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2016企业版密钥:关于地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2 06:22:27
所有内容越详细越好。
如如何判断地震,地震级别分辨等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renfeng_j 经理 四级(2241)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个人中心 | 退出 资讯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自然科学快到期问题
• 茶叶怎么选择
• 什么是放射性配基?
• 全球水汽的走势?
• 如果某地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会有季节变化吗?是次地全年都受副高控制吗?
• 有谁知道里奇提出一个数学模式的样本的具体内容啊?
更多>>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待解决
关于地震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所有内容越详细越好。
如如何判断地震,地震级别分辨等
提问者:蓝瑟冰翼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答复共 3 条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回答者:寒雪美美 - 总监 八级 5-28 14:21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回答者:sxliuxing - 经理 四级 5-28 14:22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
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 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按震源深度不同分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地球上75%以上的地震是浅源地震。其中震源深度多为5-20公里。
按震级大小不同分类
微震 1 级 ≤ 震级< 3 级的地震
小[地]震 3 级 ≤ 震级< 4.5 级的地震
中[地]震 4.5 级 ≤ 震级< 6 级的地震
强[地]震 6 级 ≤ 震级< 7 级的地震
大[地]震 震级 ≥ 7 级的地震
特大地震 震级 ≥ 8 级的大地震
有感地震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的地震
按震中距大小不同分类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
近震 震中距100-1000公里
远震 震中距1000公里以上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
地壳中的断层密如织网。断层从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里的断裂带,有各种不同的尺度和深度,断裂带是多条断层的聚合带。
与地震有联系的断层是活动断层,过去虽运动但如今稳定的断层叫休眠断层,或称为“死”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