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拍卖鉴定:征一篇关于演义小说与历史史实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5 06:45:33
要写出演义小说与历史史实的相左之处,而且要点出演义小说之所以要撰改历史的原因,以及改写历史常用的写作手法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小说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特殊的小说之一就是历史演义小说,因为它同时具备了历史和艺术的特征。
  历史演义小说不是历史,但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是分不开的。
  首先,史学的“实录”精神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比较真实丰富的历史素材。班固曾称赞《史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赞》)自从班固把《史记》的写作原则概括为“实录”之后,又经过刘知几等史学理论家的发展,“实录”成为我国古代史学著作最重要的写作原则之一。这种“实录”原则,表现在历史学家要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他们严肃认真广泛地收集材料,而且还对这些材料进行考辨,对有疑问的问题,则取“信则传信,疑则传疑”的原则,慎重行事,不武断草率。优秀的历史学家具有如实揭示历史真相,不为强暴所屈的传统美德,司马迁不因为刘邦是本朝开国之君而不写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以及无赖行径。班固《汉书》一面赞扬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显赫功业,另一方面指出他“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百姓流离”。“实录”还要求实事求是,不能感情用事。如司马迁并不喜欢吕后,但仍然肯定她的才干,不讳言在她当权时出现了“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繁荣景象。陈寿《三国志》对于诸葛亮,既肯定他“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治世之良才”,同时又尖锐地指出他的缺点:“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实录”精神演化成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对古代小说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史学家写历史,总是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熔铸在史实中,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像《离骚》一样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正因为《史记》有强烈的抒情性,将充沛的感情灌注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身上,所以才使历史人物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使那些历史场面精彩生动,感人肺腑。历史演义小说家既然是创作小说,应该可以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理想,对历史事件进行审美的观照和表现。
  另外,中国的史学著作为小说提供了可资效仿的结构体例。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完整的国家 ,历史文献浩如烟海 ,其中“纪传体”、“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作为“三大史体”最为引人注目。纪传体,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顺序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蔚为大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三种文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便于反映历史发展的梗概,便于条理清晰地处理错综复杂的史料;纪传体则有利于描写历史人物,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纪事本末体则有利于全面地首尾连贯地描述重大事件。
  “三大史体”为历史演义小说家处理、安排创作素材,构建小说的叙事结构提供了现成的范例。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以陈寿《三国志》的史料为主要依据,参照《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结构方式,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则采取纪传体,以岳飞一生为中心,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岳飞一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
  历史著作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的历史人物,为历史演义小说叙事写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宋元时期出现的“讲史”可以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讲史”是说话技艺中的一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北宋时就有专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专说五代史的专家尹常卖等。“讲史”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讲述历代兴废争战之事。它的特点是:一取材于历史,以朝代为主体,不以英雄人物为主体;二是讲述历代盛衰兴废之事,侧重政治、军事斗争;三是基本上采取“正史”的书面语言,也吸收了民间口语,形成半文半白的文体;四是篇幅较长,分节叙述。但由于年代久远,宋元“讲史”文本多有遗佚,现存者甚少,只有八种而已。而这八种之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国志平话》和《宣和遗事》。这两本文本,前者是《三国演义》的先驱,后者是《水浒传》的蓝本。
  总的来说,讲史话本对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从思想上说,“讲史”以儒家思想为主调,渗入市民阶层的思想情感;2、从题材上看,“讲史”以历代兴废争战之事为主要素材,在史书基础上,适当吸收民间传说、故事;3、“讲史”的体制,形成了历史演义小说章回体的特点,“讲史”的全知叙事方式也为历史演义小说继承;4、从语言上,“讲史”创造了一种半文半白的语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历史演义小说也袭用此种语体。
  所以,我们要了解历史,选择阅读演义不失为一种方式,但不能是主要的方式,更不能是唯一的方式。因为演义虽已以史实为蓝本,但历史演义小说毕竟不等同与历史,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其中含有文学虚构的成分。演义的对象主要以一般大众为主,娱乐性多于真实性.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由于作者为了突出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导致书中所言内容往往会与史实产生很大的差异,而有些读者读了这些历史演义小说就偏听偏信,误把小说当历史,往往会闹出笑话。其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最为突出,这两本书堪称是中国演义小说史上的双子星座。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作者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往往会虚构一些事例来加以说明(如:《三国演义》中的五关斩六将;《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有时候作者甚至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崇拜和喜好(如:《三国演义》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是“拥刘反曹”。所以书中凡是和刘备沾边的都是正面人物,而曹操那方的则是作者笔伐的对象,至于孙权则几乎成了陪衬。),而擅自改写历史史实。将历史事件偷梁换柱(如:单刀赴会的英雄本来是鲁肃,《三国演义》中却成了关羽)、无中生有(如:华容放曹根本就是杜撰)、添油加醋(如:长板坡之战时赵云面对的只是五千轻骑,而《三国演义》中却夸大为百万曹军)等手法。将一些本来平淡无奇,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夸张放大,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而历史则不同,编著历史是为了让后人了解某一时期所发生的真实的人物或事件。和演义小说比起来,历史更注重的是整体大局,而不是具体细节。可以说,历史更像是流水帐。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看史书而喜欢看历史演义小说的原因。
  历史演义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用矛盾对比的方式。所谓矛盾对比,就是将某几个人物进行对比比较,为了突出主角形象的高大,于是在某个事件中在他身边穿插一个配角。而这个配角完全是丑角,他的形象往往是非常渺小、低贱甚至是猥亵,从而起到衬托主角英雄形象的目的(如:《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就是被周瑜玩弄于鼓掌之间的白痴,但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由于像这样反差如此大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很难找到的,所以小说家就自行编撰。于是乎,历史就这样被扭曲了。
  而且历史演义小说中的英雄往往会被描绘成高、大、全的完人(最最最典型的就是关羽,《三国演义》问世以后他已成了千古第一名将,无知的世人已经把他当作至高无上的天神来寄拜,殊不知历史上真正的关羽其实是一个狂妄自大、贪婪好色、见风使舵、阴险狡诈的无耻小人)。所以他们身边的人也多数是英雄,或许这就叫“爱屋及乌”吧。这样历史又被撰改了,因为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的亲人好友都不是好人(如:《三国演义》中说马腾和马超父子都是豪杰,其实历史上的马腾是一个奸臣,董卓谋乱有一半是马腾在捣的鬼),但小说家却硬是将他们变成了英雄。可以说,小说家是“历史”罪人。
  但我们不因为这样就排斥历史演义小说,因为小说毕竟与史实不同。小说并不是非常严肃的史料,它是文学创作,是艺术化的结晶。
  综合上述几点,我们最终得出结论:
  1、历史著作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科学要求高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艺术则应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
  2、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历史演义小说取材于历史 ,但又不等同于历史。
  3、历史演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面貌要符合历史真实。
  4、在主要故事内容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应大胆进行艺术虚构。总之,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来源与历史,但它并不是历史。我们看历史演义小说是要抱着“姑且看之”的态度去看待,才不会走入历史的误区。

http://www.htsanguo.com/Article_Class.ASP?ClassID=43

海天三国
这个地方有没有……

作文网
www.writeea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