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油漆工技术:神道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7 15:55:36
对生活.经济的影响也可以,最好是日语的

日本的民族宗教。简称神道。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5~6世纪之际,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佛教、道教的某些教义或思想,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信仰多神,号称有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为祠官、祠掌等。明治维新(1868)以前,佛教盛行,神道教处于依附地位,二者结合形成两部神道、天台神道等神道学说。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学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中国宋代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出现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斋的垂加神道等学派。德川后期,由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逐渐形成复古神道;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典籍阐述神道教义,反对神道教依附儒、佛,并利用部分儒佛学说和某些西方神学思想来解释神道教义,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同时,在民间以传统的神道信仰为基础,吸收复古神道等神学理论,陆续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团体,后称为教派神道。明治维新后,为了巩固皇权,实行神佛分离,以神社神道作为国家神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据日本新的宗教法令规定其为民间宗教。

神社神道 神道教的主体。因以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宗教活动中心而得名。又因重视对天地神□和祖先神的祭祀,亦称祭祀神道。崇信皇祖神天照大神,主张神皇一体、祭政一致。明治维新以后居于国教地位,被称为国家神道。在行政和教育上与国家密切结合,进行敬神爱国、崇祖忠皇教育。全国有大小神社8万多个,其中重要的有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供奉明治维新以后100多年来在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官兵名册,其中包括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的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

主要经典 ①《古事记》 3卷。元明天皇时太朝臣安万侣著于和铜5年(712)。上卷为“神代”(神世列代),记载开天辟地至神武天皇诞生,其中包括天地初开、国土生成、天照大神、天岩屋户(天上牢固的房子)、大国主命献让国土以及天孙降临等神话;中卷记载神武天皇到应神天皇;下卷记载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的种种传说。②《日本书纪》。也称《日本纪》,30卷。元正天皇养老4年(720)命舍人亲王太安麻吕等撰。第1、2卷是神代,第3~30卷记载从神武天皇到持统天皇的历史传说和史实。

主要神礻氏①造化三神。《古事记》中记载天地形成后最早出现的天御中主神、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此三神创造万物,并谓天御中主神,是天地初分时天上最高的元始神,与皇祖神天照大神受到特别尊崇。②伊奘诺尊(亦作伊邪那歧命)。日本神道教所说神世(神代)七代中最后一对配偶神中之男神,与女神伊奘册尊(亦作伊邪那美命)一起称为日本国土的生成神。谓此二神受天神之命造成大八洲(日本国土)、山川草木以及主宰万物的各种神灵,其中包括天照大神、月读命、素盏鸣尊等神。③国常立尊。天地开辟后最初出现的神,即神世七代的第一代神。《日本书纪》第1卷载称:“天地开辟生成之初,于时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苇芽,便化为神,号国常立尊。”④大国主命。也作大国主神、国造大神,又名苇原丑男、八千戈神、大已贵命。为国土

经营神。据《古事记》载,大国主神奉天神之命,与出云国的少彦名命共同经营国土,开垦田亩,兴修水利,开

拓山林,发展畜牧,除灾医病。后把国土让给天孙琼琼杵命,而专司“幽界”之事。⑤天照大神。亦称天照大

御神、天照大日灵贵、大日灵贵,伊势神宫称之为天照坐皇大御神;是太阳女神,日本天皇尊奉为祖先神。《日

本书纪》称伊奘诺尊和伊奘册尊生出大八洲及山川草木后,“共议曰:吾已生大八洲国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

下之主灵?于是共生日神,号大日灵贵”。后派天孙琼琼杵尊下治“苇原中国”(日本),于是,天照大神后

裔世世代代作为天皇统治日本。⑥琼琼杵命。亦作天津彦彦火琼琼杵尊,神道教谓其为天照大神之孙(天孙或

皇孙),奉天照大神之命降世统治日本。《日本书纪》载,天照大神与高皇产灵神议,派琼琼杵命君临苇原中

国。

神社和神宫 祭神的场所。原为各地农村共同举行农耕仪礼之所,称做神篱(周围植常青树,中间清净土地为祭神之所)或磐境(周围置以石头,以岩石充当神座),后来发展为建造屋舍、神殿,按时祭神。历来数目很多,据平安(794~1192)中期《延喜式神名帐》载称,当时国家承认的神社有2861个。明治末年有11万余个。根据1975年的统计,全国尚有神社8万余。

日本的文化发展,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忠、孝、信、义、仁”的体系影响,早在日本的江户时代,日本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对中国儒家文化“忠、孝、信、义、仁”佩服得五体投地,受益匪浅。但遗憾的是,当中国儒家文化“忠、孝、信、义、仁”与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日本把具有进攻性的“武士道”文化中的“忍”字精神,取代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字道义,最后改造成了日本“忠、孝、信、义、忍”的“武士道”文化。日本的“武士道”文化贯穿着“战无不胜”的进攻性思想意识,没有耻辱感和罪恶感的认知意识。

当日本进入到昭和时代时,在“武士道”文化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日本全体国民共同认知的国家“神道教”信仰,而“神道教”信仰的永久象征崇拜就是无可争议的天皇。“神道教”信仰天皇是“不会犯错,没有罪恶”的精神化身,而忍辱负重效忠天皇就成了日本民族不可动摇的“爱国意志”。没有耻辱感和罪恶感的“武士道”进攻性+“神道教”效忠天皇的“爱国意志”,造就了日本民族在所有侵略行为中都能“视死如归,死而后已”,并以“魂归故里”——招魂社(“武士道”文化下的民间参拜祭祀场所)和靖国神社(“神道教”文化下的国家参拜祭祀场所)而象征“爱国”,这种献身“爱国”同时也能给战殁者的亲属带来“无尚荣光”。这时的日本已经变成了体制上“政教合一”的国家。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士道”的长剑对付敌人为傲,短剑用于自裁为荣,美、日太平洋海战日本士兵驾机舍命轰炸美国军舰的视死如归无一不是“神道信仰”的“爱国意志”体现。历史上日本多次对亚洲各国进行犯疆侵略并大开杀戒都是建立在没有耻辱感和罪恶感的文化缺陷之上的,这不能不说是日本文化缺陷的悲哀。

更为悲哀的是,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出于当时对付苏联+中国的强大社会主义红色政权需要,操纵国际法庭免去了对日本天皇战争罪行的责任追究,免去了部分沾满战争鲜血的军国主义战犯的罪行追究,并在战后暗中扶持逃脱战争罪行追究的战犯岸信介出任日本战后首任首相,就是美国的杰作。按理说,日本战败投降后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教合一”体制,应该反省文化缺陷带来的民族信仰悲哀,但在美国的扶持下,由于逃脱追究战争责任的天皇和部分军国主义分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起到了坚定日本民族信奉天皇无罪、“神道教”无罪的信仰意识。日本长期以来图谋修改和平宪法和实质性的军事力量谋求和扩张,以及迫不及待妄图挤进联合国常任席位的政治意愿,就是现今日本不可信赖的“道歉”真相。可以这样认为,战后60年来。由于美国的因素,日本失去了在与亚洲各国的融和交往中弥补耻辱感和罪恶感的文化缺陷的动力,以至于造成今天日本在亚洲变成了政治孤儿的悲凉命运。一句话,日本今日的亚洲处境,美国脱不了干系。

综上所诉,文化缺陷注定了日本在亚洲的政治悲哀,不论日本以怎样的姿态向亚洲表示 “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道歉”,都难以取得亚洲各国的信赖,因为,日本原本就没有耻辱感和罪恶感。因此,亚洲各国与日本的关系只能是小心翼翼,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