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隐形眼镜质量问题: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又副册上对晴雯和袭人终局的画和判词正册上对十二钗终局的画和判词如何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6:47:36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丈夫夭折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目的。贾兰中了举,暂时满足了她的愿望,但是贾家的衰败又属必然,局面已成,无法挽回。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

江宁织造公子曹雪芹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于是他将这些女子的事迹原委编述历历,题名《石头记》,又名《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

该书问世后,遂形成一种独特的《红楼梦》文化,或称《金陵十二钗》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戏曲、说唱、绘画、雕塑、影视、刺绣、陶瓷、邮票、火花、挂历、扑克、剪纸、书签、音乐和舞蹈,等等。

《红楼梦》第一回明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本凡例中写道:“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金陵是南京的古称,顾名思义,“金陵十二钗”也就是指南京的十二个女子。

那么“金陵十二钗”都为何许人?它是《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写到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给贾宝玉导游时引出来的——他们来到“薄命司”,“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由此看来,《红楼梦》中写的“金陵十二钗”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共计三等36人。但庚辰本中有一眉批说:“至末回警幻情榜(实际上此回未成),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可知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应为五等60人。

然而《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判词”向人们暗示。而“判词”暗示也不过是“金陵十二钗正册”12人和“副册”1人、“又副册”2人。

“又副册”“判词”之一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难逢”:雨过天晴时的明月叫“霁月”,点“晴”字,喻晴雯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艰难。“彩云易散”隐指晴雯的横遭摧残而寿夭。“彩云”寓“雯”字。“身为下贱”,指晴雯身为女奴,地位十分低下。“多情公子”,指贾宝玉。从这“判词”来看,晴雯属于“又副册”中人。

“又副册”“判词”之二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的是袭人。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家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菡。从“判词”来看,袭人也属于“又副册”中人。

“副册”“判词”只有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香菱。“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是“桂”字,寓夏金桂。后两句判词言香菱的结局当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即指此。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嵌有“湘”、“云”二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判词是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通奸,伤风败俗的秽行都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从第五回的“判词”中,我们已得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但读者似乎不易记住她们。这里,我给读者一个“诀窍”:把“十二钗”分成3组:与宝玉有爱情瓜葛的黛玉、宝钗、湘云、妙玉为一组,称之为“红楼四大美女”,可与我国四大古典美人对应为:黛玉——西施,宝钗——玉环,湘云——昭君,妙玉——貂禅。或者将“红楼四大美女”称之为“双金”、“双玉”:宝钗和湘云都有金麒麟,而黛玉、妙玉的名字均含“玉”字;第二组都是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以“原应叹息”四字概括之;第三组是李纨、熙凤、巧姐和可卿,前两位是宝玉的嫂子;后两位,一个是宝玉的侄女,一个是侄媳。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叹为“经典”人物。我将她们的性格特征归纳为:黛玉的“哭”,宝钗的“时”,熙凤的“笑”,探春的“敏”,妙玉的“洁”,湘云的“憨”,李纨的“贞”,可卿的“情”,迎春的“懦”。至于元春、惜春和巧姐的性格怎样“一言以蔽之”,我尚拿不准,只好请教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他给出的“定义”是:元春的“文”,惜春的“介(耿介)”,巧姐的“幸”。我想,如此,“十二钗”便好记了。

“金陵十二钗”多数都是才情并茂,出类拔萃的。如林黛玉“一日十行”,可谓旷世奇才,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葬花吟》、《菊花诗》、《桃花行》、《唐多令》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来;怀有“中兴”之志但不幸身为庶出的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居然在大观园中领衔结社,并“兴利除宿弊”,也是很不简单的。再说南省人称为“辣子”的王熙凤,“德性”虽不怎么样,但毕竟也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又是“协理宁国府”,又是“权弄铁槛寺”,又是“抄检大观园”,没有一点魄力恐怕是不行的。还有那四姑娘贾惜春,竟敢于描绘“大观园行乐图”,如果她的那份图能画就并流传下来,那么,今天的红学家们就大可不必为“大观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挠首了。

眼下,“金陵十二钗”的故乡南京正在开展评选“新金陵十二钗”活动,将推出代表南京形象的女性大使,我看是个好主意。但愿评选出来的“新金陵十二钗”都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一样,都是“择其紧要者录之”。

参考资料:http://ccd.zjonline.com.cn/twzs025.htm
回答者:zytam - 举人 四级 12-16 22:21

金陵十二钗"究竟多少"钗"(解读3)

江宁织造公子曹雪芹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于是他将这些女子的事迹原委编述历历,题名《石头记》,又名《炻ッ巍泛汀督鹆晔??巍贰?

