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耳饰的描述句子:为寻求人生意义,寻求大家帮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1:37:57
想找一个靠海或者靠山的地方看书作一下思考(并非感性冲动),我在社会上已经行走了好几年了,说实话以前我一直认为我应该算是一个有理想有报复的人,所谓的迷茫跟我应该粘不上边。但最近一两年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人生对于周围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我迷茫了,我不知道对于自己对于亲人对于国家或者说对于人类我的存在(或者人类的存在)有何意义,如果我的活着仅仅为了我自己那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整个人现在有点像没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动力有某种程度上的消极,做什么事也静不下心来整个人很浮躁。所以打算闲暇下来暂时抛开一些现实世界烦恼找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静静的读点书,思考一下人生,磨练一下心境。我可以毫无保留的告诉大家我活到今天如果还是这般的活下去那我的人生算是到头了(到今年我一共度过了23个春秋),没有任何的意义。人生在世不过区区数十年,人生的意义也就在于怎样善待人生。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他在什么程度和在什么意义上把自我解放出来。”跟自己区区数十年相比什么都变的轻了。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最近几年是在城市中度过的在城市的喧哗,纸醉金迷之中我已经迷茫了,我现在每走一步推动我的也就只有满足肉体需要这个东西了。其实读书学习在哪里都可以,不一定要找那么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显得自己超凡脱俗。促使我做出这么一个决定,主要就是为了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开阔自己的心胸另外加上一定的学习加深一下认识,寻求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如果学习为了什么都不知道,那学也是白学,读也是百读。所以我才渴望寻找那么一块净土。老实说做出这个决定本身并不容易原因很简单,这会为大多数人所不许。另外还要从一些客观的因素去考虑比如从经济上去考虑,我现在只是一打工之人,只能用最小的经济代价来做这件事情,好在我这人对物质条件没什么要求。
古人说“观海心胸阔,登山志向高。”其实看海和登山一直是我的一个向往,在海的面前你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在面对惊涛骇浪的时候你会觉得你以前面对的困难只不过是海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在面对浩瀚的大海你会为之豁然开朗,心胸会开阔不少。不再为一些很小的东西而生烦恼,我想在这样一种环境对人的心境应该是有好处的。可说实在的我旅游很少,到过的地方不多,对一些东西的估计肯定不足,所以大家的建议对我就很重要。我现在是下定决心了(抛开金钱名利的束缚)。所以恳切的希望各网友能给我一些相关的信息(譬如衣食住行的消费,地理环境等方面),详细一些最好,本人无以为报,除了一点点的积分和无限的感激。

仔细看了下,我觉得:
一、你的念头是逃避。如果你不能正确面对入世的烦恼和喧嚣,而想出世去修行,再入世能解决你的烦恼吗?不能。人生的方向很重要,但并不是看看大海看看大山就能悟出来的。

二、听起来似乎你有很大抱负,但不管有多大,有些事你一定要做的,你都做了吗?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吗,对父母尽孝了吗,对朋友言而有信吗,工作努力尽职了吗,常帮助别人吗?如果是,你对社会太重要了;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做呢,没能力吗?还是不值得做?

三、人可以有绚丽多彩的理想,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

痴长你几岁,话难听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看了以下文章,也许就会放弃这个念头。

2005年中国592万辆的汽车销量,让我们在销售数字上狠狠地过了把瘾。中国人的汽车消费终于超越了日本,仅位列美国之后。与此同时,日本丰田在大洋彼岸与美国通用打得不可开交,力图抢夺通用世界第一的宝座,而中国这个在汽车销量上勇夺世界第二的大市场,却没有一个本土企业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只看到全球从一流到三流的企业陆陆续续都来这里安家,个个生龙活虎,霸气十足。多少在“老家”经营不善、赤字连连的企业,到了中国却是张灯结彩满堂红。那些跨国企业,尽管赚得盆满钵满,却总是慨叹对中国市场的“油水”含量估计不足,并为此懊悔不已。

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而“壮烈牺牲”?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劳动者们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廉价劳动力,为发达国家提供劳动产品,也让发达国家的企业充分获取了剩余价值。他们严重的体力透支,换来的是贷款利率高得吓人的房子和价格不菲的汽车。但为了提前享受到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他们却心甘情愿受苦。

据了解,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将近50%,我国却一直维持在12%~14%,GDP的高速增长与全民收入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而不法煤矿主、转轨富豪及某些特权阶层的普遍存在,也让人们对这个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信心不足。

尽管市场上的车琳琅满目,但第一次买车的中国老百姓却谨小慎微,考虑到维修费用和耐用性,很多人还是选择了那些过时的产品。造型新颖的小车为什么落选,是中国人没有审美观吗?在4S店销售的新车为什么卖不过路边就能换零件的老车,是中国人无法接受专业服务吗?很多人的回答往往是无奈的。因为不精打细算,这车就养不起。有的家庭买了车,车就成了生活的全部,一家人为一辆车忙活,不知道这是幸福还是负担。

