清道夫 :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拖后中卫之别称。1966年第8届足球锦标赛,在“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于后卫线后面安排一个队员,其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补位防守任务,“打清”攻到本方球门前的来球,因而得名。

区域防守 :足球运动防守战术之一。每一队员根据位置划分一定的防守区域,在划定的范围内,主要采用站位的防守方法,而不紧盯人。这使进攻队传接球比较容易,且在同一区域内出现两个以上进攻队员时,防守就感困难。这一防守战术比较被动,已不能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现已很少采用。

全攻全守 :足球运动战术之一。一个队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队员都有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的才能。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出现了这种打法,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外围传中:也称“45度角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当攻方有球队员在边线附近与对方球门约成45度的地区时,用过顶长传把球传向处于对方罚球区附近的同伴,供同伴用头顶球连续进攻,称为“外围传中”。尤其在守方队员已及时退回,且密集在球门前30�40米的地区,通向对方球门的路已被封住,或攻方有身材高大、争顶球能力强的前锋队员时,运用这种打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鱼跃扑球 :足球技术名词。守门员的一种难度较高的接球技术。以与球同侧的一脚用力蹬地,异侧腿屈膝提摆,使身体跃出接球。接球后落地时,双手按球,用前臂的侧面先着地,团身护球,因是腾身侧面跃出,增大了接球的范围,故能接住用其他动作难以接到的球。

越位 :越位规则是在1874年的足球规则中正式规定的。不过,那时的越位规则跟现在的越位规则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规定:攻方队员攻到前场,前面守方队员如果只有两个人(包括守门员)时,那么这个进攻队员就算越位了。19世纪70年代初,足球运动开始在西方等国盛行起来,那时,普遍重视进攻,而不大注意防守。这从当时一些国家常用的比赛阵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锋线队员竟多达六七个。攻方攻到前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势不可挡。守方一抢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袭成功。这样,由于进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与守的力量极不平衡,严惩地影响了球技和战术的发展与提高。另外,由于攻守双方缺少人数上势均力敌的对抗,比赛也就不那么激烈和精彩了。为此,一些人便在战术阵形上动脑筋,有些人则在规则上想方设法给进攻一方以适当的限制。越位规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在运用的越位规则,是1925年规定的,它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越位规定的制定,也没有足球运动的今天。越位,顾名思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规则的术语来说就是: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端线者,即处于越位位置。换句话说,当队员踢球或顶球时,同队接球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只有对方一个队员时,就是越位了。
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平行传球时(即球与接球人平行,距对方端线相等),接线人不算越位,因为他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时跑到越位位置,然后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则应判罚越位。
在对方队员踢球时,同队队员停球或带球时,无论哪方的队员,无论在何位置,均无越位可言。因为判定越位是指同队队员传球时的一刹那,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如果守方队员故意退出场场外造成攻方队员越位属不正当的行为,裁判员不但不判攻队队员越位,反而应在成死球时给守方队员予以警告。
国际足联最新规则规定:队员所站的位置与对方最后一个防守队员平行(守门员除外),不算越位。 下列情况不能算越位: 队员在本方半场以内者。
对方有两个较其更近于对方端线者。 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 直接接到球门球、角球、界外掷入的球及裁判员所抛出的球。
队员如处于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没有影响比赛,没有阻碍对方的活动,或没有从所处的越位位置获得有利条件,不应判罚。
如果裁判员已判断某队员越位,但在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以前,守方队员企图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过,因为最后触球为对方队员。
如果裁判已鸣哨判定队员越位后,守方队员由于抢截而接触了球,这个球又被越位队员所控制,则仍应判罚该队员为越位,因为当同队队员传球时,裁判员已鸣哨并判定该队员为越位。就是说该队员已经犯规,也是我们常说的犯规在先了。规则规定: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不算越位。
这一规定系指队员虽然处越位地位,但触球或踢球给他的不是同队队员而是对方队员。
队员进攻时,由于冲力关系使身体越过了球门线(跑入网内),裁判员应看该队员是否影响了守门员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
观众在看台上欣赏比赛,因为角度的关系,往往认为某队员已越位了,实际上并没有越位。只有巡边员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队员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也是较复杂的规则。从定义来讲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实质。但是,足球比赛的形势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场上队员不断地跑动,像有矛就有盾一样,有了造越位战术,也有反越位战术。
越位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个个极有威胁的攻势常常丧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强大的攻势,不费什么力气便可将球“抢”到而由本方踢间接任意球。

造越位:是一种防守战术。根据规则:进攻队员在接球时,如与对方端线之间防守队不足2人时则为越位。防守队员利用这一规定,在对方传球中,另一队员将触及球的瞬间,突然向前一跑,造成对方接球队员与本方端线之间有一个防守队员的局面,使对方越位犯规。

