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打孔石:苏轼有哪些贤弟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1 03:31:21
各有什么作为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二年进士。历仕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礼部郎中及地方官职等,曾两度被贬。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苏门四学士之一。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词风受苏轼影响,气象雄俊沉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 号柯山. 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 苏门四学士之一. 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 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 张耒13岁能文,曾游学陈州, 受到学官苏辙爱重,因得从学于苏轼. 张耒论文, 渊源于三苏,主张文理并重,平易自然. 创作以诗歌成就最高,集中有乐府诗、古律诗30余卷,近1700首, 除个人抒情遣怀之作外, 写田野风光、稼穑艰难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较多,诗风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 很少用硬语僻典,晁补之曾赞称说:“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 颇能道出张诗的妙处. 张耒之作对南宋诗人学习唐调, 开了风气. 他的写景抒怀诗, 真醇自然, 清新圆润, 耐人寻味. 不过, 张耒写诗, 长于锻造佳句, 而短于谋篇布局, 有时琢炼不够, 部分作品不免流于平直粗疏. 有《柯山集》50卷,《拾遗》12卷,《续拾遗》1卷. 《张右史文集》60卷. 《宛丘集》76卷.

“苏门六君子”。“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六君子”是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陈师道(1053~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人。16岁时跟曾巩学习,元?初年,任徐州教授,后为太学博士。他仰慕苏轼,经常以诗文唱和,成了“苏门六君子”之一。受人弹劾,改任颍州教授,不久又罢官回乡。为人耿直,不趋奉权贵,一生清贫。爱苦吟,以诗著称。初学黄庭坚,后习杜甫,作诗态度严肃,炼幽锤邃,精深雅奥,自成一家。方回著《瀛奎律髓》中,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同尊为江西诗派“三宗”。著有《后山集》14卷、《后山诗话》1卷、《后山谈丛》6卷、《长短句》2卷等。?

李廌(zhì)字方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父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他曾以文章谒苏轼于黄州,苏轼认为他的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也。”著有《济南集》,近 人自《永乐大典》辑出。《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苏轼提携晚辈,殷勤备至。在苏轼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北宋后期许多有成就的词人都曾经获得过苏轼的指点帮助.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二年进士。历仕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礼部郎中及地方官职等,曾两度被贬。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苏门四学士之一。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词风受苏轼影响,气象雄俊沉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 号柯山. 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 苏门四学士之一. 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 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 张耒13岁能文,曾游学陈州, 受到学官苏辙爱重,因得从学于苏轼. 张耒论文, 渊源于三苏,主张文理并重,平易自然. 创作以诗歌成就最高,集中有乐府诗、古律诗30余卷,近1700首, 除个人抒情遣怀之作外, 写田野风光、稼穑艰难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较多,诗风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 很少用硬语僻典,晁补之曾赞称说:“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 颇能道出张诗的妙处. 张耒之作对南宋诗人学习唐调, 开了风气. 他的写景抒怀诗, 真醇自然, 清新圆润, 耐人寻味. 不过, 张耒写诗, 长于锻造佳句, 而短于谋篇布局, 有时琢炼不够, 部分作品不免流于平直粗疏. 有《柯山集》50卷,《拾遗》12卷,《续拾遗》1卷. 《张右史文集》60卷. 《宛丘集》76卷.

“苏门六君子”。“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六君子”是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陈师道(1053~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人。16岁时跟曾巩学习,元?初年,任徐州教授,后为太学博士。他仰慕苏轼,经常以诗文唱和,成了“苏门六君子”之一。受人弹劾,改任颍州教授,不久又罢官回乡。为人耿直,不趋奉权贵,一生清贫。爱苦吟,以诗著称。初学黄庭坚,后习杜甫,作诗态度严肃,炼幽锤邃,精深雅奥,自成一家。方回著《瀛奎律髓》中,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同尊为江西诗派“三宗”。著有《后山集》14卷、《后山诗话》1卷、《后山谈丛》6卷、《长短句》2卷等。?

李廌(zhì)字方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父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他曾以文章谒苏轼于黄州,苏轼认为他的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也。”著有《济南集》,近 人自《永乐大典》辑出。《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
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
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
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
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
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
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
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