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水蒸气怎么变成水:比较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2:57:10
从主要行为体与分析单位、世界观与历史观、关注的问题、核心概念、行为体的主要动机、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比较。老师留的思考题,谢谢帮忙。
这个题目是我们国际关系老师布置得,所以希望从政治学角度回答,谢谢

现实主义学派及其发展

现实主义realism 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一种观点认为自1919年有了正式的国际关系研究现实主义就一直居于支配地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简而言之是因为现实主义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how the world is ? 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how the world ought to be ?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这一解释恰恰说出了国际政治的一个最显著的现实,正是由于现实主义与国际关系的现实有最直接的联系,因此它受到了众多政治家和外交决策者的青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中最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枝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和新古典现实主义 (neoclassical realism),此外还有结构现实主义structural realism 历史或实践现实主义 (historical or practical realism) ,自由现实主义(liberal
realism)等名目。近年来最新出现的两个分枝又被称作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与防卫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所有这些分枝名称不同其内涵必然存在差别,但是既然都叫现实主义,它们自然都承认并坚持某些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所谓的现实主义的内核。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不同的分枝所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新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 )强调了无政府自助与权力平衡, 而蒂莫西_邓恩Timothy Dunne则把现实主义的要素概括为3 个S ,
即statism(国家主义)survival(生存)和self-help(自助),因此要概括出一批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得到所有现实主义分枝认同的核心原则是很困难的。在这里也许可以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即我们不能找到它们的公约数,但可以总结出它们的公倍数。即从现实主义各分枝中找出它们的重要论断并把它们揉合成一批现实主义原则。

现实主义范式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
第一,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anarchic)。这一点是现实主义范式的基本出发点。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从根本上来说不同于国内政治,在国际体系中不存在一个高居于主权国家之上可以实施法律和建立秩序的世界政府或普遍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暴力与战争是普遍现象。一些古典的政治哲学家往往把这种状态叫作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在这种状态下人类相互面对主要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汇集了成员的忠诚竞争性,群体的名称规模和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但群体间冲突的本质属性却不会改变,有关无政府的假定表明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noncooperative game),在这种游戏中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契约的实施是根据自利而不是外部的权力。
第二 ,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major actors 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states,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尽管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或政府形式等因素对外交决策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变量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自助的体系内竞争的压力要比意识形态选择或国内的政治压力更大,国际体系的无政府属性决定国家是利已的self-regarding,而不是利他的other-regarding,在不存在普遍主权者的情况下国家要维持生存就必须自己照料自己的利益,国家的这种自助(self-help)特性恰恰是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产物。

第三 ,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与安全,所谓国际政治就是国家间政治或权力政治,这种以关注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为宗旨的高政治highpolitics是不同于以促进经济社会福利为宗旨的低政治low politics的,在这种政治中武力和武力威胁是国家推进其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衡量国家的权力主要是看国家的军事能力,由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责任都是维护自身利益提供自身安全,因此所有国家的共通特性都是基于权力与安全,而不是基于道德和理想进行外交决策。

第四 ,国家是理性的行为者。在谋求相对权力与安全的时候国家采取的是有目的的,政策或者说出于主观期望是按照功利原则或理性规范行事,面对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国家所要争取的是自身处境的最优和自身利益与权力的最大,由于每个国家都要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国家间的冲突是绝对的,由于人类理智不可能超越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冲突性质,因此,国际制度不可能在和平与战争的根本问题上推动合作。必须清楚以上所介绍的这些要点是有关现实主义的综述而不是现实主义范式中任何一个学派的观点总结,实际上,在现实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学派和分支的理论阐释是有相当多的差异和争论的,了解现实主义就应该历史地了解这个范式的发展,了解这个范式的主要分支在不同阶段的强调重点,在现实主义范式中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和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发展阶段。

现实主义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出现
的流派。新现实主义是抵抗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这一运
动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洗礼的进
步作家、艺术家的组合,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平等
为思想旗帜,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
艺术纲领。
新现实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退,前后持续了十余年。
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反映抵抗运动和南方问题,象一根红线贯串在早期
新现实主义文学中。作家们以经历墨索里尼统治的“黑
暗的二十年”或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亲身体验,热情地
描写意大利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德国纳粹侵略者的可歌可
泣的斗争(维加诺:《安妮丝之死》,1949),对法西
斯残害善良人民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予以无情的揭发和
鞭笞(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人》,1947);以巨
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暴露意大利南方惊人的贫困、落后
(卡尔洛·莱维:《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45);反映
南方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他们政治上的觉悟(约维内:
《神圣的土地》,1950;贝尔托:《满天红》,1947;《强
盗》,1951)。
但另一方面,早期新现实主义作品也存在着不容忽
视的缺陷。作家们不能正确、深刻理解自己描绘的事实,
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艺术概括和揭示。他们尖锐地提出了
问题,但挖掘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更不清楚解决问题
的办法,因而常常流露出小资产阶级意识和哀伤情调。
这些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和写真实
的创作原则。新现实主义者满怀诚挚的爱怜,描写善良
而软弱的小人物,如失业者、流浪汉、贫苦农民、公务
员,他们为了获得一块面包、一片土地而同命运搏斗,但
都以失败告终,美好的追求都成泡影。作家们为小人物
的遭遇发出愤怒的呼喊和抗议。这些洋溢着人道主义精
神的作品,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大劳苦群众同严峻
现实的深刻冲突和对立,揭露了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危
机四伏的阴暗情景。

