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水泥外墙挂板施工:茶叶的历史起源是哪?产地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3:40:06
我想问一下有关茶叶的诗词~!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茶,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历史上的余姚瀑布山为产茶名山。因此“大茗”与“仙茗”的记载亦完全一致。这几则记录中的“荼”与“茗”,也就是今天的茶。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早在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还有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所说:“苦荼,久食羽化。”都说明茶开始时被利用是和药联系起来的。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是西汉时代一些儒生托名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搜集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编辑而成的药物学典籍。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如在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

  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广陵吾老传》中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说明茶已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中国名茶的主要产地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叶产区分布在从北纬18°海南岛的三亚至38°太行山脉的灵寿县五岳寨的广阔地区,茶区千变万化,笔者发现,我国名茶、优质茶大多产自北纬30°左右。

  毋容置疑,名茶是茶叶品质优良的代表,传统名茶的产生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巧的加工技术等缺一不可。有些通过一、二次这个会、那个节评比出来的“名茶”,往往昙花一现,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我们对公认的传统十大名茶产地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井产自浙江的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跳、灵隐一带,位于北纬30°15′;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洞庭山上 ,地处北纬31°左右 ;君山银针由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君山岛上所生产,为北纬29°15′;四川名山县蒙顶山所产之蒙顶甘露,在北纬29°58′;安徽黄山之黄山毛峰,恰好在北纬30°08′;六安瓜片则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又以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旧属六安,现属金寨县,位于北纬31°38′; 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产区则在北纬29°35′-30°08′之间,另外还有信阳毛尖(产自北纬32°13′)和安溪铁观音(位于北纬25°07′)。从以上十大名茶产地来看,处于北纬30°±1°之内的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六大名茶,位于北纬30°±1°~2°之间有洞庭碧螺春和六安瓜片,毗邻这一纬度的有信阳毛尖(北纬32°13′)。只有著名乌龙茶安溪铁观音产地不在这一区域内。

  另外还有老竹大方(北纬30°11′-30°07′),恩施甘露(北纬29°50′),宁波白茶,古丈毛尖,石门东山秀峰,采花毛尖等数不胜数的名茶,也产自北纬30度附近区域。

http://www.mstou.com/tea/

饮茶发源的地点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 .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是中国人都知道是中国啦!!!!!!!

茶树原产于中国,原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 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 (Sadiya) 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之争。国外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论点 主要四个。即中国说、印度说、无名高地说和二源说。

历史告诉我们,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①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的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地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茶树种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② 从地质变迁看,西南地区有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 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和高原的不断上升,绝对高差达5000 —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 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这样,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逐渐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 最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 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同时,自第四纪以来,云南、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而保存下来的也最多。并且既有在右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 型茶树。植物学家认为: 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中国西南三省, 是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③ 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 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 省及其毗邻地区的,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的中心地带。

茶叶文化的缘起

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⑴先秦纳贡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 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巴志》中载: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 丹、漆、茶、蜜 …… 皆纳贡之”。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记载:“《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 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说明早期蜀人已用茶来 作为自己的部落和地域名称了。也证明在战 国之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区。《方言》又说:“周武王伐纣,实得之师,著乎《尚书》”。《方言》和《尚书》一致说明了在 殷商末年,及其周围的许多部落,都曾参加 周武王领导的反纣同盟。周武王灭殷后,大肆“封邦封国”。所以一带成了西周的属国后, 向周王朝保持一定的纳贡关系,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⑵ 汉魏立业 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 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中,才见诸记载。中有“脍鱼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面的一句, 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 三国魏张揖所著的《》一书载: “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⑶ 西晋称冠 汉魏以后,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 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 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 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 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西晋孙楚《出歌》中吟到:“茱萸出芳树颠, 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出,椒、桔、木兰出高山。”更加明确地指认茶的故乡在地区。 我们如果把《》、《出歌》和《登成都 楼》诗中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就能清楚地看出, 自先秦、秦汉及至西晋,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一、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

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

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

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

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

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

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原产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