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梨酱:深圳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叫这个名字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1:55:46

深圳———

带有移民色彩的“墟”

今天的深圳河蜿蜒穿过繁华市区,“深圳”一名,就来源于它,“圳”是指“田边水沟”,“深圳”就是“深水沟”。

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纂《新安县志》记载,深圳河在历史上不仅深,而且水流急,每逢下雨便涨起大水,居民来往十分困难,常有人“不知深浅,动遭淹溺”。为此,由负责当地治安的官富巡检司长官廖膺宠主持,于康熙二十八年,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桥”,此桥以石头建造,就是今日“人民桥”的前身。

“深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是个小“墟”的名字,也是个哨所的名字,那个时候,仅有10名驻兵。

“墟”,本为乡村定期的贸易集市,交易完成后人们就会散去,不过在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内的“墟”已发展为有固定居民的墟市,它们多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深圳墟虽不大,却比较有名。

其实,“深圳”这一名称,除了带有地理的痕迹外,还烙印了移民文化的色彩。它是客家移民南迁,带来的新词汇。

一般而言,移民迁移到新的地方后,常把旧地名搬来使用,借此来表达对根的溯源。通常情况下,移民不是照搬原名,而是使用与原居地相同的地名通名。历史上,岭南地区部分客家人是从闽北、浙南迁来的,这些地区常见的地名通名中,就有坑、潭、洋、坪、圳等。

在浙江也有一个同名的“深圳”,此外还有浙江丽水的愈岸、永康的圳头;江西进贤的温家圳、萍乡的圳口、何家圳;湖南新宁的圳源垌;广东大埔的圳头坑、梅县的高圳等。这些地名出现的年代,都在宋代以后,是南下的北方人带来的古汉语,在南方演变成方言后,产生的方言地名。
参考资料:http://life2v.szonline.net/content/2003/200310/20031023/10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