撞墙式:比赛中进攻时的一种过人战术,即形成两人过一人局面时,二人一传一切,接球再传者一次出球,使传球者传来的球像撞在墙上一样,从而加快过人速度,故名。

自由人:足球比赛“一三三三”阵型中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是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从而使其他队员,特别是3个后卫在盯人时无后顾之忧。是清道夫踢法的发展,不仅要守,而且要伺机插入进攻第一线。根据职责,要求担当“自由人“的队员技术全面,战术意识强,比赛经验丰富,是组织、指挥防守的核心。

世界杯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一向深深吸引着全世界的亿万球迷,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1928年5月,为了适应现代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国际足联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代表大会,与会者一致通过了举办世界杯足球锦标赛的决定。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在乌拉圭举行,以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
1956年在卢森堡举行的国际联代表会上,人们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建议将“世界足球锦标赛”改名为“雷米特杯赛”。后来有人提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后来,在芬兰赫尔本辛基代表会议上,人们将这一名称改为“世界足球冠军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足球赛”,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奖杯先后共有两个,第一只“金女神杯”是由纯金制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国巴黎著名的首饰设计大师费列尔制作的。他以希腊神话中长翅膀的胜利女神尼凯为模特儿,塑造了一个身着古罗马服装的女子,伸展双臂,将杯高举的形象。国际足联当时规定,获得世界杯赛冠军的队将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届比赛时交还国际足联。但同时又规定,获得三次冠军的那个国家将永远拥有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巴西队第三次荣获冠军,于是“金女神杯”飞到了巴西永远落户。可惜后来有人将金杯盗走并熔化。为制造新的奖杯,1971年,国际足联对52种设计图案进行了评选,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中选。他设计的奖杯是由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一个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为流动性的。
世界杯足球赛自1930年到现在已举办了15届,获得过冠军的国家仅为6个。它们是:巴西4次,德国3次,意大利3次乌拉圭2次,阿根廷2次,英国1次。

世界足坛五大流派
欧洲力量派:英国和德国是此流派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队员身体素质好,动作简练,拼抢凶猛,攻防速度快,惯破“四三三”阵型。远射和头球好,长传冲吊威胁大,以速度和力量取胜。

南美技术派:南美各国都采用这种打法,尤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技术最精。其特点是:擅长“四四二”阵型,整体配合默契,注意脚下功夫,个人控球能力强,传球落点好,二三人的小配合战术运用自如,进攻以短传渗透为主,善打阵地战。
欧洲拉丁派此派:讲究技术与身体的结合,又兼有南美的细腻技术。法国、西班牙、丹麦是本派的佼佼者。主要阵型是“三五二”及“四五一”,最大特点是攻守转化快,运用适当,中场控球好,对中场人员要求较高。
“全攻全守”派: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等属此类打法。这种打法是在“四三三”阵型的基础上大幅度地交叉换位,扩大每个队员的职责范围,进攻时10人压上,防守时则全队退下。

“核战术”派:是70年代风靡世界的荷兰球星克鲁伊夫创造的,其特点是无所谓阵型,只保留一个左边锋的位置。当球员抢到球后,四五个球员立即在他周围形成一个保护网,不让抢到的球失掉。

现代足球诞生日
1863年10月26日,这在世界足球史上是一个具有光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一些足球积极分子,在伦敦克鲁沙街的一家小酒馆里,开了一个会,会议的内容是商量制订足球比赛规则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分歧最大、急诊最为激烈的问题要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不能用手触球了。一些人主张禁止用手触球,另一些人则主张手脚并使,理由是这样的比赛会更精彩激烈。
最后是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获得通过。
这次会议共制订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内容为:规定了相应的场地面积、上场队员为11个人、禁止用手触球(包括守门员)等。这是英国的第一部全国性足球比赛规则。其中大部分内容和现今世界采用的足球竞赛规则类似。这一规则的制订,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一年,在伦敦进行了世界足球史上第一次有规则的足球比赛,由萨利队迎战密德赛克斯队。比赛招来了很多观众。双方在比赛中踢得都较规矩,比赛既紧张又精彩,那种故意伤人的场面不见了,比赛进行得相当顺利。

足球战术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它是由进攻和防守这对矛盾,所组成的足球战术是指比赛双方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取得比赛胜利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根据攻防的基本特点,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比赛阵型三大部分。在进攻和防守战术中,又分别包括个人、集体与全队的攻防战术。

集体的局部配合进攻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在比赛中为了完成全队攻防任务而采用的局部协同作战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过一”战术配合、“三过二”战术配合和反切配合等进攻战术。