该书问世后,遂形成一种独特的《红楼梦》文化,或称《金陵十二钗》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戏曲、说唱、绘画、雕塑、影视、刺绣、陶瓷、邮票、火花、挂历、扑克、剪纸、书签、音乐和舞蹈,等等。

《红楼梦》第一回明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本凡例中写道:“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金陵是南京的古称,顾名思义,“金陵十二钗”也就是指南京的十二个女子。

那么“金陵十二钗”都为何许人?它是《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写到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给贾宝玉导游时引出来的——他们来到“薄命司”,“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由此看来,《红楼梦》中写的“金陵十二钗”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共计三等36人。但庚辰本中有一眉批说:“至末回警幻情榜(实际上此回未成),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可知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应为五等60人。

然而《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判词”向人们暗示。而“判词”暗示也不过是“金陵十二钗正册”12人和“副册”1人、“又副册”2人。

“又副册”“判词”之一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难逢”:雨过天晴时的明月叫“霁月”,点“晴”字,喻晴雯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艰难。“彩云易散”隐指晴雯的横遭摧残而寿夭。“彩云”寓“雯”字。“身为下贱”,指晴雯身为女奴,地位十分低下。“多情公子”,指贾宝玉。从这“判词”来看,晴雯属于“又副册”中人。

“又副册”“判词”之二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的是袭人。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家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菡。从“判词”来看,袭人也属于“又副册”中人。

“副册”“判词”只有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香菱。“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是“桂”字,寓夏金桂。后两句判词言香菱的结局当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即指此。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嵌有“湘”、“云”二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判词是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通奸,伤风败俗的秽行都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从第五回的“判词”中,我们已得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但读者似乎不易记住她们。这里,我给读者一个“诀窍”:把“十二钗”分成3组:与宝玉有爱情瓜葛的黛玉、宝钗、湘云、妙玉为一组,称之为“红楼四大美女”,可与我国四大古典美人对应为:黛玉——西施,宝钗——玉环,湘云——昭君,妙玉——貂禅。或者将“红楼四大美女”称之为“双金”、“双玉”:宝钗和湘云都有金麒麟,而黛玉、妙玉的名字均含“玉”字;第二组都是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以“原应叹息”四字概括之;第三组是李纨、熙凤、巧姐和可卿,前两位是宝玉的嫂子;后两位,一个是宝玉的侄女,一个是侄媳。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叹为“经典”人物。我将她们的性格特征归纳为:黛玉的“哭”,宝钗的“时”,熙凤的“笑”,探春的“敏”,妙玉的“洁”,湘云的“憨”,李纨的“贞”,可卿的“情”,迎春的“懦”。至于元春、惜春和巧姐的性格怎样“一言以蔽之”,我尚拿不准,只好请教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他给出的“定义”是:元春的“文”,惜春的“介(耿介)”,巧姐的“幸”。我想,如此,“十二钗”便好记了。

“金陵十二钗”多数都是才情并茂,出类拔萃的。如林黛玉“一日十行”,可谓旷世奇才,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葬花吟》、《菊花诗》、《桃花行》、《唐多令》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来;怀有“中兴”之志但不幸身为庶出的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居然在大观园中领衔结社,并“兴利除宿弊”,也是很不简单的。再说南省人称为“辣子”的王熙凤,“德性”虽不怎么样,但毕竟也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又是“协理宁国府”,又是“权弄铁槛寺”,又是“抄检大观园”,没有一点魄力恐怕是不行的。还有那四姑娘贾惜春,竟敢于描绘“大观园行乐图”,如果她的那份图能画就并流传下来,那么,今天的红学家们就大可不必为“大观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挠首了。

警幻仙姑歌辞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诗词鉴赏】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 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抉乍飘今,闻麝 兰之馥郁;荷衣欲动今,听环佩之铿锵。届 笑春桃今,云堆翠髻;唇绽樱颗今,榴齿含 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 今。满额鹅黄。出没花问今,宜嗅宜喜;徘徊 池上今。若飞若扬。蛾眉颦笑今,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今,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今,冰 清玉润;慕彼之华服今,闪灼文章。爱彼之貌 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今,凤翥龙 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 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 自伺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 人哉?如斯之美也

