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艺装饰南京分公司:363. 大陆和台湾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文化差异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12:24:11

关注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
——读《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

陈淳义

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到目前为止,围绕这种语言现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以下简称《融合》)就是这一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作者根据目前海峡两岸语言的现实情况,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入手,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研究,博采各家之长,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两岸语言差异和融合的事实,使读者对两岸语言的差异现状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和认识。

随着祖国祖国大陆与台湾海峡交往的深入,我们经常接触到来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的台湾同胞,从电视上也能看到台湾的一些节目,台湾“国语”中某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与祖国大陆的普通话既相同又不大相似,相同的是我们可以听懂他们的对话,不大相似的是他们的某些发音与人们听惯了的普通话发音有所不同,可不同在哪里,又感到说不清,道不明。看了《融合》这本书,心中的疑惑才得到释然。

作者认为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从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伴随着不同民族的融合过程而产生。

本书中所探讨的是海峡两岸语言由不同到相似、相同的变化,并通过对某些语言差异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和分析,探究台湾“国语”中一些特有现象的来源。

到目前为止,海峡两岸语言某种程度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祖国大陆语言的变化而实现的。作者认为祖国大陆的现代汉语从“五四”以来经历了形成、发展、变化的各种不同时期,而改革开放后祖国大陆语言再次受到外来语言影响和冲击。通过对现代汉语进行分阶段的研究,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本书中所指的普通话与台湾“国语”的差异,主要是在全国解放后到文革时期形成的,而二者的融合则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的。所以,找差异的立足点应该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同时参照以前所形成的原因,而谈融合,则只能是针对改革开放后而言的。

通览全书,我们感到《融合》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意义重大且深远:

海峡两岸语言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作者把新时期祖国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化的社会原因概括为社会开放、外来文化的影响、求新求变的社会心理、反传统的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这四点基本上也是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主要社会原因。

祖国的早日统一是两岸同胞长期以来共同心声,更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所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民之间语言的交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可由于海峡两岸被人为地隔绝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内,两岸语言在各自的社会条件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多方面的明显差异,深入地分析研究这些差异,对于更好地寻求两岸语言的融合,促进两岸人民更融洽地进行交流是功不可没的。作者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撰写了这本《融合》,其历史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二、研究全面且深化:

目前为大家所熟悉且经常使用的汉语中的许多形式或用法,与传统的、被人们所司空见惯了的“规范”的形式或用法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有些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有的规范是对以前的语言形式或用法的归纳总结,而当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发生变化以后,显然就不适宜用以前的规则和规范来衡量、要求它了。

在《融合》一书的论述中,作者从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上的不同以及各自保留的一些读法上找出两岸语言在音系及个别字音的差异;从词汇的类型入手,对缩略语、外来语、称呼语的差异进行分析,去寻求差异的原因,并论述其融合的可能性;在语法的分析比较中,对词法、句子成分、动宾结构、句子形式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比较,在看到差异的同时找出融合的可行性;通过对表达形式的对比,探索两岸语言融合的基础及可能。全书的论述鞭辟入里,如同剥笋,层层深入,点面结合,入情入理,分析透彻,显示了作者全面且深化的研究。

三、叙述精辟且深入:

作者认为既不能无视、否认规范的存在及其在语言运用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不应该用现有的规范去苛责许多新的形式或用法的“不规范”,对那些已经广为流行、使用频率很高的形式或用法,虽然它们与传统的规范不合,但仍应该去关注、研究它们,并尽可能地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恰当的说明。

为此,作者在书中围绕着海峡两岸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提出了不少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内容可以弥补他人研究的不足,作者力求把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的事实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来。另外,通过作者的论述,我们看到,要对海峡两岸的语言进行研究,只谈差异不谈融合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并且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作者恰恰对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这个几乎未被人们触及到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与研究,这方面的论述在本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作者对两岸语言进行动态的对比和分析,不仅找出其不同之处,还探索、了解它们之间由不同过渡到某种程度相同的发展变化的痕迹,并把这种变化作为“一个趋同的过程”来论述。所以,我们认为《融合》一书,在内容的全面这一点上,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作者在最后的小结和余论中,分析了两岸语言差异的社会原因及语言自身的原因,展望了两岸在语言,文字,词汇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趋势。通过作者分门别类且详略有致的分析叙述,使得全书更显得叙述精当,论理精辟,令人信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祖国大陆的社会生活已经逐步由单一的封闭形式向多样化的开放转变。从语言形式上来看,人们对于同样使用汉语文的台湾地区的文化更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也更容易受其影响并被接受,长期隔阂后的开放所引起的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是适应相互经济交流的需要。双方通过共同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各自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认可和接受,逐步达到较高程度的一致,进而取得新的进展。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两岸在语言词汇的融合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融合》是我国目前第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并描写海峡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的著作,通过作者的深入研究,该书在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确实已前进了一大步。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关注两岸语言差异,促进两岸语言融合的人们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为海峡两岸人民日益增多的交流与来往提供了一部比较实用的参考对象,为两岸语言的沟通提供了方便。

《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