1、“二过一”战术配合
顾名思义,“二过一”是两个进攻队员,通过传球配合突破一个防守队员。“二过一”是集体配合的基础,可以在任何场区、任何位置上运用这种方法来摆脱对方的抢截或突破防线。“二过一”是进攻的两个队员之间相距10米左右,进行一传一切的配合。要求传球平稳及时,一般多用脚内侧、脚外侧等脚法,传地平球为主。传球的位置,尽可能是接球人脚下或前面二、三步远的地方。

2、“三过二”战术配合
“三过二”是在比赛中局部地区3个进攻队员通过连续配合突破两个防守者的防守。由于这种配合有两个同队队员可以同时接应传球,因此使持球人传球路线更多,且进攻面扩大。

全队进攻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是指比赛中一方获得球后,通过队员之间的传递配合达到射门的目的而采用的配合方法。与局部进攻战术相比较,全队进攻战术的进攻面比较广,参加进攻和快速反击等。

1、边路进攻
利用球场两侧地区发起进攻的方法叫边路进攻。边路进攻是全队进攻战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发挥进攻速度,打破对方防线制造缺口。
2、中路进攻
中路进攻是利用球场中间区域组织的进攻,这种进攻虽能直接射门,但难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为严密,前的攻击手必须是反应极其敏锐、意识强、技术高、敢于冒险、速度快和善于路位策应的队员。

3、快速反击
比赛中当攻方进攻时,后卫线往往压至中场附近,防守人数也由于插上进攻和助攻而相对减少,此时如能抓住对方防区空隙较大和回防较慢的机会,乘其失球发动快速反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击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有效地进攻在于突然快速地反击,但其难度较大,即要冒险,又要有准确、快速的传切配合技能。快速反击要有组织,配合得要极为默契,必须进行专门性的训练,否则很难在比赛中实施。
定位球战术
定位球战术是指在比赛中,利用“死球”后重新开始比赛的机会组织进攻与防守配合的战术方法。定位球战术包括中圈开球、角球、任意球、点球、掷界外球等。在势均力敌的高水平比赛中,定位球战术有时起决定胜负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简练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门机会,配合越复杂成功率就越低。故要进行专门性的练习,才能在比赛中奏效。
集体的局部配合防守战术
1.补位
补位是足球比赛中局部地区集体配合进行防守的一种方法。当防守过程中一个防守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个队员则立即上前进行堵封。
2.围抢
围抢是指比赛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数上的相对优势(通常是两三个队员)同时围堵对方的持球队员,以求在短暂时间内达到抢断或破坏对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战术
造越位战术是利用规则而设计的一种防守战术。是一种以巧制胜的省力打法,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于其配合难度较大,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让对手钻空子,因此战术往往是为水平较高的球队所采纳,但在一场比赛中也不是多次运用。

全队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盯人紧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盯人紧逼,不交换看守;区域紧逼防守(盯人和区域相结合),即现今流行的综合防守,紧逼和保护相结合,在个人的防区内紧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确的防守对象,如对方左边锋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则右后卫紧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则是紧逼和保护。只有紧逼才能有效地主动断抢,压制对方技术的优势而获取主动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紧逼和控制空当。

比赛阵型
1.阵型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队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各阵型的名称是按队员排列的型状而定。自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足球比赛阵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国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锁链式”等,都是沿着这一个客观规律演变和发展的。

2.各个位置的职责
(1)边后卫的职责:边后卫主要是要防守对方的边锋以及其他进攻队员在边路的活动,破坏对方由边路发动的进攻。同时还可利用插上助攻式运球来直接威胁对方球门。

(2)中后卫的职责:中后位有突前中后卫和拖后中后卫之分。前者主要任务是盯守对方突前的最有威胁的中锋,因而又被称之为盯人中后卫;后者则主要担负整个防线的指挥任务,其站位经常处于其他防守队员后面,一般称他为自由中卫。

(3)前卫的重要职责:前卫通常称之为中场队员。中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控制了中场也就是得到了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比赛各队往往都在中场投入较大力量。

规则

(1)比赛分两队参加,每队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1名守门员。全场比赛为9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45分钟。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1900年男子足球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足球直至1996年才进入奥运会,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2)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3)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1米处。

(4)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5)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6)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7)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术语:补位、越位、防守反击等
上面都有,看几场比赛就知道了~~~~~~~~~~~~~~~~~~

我郁闷了,惪贤居士ZMH你绝对是在网站上去照搬的,其他的专业理论可能没什么错误的,但是你盘球的回答最后段就是错误的,光看球不看人,光看人不看球,你去看看真正的球星,(中国的不算)哪个盘球的时候看了好多球的,都是眼观六路的,盘球最最重要的的就是足球的基本功夫和球感,有了这两个你基本上可以不看球,就能把球控在脚下,你才能更好的盘球,传球,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