【诗词鉴赏】
这首赋出初在第五回中,写的是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赋是一种文章体裁,形成于汉代,其特点是讲求文采韵律。拼命夸张渲染;流弊是堆砌词藻,有时令人生厌。
在一个重要人物出场时,为引起读者的兴味来一大套赞美辞,这是旧小说惯用的手法。曹雪芹为迎合当时读者的习惯,也写了这么一篇赋。赋这种体裁的文章,只能这样写,反反复复地铺陈,不厌其烦地比喻,没完没了地赞叹,一大篇文字也只说了一个“美”字。从这篇赋可以窥见作者多方面的才华,但赋本身并无深意。因其内容同全书思想无必然联系,读者也可以不必特别重视它。

孽海情天联语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诗词鉴赏】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问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之意。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薄命司联语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诗词鉴赏】

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见两边配殿挂着许多匾额,其中之一是“薄命司”,两边的对联就是这一副。警幻接受宝玉请求,让他进去游览一番。
薄命司”,取“红颜薄命”之意。大观园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都藏在这里。这就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些女孩儿命运的叹息。

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霁月难逢”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
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
公子空牵念。

【诗词鉴赏】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枉自温柔和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如果说晴至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她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所以偷着和宝玉发生了关系。后来黛玉和她开玩笑,称她为“嫂嫂”,说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预先承认了。等到宝玉因同蒋玉菡交往和金钏之死而大被贾政笞挞后,王夫人信得过的丫鬟只剩下袭人一个,立即将她的月银提到二两,享受到同荣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宝玉无意中将袭人的汗巾同蒋玉菡作了交换;后来贾家势败后,袭人果真同她骂为“混帐人”的蒋玉菡结成婚姻。这样一个最合“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后落到一个戏子手里;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宝玉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这个向宝玉发誓“便是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的袭人,还是被蒋玉茵的花轿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命运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后两句的感叹。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判词“可叹停机德”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这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探春。
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
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

判词“富贵又何为”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3“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判词“欲洁何曾洁”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末断的一个根据。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条脂批说: “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判词“子系中山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
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

勘破三春景不长,绍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贾惜春。
判词前面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出家当尼姑。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王熙凤。
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
王熙凤是“护官符”说的“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给荣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即宝玉之母王夫人。书中说金陵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即指此类。
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代,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准备迎接元妃省亲时,凤姐慨叹:“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可见书中写的富贵生活较之其家族鼎盛时期还差得远,接着又趋向衰亡,所以说她“偏从末世来”。王熙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就是在读者眼前进行了一次典型表演。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所在,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的才干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判词“势败休云贵”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王熙风的女儿巧姐。
判词前面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命运的戏弄。有人根据甄士隐<好了歌解注>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的提示,推测巧姐要被卖到妓院为娼,后被刘姥姥救出,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为夫妇。这个推测从书中可以找到根据。第四十一回写巧姐和板儿交换柚子和佛手的情节,很可能是预示他们未来的关系。板儿是农家孩子,将来是农民无疑,嫁给他才能纺线织布。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当距离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诗词鉴赏】

这一首说的是李统,连带也说了贾兰。
判词前“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茂兰,指贾兰,说他要有出息,当大官。守着他的美人当然是其母亲。
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她。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是没有意义的,接着就是死亡,还是虚幻。年轻守寡,晚年母以子贵,也不过供世人作谈笑资料罢了。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赏析】: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褔,谁知公子无缘。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如果说晴雯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她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所以偷着和宝玉发生了关系。后来黛玉和她开玩笑,称她为“嫂嫂”,说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预先承认了。等到宝玉因同蒋玉菡交往和金钏之死而大被贾政笞挞后,王夫人信得过的丫鬟只剩下袭人一个,立即将她的月银提到二两,享受到同荣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宝玉无意中将袭人的汗巾同蒋玉菡作了交换;后来贾家势败后,袭人果真同她骂为“混帐人”的蒋玉菡结成婚姻。这样一个最合“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后落到一个戏子手里;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宝玉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这个向宝玉发誓“便是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的袭人,还是被蒋玉茵的花轿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命运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后两句的感叹。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公子”,宝玉无缘分。

林黛玉 薛宝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作品注释: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贾迎春
子孙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梁.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李 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妙 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总结:
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死",照应了红楼梦"千红一窟(哭),万艳齐杯(悲)"的主题.也反应了中国千年以来女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