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断线无法重连又重开:急急急急!!《世说新语》主要的五个人物的全部篇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7:27:20
如题!!急急急!!!!!!!!!
谢谢谢谢谢谢!!!!!!!!!!!
尤其是第四第五位的名士的全篇目!
回答样例如:李元礼 :德行 4、5
桓温 :言语 55、56

第一则 庾公有的卢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公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第二则 喻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第三则 观人以言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第四则 今之视古,犹古之视今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第五则 绝妙好辞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 臼」八字。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絻。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臼,受辛木,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内容的探究

一.义旨的探究

[一]庾公有的卢--出自〈德行篇〉,记庾公不愿将凶马卖给他人,具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气量。

[二]喻雪--出自〈言语篇〉,写谢道韫之诗才。

[三]观人以言--出自〈品藻篇〉,记谢安评述王羲之的三个儿子,以词之多寡判别性情的急躁,有警戒世人勿急躁多言的深意。

[四]今之视古,犹后之视今--出自〈规箴篇〉,叙京房以古喻今,讽谕汉元帝应当有识人之明。

[五]绝妙好辞--出自〈捷悟篇〉,记述曹操与杨修共读曹娥碑文,而领悟有迟有速,以见两人才气之高下。

二.作者思想情意的发展

临川康王刘义庆,为人清静寡欲,雅好文学,其所编著之《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的笔记体小说,描写生动、简洁犀利、意味隽永。本文所选的五则亦有这些特点,作者通过叙写人物的神情、口吻、举止,以显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徵,并反映出那一时期不同人物的气质和风韵。

[一] 剪裁安排的方法

在一庾公卖马一则中:

列举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以记庾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气量,更藉此表明作者看透利害得失之心,以凸显庾公高节人格之可贵。

在二喻雪一文中:

作者通过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偶有雪骤的一段问答,一喻状高妙传神,一白描高明,而公欣然。结尾公大笑乐,更展现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其次,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於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他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

在三观人以言中:

记谢安评王黄门兄弟三人,以《易经》系辞「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论定小者最胜,亦暗示人的视听言动当谨慎静,切勿急躁多言。 1.魏晋人士崇尚清谈,论起玄理动辄万言,可见得这是一个很重视语言艺术和技巧的时代,对於语言技巧的起码要求是简约及片言析理。 2.根据《周易》系辞所云,吉人是中有所得之人,中有所得,言必精要,中无所得,则了无信心,了无信心,则话自然就多得不著边际,只好多说俗事故。因此,言谈能力也成为判断一个人品质优劣的根据。 3.凝之三兄弟之素养,据《晋书王羲之传》所云,凝之为羲之次子,虽曾任官,却是个糊涂人,子重虽为大司马桓温参军,却性情卓落不羁,而子敬则以从容闲雅风流,为一时之冠。谢安爱重他,以为小者为最贤,本是其来有自的。

在四今之视古,犹后之视今一则中:

藉京房与汉元帝之论事,援引幽厉的典故,讽谕上位者应具知人之明,更要能知人任贤。

在五绝妙好辞一则中:

以杨修之捷悟,曹操虽为一世之雄,亦不能不为之折服。但杨修后来竟因此类事件而招魏武之忌,卒被诬杀。这可为世人好恃聪明者,作一殷鉴。曹娥为东汉上虞人,性至孝,曹娥碑文为汉邯郸淳所作,东汉蔡邕读曹娥碑文,题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於碑文后,意在赞美碑文之绝妙。

[二]遣词造句的技巧

第一则 庾公有的卢

作者援引孙叔敖之例以明己志,并使用「宁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及「效之,不亦达乎?」二句激问法,来说明庾亮与春秋之成子高皆具有不忍人之心。

第二则 喻雪

以层递法说明喻雪,由庸俗及於轻盈,凸显才之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就修辞技巧之运用及选择上看,两人都用明喻,无分轩轾。 1.东汉以降,文字脱离传统文学,为文学而文学的思潮推动了文学家对美的追求,选文标准重视辞藻之美。因此,内容形式的兼美、个人情感与想像力、创造力的发挥,更是重要的创作目标,而这也是此文中谢朗不如道韫的理由。 2.不论以盐或柳絮喻雪,在形式或颜色上都十分似细雪的形象。而且,他们也都注意到动感--洒盐空中。因风而起。但进一步就情境想像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由此可知,在文学上使用譬喻法时,应注意向、恰当、更要兼顾作为譬喻材料的美感或丰富意象。

第三则 观人以言

文中王黄门三人仅是背景,主景则藉谢安与坐客之对话来判断人品之高下,利用引用法说书《周易》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劝人谨言慎行, 不可急躁妄言。 第四则 今之视古,犹后之视今 京房引导元帝道出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归出结论。言简意赅,余味无穷,颇富机智。文中运用了省略句「其任人不忠」原式应作「其所任之人不忠」,「亡国之君各贤其臣」中之贤为转品法之使用,用以说明亡国之君无知人之明。中间部分及末段,回文「将恐今之视古,犹后之视今」盼元帝能以古为鉴,莫蹈亡国君之覆辙。

第五则 绝妙好辞

本文以分序之法析释八字为绝妙好辞,并以三十哩路比较才学之高下颇为具体。这一则曹操与杨修斗智,杨修所把握的不过是修辞技巧中的析字格。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时里」运用转化法中形象化的手法,进一步说明曹操自叹才思不如杨修,悟了竟差了行三十里路的时间。以上五则,内容虽不同,然文笔简鍊、趣味隽永,使人读后有所启发,於文学上、修养上均裨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