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天英文:国外的国防动员是怎样做的?越详细越好,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9:57:00
二位兄台,多谢指教!
我的重点是,国外在“国民经济动员”中的“武器装备动员”是怎么做的?请不吝金玉!多谢!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等。国防动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着调整。动员准备“前置化”

  为了有效地缩短战争动员的过程,迅速实现动员潜力的平战转换,美国针对不同动员活动的不同内容,制定了《国家紧急动员计划》等各种动员计划20余类,近40种,这些计划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在武装力量动员、装备物资动员、民防动员、经济动员等领域中应该承担的动员职责,以便在短时间内迅速顺利地实施动员。美国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基地,平时注重加强武器装备的生产和战略物资储备,其本土总部一级的储存额可供战争初期3个月至6个月的需要,海外战区为2个月至3个月。随着武器装备品种和数量的增多,战时作战物资消耗量和需要量的增大,美国的战备物资储备量不断增加。伊拉克战争前期,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增加到5.989亿桶,接近6亿桶大关,达到了1997年创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机制以来的历史纪录。按照布什的备战要求,联邦政府的战备储油还将向7亿桶储量迈进,这些石油储备连同美国民间机构的石油储备量,将足以支撑全美国使用150天。美国在人力资源使用中强调实行“总体力量政策”,突出预备役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美国后备役部队可以“为陆军提供一半的作战力量和三分之二的支援部队,空军国民警卫队的后备队是世界上占第五位的空军部队,海军陆战队的后备役部队占海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动员体制“社会化”

  美国在国会立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总统为决策核心,以政府部门为执行主体的国防动员体制,动员职责和职能直接分配给各个部门。国会中许多专设委员会都承担某些动员职责,如参议院武装部委员会负责军事计划和国防开支的核准、战略物资的确定和选征兵役制度的实行;预算、拨款和财政委员会保障动员所需的财力。联邦政府各部门和政府大多数直属局委几乎都承担某种动员职能,此外,国家全委员会还设有“紧急准备和动员计划政策协调委员会”,就国家动员政策的制定和国家紧急动员计划的执行和动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各部之间的行动。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动员机构到目前为止,美国国会、政府和军队参与动员工作的主要部门多达80多个,其中国会占1/3,军政系统占2/3。这反映了国防动员日益社会化,成为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动员领域“宽泛化”

  拓展动员的领域,积极实施政治、外交、媒体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动员,已经成为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巩固扩大国防统一战线,争取国内外的同情和支援,为赢得战争胜利创造有利条件的战略抉择。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以政治动员打头阵,大打宣传战、外交战、心理战,运用各种手段为战争造势,争取了国际上45个国家的支持,国内民众对伊动武的支持率一度也达到70%以上。另外,美国越来越重视新闻媒体在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影响,将媒体动员列入战争动员的行列,其目的在于谋求政治上的优势,积极为战争制胜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反复播放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准确命中目标的镜头来增大自己的军事威慑力。多国部队伴随空袭而采取的各种宣传手段,对瓦解伊军心理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伊拉克战争,更被舆论界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现场直播”的战争。为打赢宣传战,美军组织了多达550人的随军记者并进行了战前训练,激烈的新闻对攻战,成为贯穿战争全程的又一对抗焦点。动员内容“信息化”

  1986年4月15日,美军跨洲远程奔袭利比亚的成功,是其综合开发和运用电子战技术、战场预警技术、战略远程指挥控制技术、空中加油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及其武器装备的结果。在此之后的每次战争中,都把信息动员作为重要方面。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电子对抗等系统有机地联为一体,实现了各兵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战前为了把更多的信息人才吸纳到部队中来,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了由5000多名电脑专业人员参加的“电脑黑客”大会,这也是近年来美国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信息人才招募大会。并在伊拉克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由50多颗侦察通信卫星及各型飞机、战车上的信息设备一起组成的信息大网,为美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全面的信息保障。动员方式“多样化”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化,传统的成建制动员和单兵动员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了,探索新的动员形式已经成为美国战争实践活动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就实施了系统性、整体性的一体化多军种力量的联合动员。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吸?战杓?酝?植空秸?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新的联合作战思想为指导,动员了所有军兵种的精锐力量逐行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同时,这次战争中,美国还实施了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何时缺何时补的“精确动员”。

实行分等级国防动员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国防动员的发展趋势之一。各国依据所面临的战争威胁和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范围、强度及持续时间等,结合本国国情对动员等级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划分。有了这种等级层次的划分,使国防动员形成了一个渐进的、有序的、有组织的有效控制过程。

转自搜狐

外国国防动员等级制度经历了从没有等级到有简单等级,再从简单的等级划分到逐步细化等级的过程。如美国根据循序渐进、逐级动员的理论,又依据动员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将动员行动划分为选择性动员、总统下令征召20万名精选预备役人员、局部动员、全面动员和总动员5个等级。为此,国家提供了用以衡量是否达到预期动员程度的标准,以便有关部门根据标准协调军事动员和国家动员的资源分配,避免因反应过度而造成混乱和浪费,或因反应不足而削弱国家处理危机的能力。与美国的动员等级划分方式相接近,日本依据国家安全需要应对的6种态势划分了6个动员等级,增强了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转自搜狐

动员等级的划分与国家安全利益有着密切关系。使用何种动员等级,一般都要经国会批准或国会授权总统实施。动员等级的确立,由于国家大小不一和受到威胁程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同样的动员级别在不同的国家实际动员的规模有较大的差别。如伊拉克战争,美国仅是较低等级的有限动员,而对伊拉克来说则是举国总动员。但大多数国家在制定动员等级时都根据适度的原则考虑规模。动员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衡量的标准就在于该动员等级所动员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国家应对所面临威胁的需要。

不管哪个级别的动员都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既要有完成动员的各类资源,又要能保障国家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动员过度,一是要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二是会降低国家国防动员的持续能力。因此,各国国防动员等级的设定,除了与国家受到的威胁程度相一致外,还十分注意与国家的综合承受能力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