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拟合和欠拟合的区别:汉语只是一种文字,为什么会衍生出那么多种方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6:00:16

汉语不能说它只是一种文字,是因汉语是先有语言(即语音),然后经过了漫长的时代,而后才有汉字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语音也经历着变化。
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简单地说,就是最早的时候我们汉族的祖先部落大家的发音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生存地域的扩大,以至于后来国家的建立,原来内部交际密度均匀的单一社会就分化为很多个社团,同一个社团内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与交往比较密切,各不同社团的成员之间则很少交流,这样,汉语的语音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各个地方语言的发展情况都不一样,有的这样变化,有的那样变化,就形成了现我国方言繁多的局面。
总之,我们汉语之所有这么多的方言,是由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有史以来就存在共同语与方言的不同。
共同语是在某一强势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谓强势方言,多与政治、人口、经济、文化等实力有关。
(1)政治的原因
汉语的共同语与方言在近代汉语中,就是官话与非官话的区别。明代有了“官话”的名称。现在的南京话就属北方官话区。辛亥革命后,共同语改称“国语”,至今港台仍用“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普通话”。2001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为普及推广民族共同语提供了法律保障。
(2)经济的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知识分子和市民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这种“白话文学”作品的传播的同时,促进了“官话”、“共同语”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不断扩大了应用范围。
(3)文化的原因
“五四”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在语文生活上提出了两个口号:“白话文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在书面汉语中的统治地位;“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北京语言的标准地位。“国语运动”有两大宗旨:一是“国语统一”;二是“国语普及”。“国语统一”的口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推行注音字母,传习“国语话和国语文”;二是添设闰名字母,调查方言,改良方言文学。“国语普及”的口号,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倡“国语字”,增加义务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效率,即提高民智;二是给汉字和古文以相当的地位,解除普通教育和人才教育的困难,即以保存古文化。

古代时人员流动少,以家族聚居为主,每个地区自成体系,。又是农耕经济,社会交流差所致。

汉语不是文字,汉字才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