自由主义一词源出西班牙语“Li- berales”,19世纪初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党的名称,表示该党在政治上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折衷态度,后在欧洲、北美广泛流行使用,成为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流派的代名词。尽管自由主义者对社会问题往往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使自由主义的内容经常改变,但它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发展,始终是自由主义的核心。自由主义者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无论是国家的、教会的,还是社会习俗的、舆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国家为保护公民权应实行法治与分权。自由主义者期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既主张改革、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激进的民主主义和K.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传统自由主义时期从17世纪起延续到19世纪末,现代自由主义时期则从19世纪末一直到当代。与传统自由主义的名称相对,现代自由主义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
传统自由主义 英国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J.洛克是“自由思想的始祖”,最早提出了自由王义原则。他系统阐述了天赋权利思想,提出自由权的涵义是政治自由、财产自由和思想自由,并提出政府的建立是基于人民的同意等主张。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以及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1791年生效的《权利法案》,先后以政治纲领形式和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T.潘恩和T.杰斐逊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1789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成为18世纪最典型的自由主义宣言,它与孟德斯鸠阐述的自由与分权的思想一起,把自由主义的影响扩展到整个西方。这一时期,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18世纪末至19世纪,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J.密尔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围绕国家经济问题,对个人自由和国家作用进行了论述。他们竭力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政策,不干涉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赋予个人以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J.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为自由主义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国家的目的是保证“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J.S.密尔则把对自由的探讨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他提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界限,主张维护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与当时主张减少政府职能、国家实行全面放任的H.斯宾塞相反,密尔明确主张有限度的放任主义,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涉。密尔使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发生重大转折,开始向现代自由主义过度。
现代自由主义 该政治思潮的先导是T.H.格林、L.T.霍布豪斯、J.A.霍布森和E.巴克为代表的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派别和W.韦尔、H.克罗利和J.杜威为代表的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他们以道德理论为基础,主张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社会发展相一致。国家应为个人自由创造条件,扫除障碍,提供保证。国家的作用是积极的,干涉是必要的。国家要救济贫者,扶助弱者,规定最低收入标准和生活标准,推行各类社会保险,扩大公共教育。他们主张实行更多的社会合作,提倡改良主义。他们既批判帝国主义,也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
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现代自由主义在欧洲的传播,F.D.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推进了美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经济保障是自由权利的重要基础,社会平等是自由的主要表现,国家干涉是自由的必要保障——成为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笃信不疑的原则。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带来的资本主义繁荣,使现代自由主义声名大震,成为席卷整个西方的政治思潮。50~60年代是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英、法、联邦德国等纷纷强化国家的作用,建设“福利国家”。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并未得到根治, 70年代西方出现了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由主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J.B.罗尔斯以正义原则为基础,重申自由主义基本理论,为现代自由主义进行了迄今最为详尽的论证。他发展了传统的契约论,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阐述了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公平分配、义务职责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政治、法律、哲学、伦理思想领域的震动。
70年代以后现代自由主义队伍急剧分化。一些自由主义者转向保守主义立场,否定积极自由,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恢复传统自由的原则,推行放任主义。这些现代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转变为自由的保守主义者,成为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成员。
影响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现代乃至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潮。它的发主、发展与变化显示出西方社会政治风云的变幻。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民主主义、实用主义、新保守主义等政治派别或思潮,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订政策的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右翼的意识形态。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鼓吹市场万能,断言只要靠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基本特征是:
1、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主张应迅速把公有资产低价卖(或送)给私人。
2、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否定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和大私有制具有经济剥削性质,贫富两极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
3、完全否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观,把国家的作用仅限于“守夜巡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4、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高新技术和建设资金也完全或主要从外国引进,比较赞赏拉美国家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路子。

