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门票:关于陈独秀的详细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18:17:58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陈独秀个人简介

使用大字体查看本文 还原

=====================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80-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前后回国,在上海编《国民日报》。1915年自日本回国后创办《青年杂志》,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1917年应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教授,文科学长,《青年杂志》也随他从上海转到了北京。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1917—1920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猛烈攻击中国封建文化。1919年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公开支持这一运动,并因在街头散发传单而被捕。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党小组。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1922年出版《独秀文存》,1924年出版《陈独秀先生讲演录》,1925年出版《字义类例》。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13年,1937年8月释放。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1938年出版《实庵自传》。1942年5月27日病逝在四川江津。

陈独秀笔名辑录
陈独秀,谱名庆同,科举名乾生,字仲甫。留学日本时名陈由已,辛亥革命后始用陈独秀名。著文时曾用:独秀山民、陈仲子、陈仲、只眼、口儿、撒翁、实庵、顽石、记者、三爱、实同、仲、实、常乃惠、熙州仲子、众甫、巨缘、春水、诚斋名。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早年参加资产阶级革命.辛亥前与房秩五,吴守一创办<安徽俗话报>,1904年2月15日创刊发行,7月,陈到芜湖,住科学图书社(今中长街20号),日执教于皖江中学和安徽公学,夜在楼上伏案书写;对期刊亲自分发,卷封,付邮;以”三爱”笔名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鼓动性文章.该报以宣传爱国主义为宗旨,提倡科学,自由与民主,影响和发行量与当时的<杭州白话报>相埒.1905年9月停刊,计出23期.

同时,吴樾,赵声等来芜,震动一时的吴樾炸出洋五大臣的壮举,是在陈的住处共同策划的.陈在安徽公学任教期间,结识一批革命党人,并与柏文蔚,常藩侯在安徽公学组建半军事性质秘密组织”岳王会”,总部设芜湖,南京,安庆设分会,是为安徽革命最先之组织.岳王会培养和团结了一批反清骨干.

1913年,陈独秀任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途经芜湖,为驻军龚振鹏逮捕,险遭丧命.此后,陈别离皖江父老.新文化父老.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新青年>),仍通过芜湖科学图书社在安徽传播,在安徽的反封建斗争中,起了旗帜和号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