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断面积计算:中国7%的增长速度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07:57:58

各地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赶超”中央,“数字出官”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为改善目前GDP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以增加就业和提高百姓收入为核心。(5月15日《新华网》转《中国经济周刊》)

  据《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字表明: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存在误解。为此,国家发改委在4月13日下发《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发改委加强对地市州、县市“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指导,明确省级“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引导各地市州、县市科学合理地确定增长速度目标。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片面追求“以GDP为中心”,只看重修路、修广场、城市亮化等“大工程”,以为盖了几幢高楼、修了几条大路、照亮了几条大街就是一种政绩,却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意去管居民区没有路灯等小事,似乎繁华的外表足以掩盖这些小小的缺憾。其实,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往往是关系到自己生活的一件件小事,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办好了,又何尝不是一种政绩呢?尽管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等“大工程”,能加快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但如果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容易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目前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由于过于追求增长速度,过度开发,已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若再按照较高增长目标的要求进行开发,势必大大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削弱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陈清泉在今年两会所言,片面追求GDP,不仅可能断送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而且可能误导中国经济走向经济殖民化。

  由于原有的GDP核算制度被认为“结构不甚合理”,担心地方官员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经济增长,所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建立新的GDP核算制度。其中“绿色GDP”核算制度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已开始了研究制定工作。但由于“绿色GDP”核算制度还没有真正实施,在十几年的潜移默化中,当前GDP增长速度和总量仍然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为了使这个指标做得好看,有些地区从基层的乡镇以至于县,都在“造数字”。河南省驻马店某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基层干部对GDP已经麻木了,从来没有真正统计过,都是随意报的数字。”

  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衡量干部的政绩,对地方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然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标准存在很多问题,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包括哪些方面?笔者认为: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该强调就业增长在考核中的作用。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该以人民收入提高为最高目标,应该包括就业率的提高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此外,在GDP指标中,应该适当削减投资的比例。国际上,GDP的提高中包含着合理的收入提高,因为人民收入很低时GDP很高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GDP很高,不一定人民收入高。其实应当是人民收入高,消费就高,投资就能在消费的拉动下高速增长,最终实现GDP的高增长。总之,今后各地考核干部的政绩,既要看地方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地方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唯GDP是举的误区。

3000

不知道.

一楼的说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