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皮甲制作熟练度:何必金与钱'上半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11:13:11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礼尚往来”一词源于《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里的“礼”原指礼节、礼貌。而如今人们通常将“礼”理解为物质的“礼物”,现实也确是如此。

其实,礼尚往来不是我国独有的传统,80多年前问世的法国人类学家莫斯的著作《礼物》,就分析了一些原始民族的生活习俗中礼物交换行为,对人类这一普遍存在的习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礼尚往来这种习俗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功能。

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人在社会里生活就需要社会网络。在社会网络里人的行为规则遵循的是互惠性和长期性,人都是社会人,需要展示社会存在和社会地位,礼尚往来是正常的人情交往。人情消费,短期是利他的,长期是利己的。人情往来的支出与回报是相当的,这种相当体现在长远中,有时是5年10年后的回报。这也是社会诚信的一种表现。

因此说,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当前的“礼尚往来”行为,传统的诚信交往在淡化,功利性的人情交往在逐渐增多,而且人情消费范围越来越广,新婚、生子、喜宴、寿宴、升学、参军、升官、乔迁……名目繁多,只要沾上点边的,就得前去凑份子、捧人场。遇到好日子、好月份,人们隔三差五地赴喜宴、喝喜酒,实为常事。人情消费步入让人难以应付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怪圈。

4月3日的《经济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的一篇调查文章《如此礼尚往来值不值?》,文中说,辽宁鞍山市经济调查队发现,去年,鞍山市全市居民人均用于人情费中的捐赠支出和捐赠收入分别为410.68元和171.95元,此项资金数额占同期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的7.8%和9.1%。去年该市城区居民人情消费支出达8.48亿元,足以让1.7万名莘莘学子完成高等学业。真可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更为重要的是,过去,人情消费主要集中于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等传统习俗上的礼尚往来和在亲友购房、生病住院、子女升学时资助性的礼尚往来。近些年一种只向领导送礼的“往而不来型”人情消费迅速蔓延,且这种人情费数额较大。由于“往而不来型”人情消费主要集中于特定的日子,比如重要节日、职务调整前等,以及这种人情消费不适宜公开进行,目前出现送礼前需要向领导预约的咄咄怪事。今年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在长春人们给领导送礼要预约。近年来,不断有贪官东窗事发后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钱都是礼尚往来的收入,然而他却忘了这种“礼尚往来”只向级别高的官员那里“往”。

孔子曾说“苛政猛于虎”,现在则出现了“人情猛于虎”的现象。变味的礼尚往来使人情消费的本来意义被扭曲,这不仅恶化了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交往中奢侈、攀比现象泛滥,而且对腐败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看来,对“礼尚往来”问题实在是不能再等闲视之了。记得《礼记·坊记》中有“君子不以菲废礼”,李白也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但愿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