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腰灯笼裤女裤:清朝崇善个人简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3:32:35
一定是清朝的人字什么号什么,精不精书画有什么爱好

好象有个崇善寺;并且清朝末期的船政大臣叫崇善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
王道士,湖北麻城人。一说是陕西人,可能有误。本名圆??,又作圆禄。大约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死于民国二十年(1931)农历四月十八日,八十多岁,可谓高寿。从他后来的经历可以表明他大概出身于农家,家境也不会太好,小的时侯读过几年书。以后家乡连年闹灾荒,据《麻城县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因为夏季闹干旱,庄稼几无收成,米价飞涨,饿死人之事极为普遍。因此可见王道士的童年生活并不会太美好,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斯坦因给他照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王道士身体矮小,也不结实,正是他从小就营养不良的反映。后来他又因为天灾人祸而逃出家乡,来到西北的河西走廊的酒泉一带。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退伍之后,或无家可归,或想到自己的童年与逃难经历而不想回家,也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在那个年月象他这样的人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最好的办法,在当地出家受戒为道土,师傅是一个名为盛道的当地道士,给王道士给了个道号,叫法真。
出家当了道士,本该安静地过下去,可是后来他又不满足于现状,也是因为他自己习惯了流浪生活,离开酒泉,向西云游,来到敦煌莫高窟,时间大约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之所以选择在本来是佛教重地莫高窟住下来,一是因为当时的莫高窟已经是非常的萧条,一片荒凉,但是寺院的香火还是时而接续;二是莫高窟毕竟是个出家人生活的好地方,因为有老百姓的供养与施舍;同时,大概也是因为莫高窟所在地环境清静优雅,在他经过多年的漂泊与流浪生活,没有亲人,狐身一人,衣食无靠,人已半百,体质下降,很想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度过残生。于是莫高窟成了他最为理想的地方,更何况对他来讲,虽身为道士,那毕竟只是在当时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而且当时的敦煌老百姓也佛道都信,于是王道士就大模大样地呆在莫高窟。
王道士走进莫高窟的时间已近不惑之年,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受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