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个人接口出错:笛福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12 09:01:00

笛福(1660—1731),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 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 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 (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 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 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 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 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 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 是道德说教。
……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 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 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 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笛福

笛福 (DanielDefoe,1660—1731) 英国小说家。生于商人家庭。初学神学,后为商人。1685年参加清教徒起义。威廉三世时曾任下级官吏。早年著文作诗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此曾多次被判刑。晚年以写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著称。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歌颂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冒险进取精神。还著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鲁滨逊飘流记》的作者。著名的英国小说家。

笛福真可谓是“大器晚成”,《鲁滨逊飘流记》就是他在59岁时才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1719年发表之后,立即受到英国社会的广泛欢迎,从而成为他的的代表作,奠定了笛福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滨孙飘流记》,发表于18世纪早期。小说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敢于进取,追求财富的冒险精神。

《鲁滨孙飘流记》是以自叙体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在青年时代不安于平庸的生活,渴望冒险,到海外经商。一次航海时船触礁沉没,他被海浪冲上荒岛。鲁滨孙一人在荒岛生活了28年,同自然奋斗。他开始过着匿居山洞的猎人生活,进而建造小屋,过上了农业生活。后来他还救了一个遇难的土人,鲁滨孙给他取名礼拜五,作为他的助手。最后他得到机会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鲁滨孙的冒险精神,以及他的艰苦奋斗、刚毅意志和创造能力,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商业资本家的特点。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笛福(1660—1731),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 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 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 (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 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 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 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 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 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 是道德说教。
……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 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 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 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绝对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