我不懂这个
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什么主义都不重要

生活的简简单单
帮助周围需要你帮助的人
不让你周围对有期望的人失望
真正的为他人服务
为以后的人们留下些更多的财富
保护环境
不让资源永远地消失

现实主义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出现
的流派。新现实主义是抵抗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这一运
动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洗礼的进
步作家、艺术家的组合,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平等
为思想旗帜,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
艺术纲领。
新现实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退,前后持续了十余年。
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反映抵抗运动和南方问题,象一根红线贯串在早期
新现实主义文学中。作家们以经历墨索里尼统治的“黑
暗的二十年”或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亲身体验,热情地
描写意大利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德国纳粹侵略者的可歌可
泣的斗争(维加诺:《安妮丝之死》,1949),对法西
斯残害善良人民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予以无情的揭发和
鞭笞(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人》,1947);以巨
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暴露意大利南方惊人的贫困、落后
(卡尔洛·莱维:《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45);反映
南方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他们政治上的觉悟(约维内:
《神圣的土地》,1950;贝尔托:《满天红》,1947;《强
盗》,1951)。
但另一方面,早期新现实主义作品也存在着不容忽
视的缺陷。作家们不能正确、深刻理解自己描绘的事实,
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艺术概括和揭示。他们尖锐地提出了
问题,但挖掘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更不清楚解决问题
的办法,因而常常流露出小资产阶级意识和哀伤情调。
这些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和写真实
的创作原则。新现实主义者满怀诚挚的爱怜,描写善良
而软弱的小人物,如失业者、流浪汉、贫苦农民、公务
员,他们为了获得一块面包、一片土地而同命运搏斗,但
都以失败告终,美好的追求都成泡影。作家们为小人物
的遭遇发出愤怒的呼喊和抗议。这些洋溢着人道主义精
神的作品,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大劳苦群众同严峻
现实的深刻冲突和对立,揭露了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危
机四伏的阴暗情景。

自由主义一词源出西班牙语“Li- berales”,19世纪初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党的名称,表示该党在政治上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折衷态度,后在欧洲、北美广泛流行使用,成为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流派的代名词。尽管自由主义者对社会问题往往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使自由主义的内容经常改变,但它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发展,始终是自由主义的核心。自由主义者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无论是国家的、教会的,还是社会习俗的、舆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国家为保护公民权应实行法治与分权。自由主义者期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既主张改革、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激进的民主主义和K.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传统自由主义时期从17世纪起延续到19世纪末,现代自由主义时期则从19世纪末一直到当代。与传统自由主义的名称相对,现代自由主义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
传统自由主义 英国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J.洛克是“自由思想的始祖”,最早提出了自由王义原则。他系统阐述了天赋权利思想,提出自由权的涵义是政治自由、财产自由和思想自由,并提出政府的建立是基于人民的同意等主张。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以及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1791年生效的《权利法案》,先后以政治纲领形式和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T.潘恩和T.杰斐逊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1789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成为18世纪最典型的自由主义宣言,它与孟德斯鸠阐述的自由与分权的思想一起,把自由主义的影响扩展到整个西方。这一时期,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18世纪末至19世纪,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J.密尔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围绕国家经济问题,对个人自由和国家作用进行了论述。他们竭力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政策,不干涉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赋予个人以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J.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为自由主义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国家的目的是保证“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J.S.密尔则把对自由的探讨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他提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界限,主张维护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与当时主张减少政府职能、国家实行全面放任的H.斯宾塞相反,密尔明确主张有限度的放任主义,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涉。密尔使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发生重大转折,开始向现代自由主义过度。
现代自由主义 该政治思潮的先导是T.H.格林、L.T.霍布豪斯、J.A.霍布森和E.巴克为代表的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派别和W.韦尔、H.克罗利和J.杜威为代表的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他们以道德理论为基础,主张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社会发展相一致。国家应为个人自由创造条件,扫除障碍,提供保证。国家的作用是积极的,干涉是必要的。国家要救济贫者,扶助弱者,规定最低收入标准和生活标准,推行各类社会保险,扩大公共教育。他们主张实行更多的社会合作,提倡改良主义。他们既批判帝国主义,也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
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现代自由主义在欧洲的传播,F.D.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推进了美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经济保障是自由权利的重要基础,社会平等是自由的主要表现,国家干涉是自由的必要保障——成为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笃信不疑的原则。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带来的资本主义繁荣,使现代自由主义声名大震,成为席卷整个西方的政治思潮。50~60年代是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英、法、联邦德国等纷纷强化国家的作用,建设“福利国家”。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并未得到根治, 70年代西方出现了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由主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J.B.罗尔斯以正义原则为基础,重申自由主义基本理论,为现代自由主义进行了迄今最为详尽的论证。他发展了传统的契约论,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阐述了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公平分配、义务职责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政治、法律、哲学、伦理思想领域的震动。
70年代以后现代自由主义队伍急剧分化。一些自由主义者转向保守主义立场,否定积极自由,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恢复传统自由的原则,推行放任主义。这些现代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转变为自由的保守主义者,成为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成员。
影响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现代乃至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潮。它的发主、发展与变化显示出西方社会政治风云的变幻。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民主主义、实用主义、新保守主义等政治派别或思潮,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订政策的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右翼的意识形态。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鼓吹市场万能,断言只要靠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基本特征是:
1、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主张应迅速把公有资产低价卖(或送)给私人。
2、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否定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和大私有制具有经济剥削性质,贫富两极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
3、完全否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观,把国家的作用仅限于“守夜巡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4、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高新技术和建设资金也完全或主要从外国引进,比较赞赏拉美国家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