当美国工人成为全球工人阶级艳羡的对象时,人们也惊诧于美国政府对陷入泥沼的企业没有丝毫怜惜。政府冷酷、工人绝情,资本家痛哭流涕,受困的企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在美国,人们对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企业的“陨落”是不留情面的。而在中国,多少经营不善的企业是依靠政府的救济苟活?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由政府组织重组,拨巨款为其填补财政赤字,一些无能的企业就这样重生、垮台、再重生,消耗着国家的财政资金,吞噬着纳税人的钱。

当通用首席执行官里克·瓦格纳主动将其220万美元年薪削减一半的时候,他的善举并没有得到工人们的同情,因为在他自我救赎的同时,虽然没敢动工人工资一个子儿,却减少了退休工人的福利。这在企业危机重重、却仍要求加薪的工人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

无独有偶,为了让被裁减的员工离开企业,福特不仅为所有员工推出一项免费接受大学教育的待遇,离开企业的员工还可一次性领取10万美元的离职金,但应者寥寥。由于美国工会的强势,即使员工被企业解雇,他们仍享有全额工资和退休福利。10万美元充其量就是工人们一年的薪水,而免费上大学显然也没有高福利有诱惑力。

有人认为,美国政府最大的顾虑可能不是一两家大公司的破产,而是成千上万工人的破产。即便这些公司有多么伟大,都比不上那些小经济群体的利益,因为他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是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他对美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让T型车进入了千家万户。其重点不仅仅在于T型车有多么廉价,还在于工人们是否能够消费得起。1914年,老福特首次向工人支付每日5美元的工资,让工厂的每一位工人都有钱购买自己生产的汽车,从而培养出大批美国中产阶级。“降低工资是最容易也是最粗劣的解决方法,它其实是把管理者的糟糕管理全推到工人身上的一种做法。”老福特100多年前的名言至今仍是汽车工会与资本家抗争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庞大的福利体系使得更大规模的汽车消费成为可能,这其实是帮了资本家的忙。

但今时不如往日,在当前日韩企业大举进攻美国市场,汽车消费又趋向饱和的情况下,高福利早已成为美国本土企业的负担。当然,那些在欧美市场穷困潦倒的汽车企业在亚洲还有一线生机,而中国市场无疑是他们最容易抓到的救命稻草。

这根稻草到底有何魔力呢?欧美企业热爱中国市场,因为这里的工人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他们不仅充满了敬业精神,而且任劳任怨。在这里创办合资企业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只要你定的薪水比国企稍高,就会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奔过来。美国汽车工会会员平均工资约为每小时62美元,而中国工人约为每小时1.5美元。尽管与外国同行相比有近41倍的差距,但中国工人还是以进入外资或合资企业为荣,毕竟这里的待遇要比国企的“铁饭碗”强很多。

“还我养老金,还我医疗保险,还我一切应该属于我的东西。”当欧美企业忐忑不安地进入中国的时候,那些不安分的欧美工人的叫骂声还萦绕在老总们耳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劳资冲突,最害怕的就是中国工人的强势。但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通常会以工资最低、工人最安分、管理最严格等条件来吸引外资,只要能搭上合资这班车就行了。

通过这么多年没有技术含量的合资,我们的收获甚微。整车企业50∶50的股比限制,让我们得到了一部分利润,却磨灭了自主的意志。而在本国市场陷入困境的跨国企业,却在靠中国市场为其输血。当外方在合资企业中掌握充分的话语权后,企业的命运也被铐上了镣铐。一旦跨国企业在其他市场出现问题,就会进一步榨取合资企业,中国工人的处境可想而知。

有人说,为什么不让汽车业先行,培养一批能买得起车的中国蓝领呢?中国工人素质的低水平、低层次,是不是因为其劳动力成本过于廉价而造成的?那些为合资企业打工的中国工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剩余价值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美国同行的养老金。

那些为合资企业打工的中国工人,他们的剩余价值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美国同行的养老金。我们为公仆们多焦点碎,又有什么想不开呢,总比给外国人好吗

你也明白你需要思考,但这样的思考不是你一天两天能明白的。
要快速有效地让你从雾中走出来,不太可能。
推荐你去读哲学,读浅显易懂的就可以,不要读原著,那样反而会让你有更多的迷惑和烦躁。去读哲学,不是马政经之类,博览,泛读,你去多想想那些哲人思考的问题,对你会有很好的帮助。

有点儿难~~!不过凡事看开点儿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
平平淡淡才是真嘛~~管那么多干什么
反正都还年轻

不过还是祝你好运吧`~不好意思不能帮到你什么!

人的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满足自己做重要人物的欲望、性的渴望。

只能感慨万端却不能提出好的建议,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