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面膜步骤:近代史上发生在浙江的重在历史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09:52:31

1、我们知道,中国在长时期的封建社会里,有些王朝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开放的。只是到了明、清某些时候,才实行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应该说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后来“海禁”一度松弛(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明朝)。再后,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又曾厉行“海禁”。清朝开国之初,并没有实行闭关政策,还发布过鼓励海上贸易的上谕。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开始,皇帝连续发布两道命令:一是“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另一道是“迁海令”,规定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军民,一律内迁五十里。当时实行这些措施,目的主要是对付以郑成功为首的反清势力(郑成功反对其父郑芝龙降清在广东南澳起兵从事抗清活动,1661年从厦门出发至台湾,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有言:“海上穷寇,内援既断,来无所掠,如婴儿断乳,立即饿毕矣!”这种彻底的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了将近三十年,平定了台湾等地反清势力后,清政府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决定部分地开放海禁,实行对外贸易,起初是开四关贸易(广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云台山),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只留广州一关而封闭其他三关。与之密切联系的就是“公行制度”。
2、英军至粤,挑起战争→进犯厦门,被击退走→沿海北犯,攻占定海→直逼天津,清廷妥协→林遭革职,琦善挂帅→英军返粤,“穿鼻草约”。
串讲:战争是由英国挑起的毋需多说。因为林则徐战备工作做得较好,英军在广东无隙乘,旋即沿海北犯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击退。英军继续北犯,乘浙江防务空虚,攻陷定海,疯狂地屠杀抢掠。
3、1841年8月璞鼎查到华,督军沿海北犯,先陷厦门,清总兵江继芸力战牺牲。接着北犯定海(浙江境内),这里的守军英勇抗击,定海之战打得很激烈,著名的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殉国事件就是发生在这次战斗中。当时这里清军守军四千人浴血奋战六昼夜。军粮匮乏,最后每个士兵每日只能得稀粥三碗,几乎是空着肚子作战。守兵无炮,只靠抬枪堵御,抬枪“至于红透不能装打”,守军仍设法顽强战斗。时在9月底10月初。三总兵表现都很英勇,例如最后一个牺牲的葛云飞,他听到郑、王二人牺牲的消息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知局面无法挽回,便将印信交给随从的军官,抱定死的决心,并说:“某死有知,当为厉鬼相助(杀敌)”。又嘱一同乡代他抚慰八十高龄的老母,转告儿辈继乃父未竟之志。当敌人窜到跟前的时候,他高呼:“好汉子,跟我杀贼去”,带头冲出掩体,200名亲兵紧紧跟随,在肉搏中大刀折了,葛又拔出佩剑继续砍着,最后中弹身亡。定海失陷后,英军又接侵占了镇海和宁波。在镇海保卫战中,两江总督裕谦表现也很壮烈,集众宣誓,誓与镇海城共存亡,最后裕谦在力战不支的情况下投水殉职。
这里还需要提一下,就是浙江群众也积级参加反侵略斗争,如宁波,镇海,等地的所谓“黑水党”就很著名。英军在进犯浙江的同时,还派兵窜扰台湾,台湾道姚莹和总兵达洪阿率领抵抗,保卫了台湾。奕山当时在广东,清政府为了挽回浙江战场的失败,又任命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成”将军,并从多省调集军队,增援浙江前敌。奕经携大批随员南下,根本就没有一点投赴戎机的气象,倒象一个旅游团,一路上游山玩水,悠哉悠哉,迟迟于1842年2月才到达浙江。他和奕山在广东的作为几乎一模一样,放捉民众,视战事如儿戏,企图侥幸取胜,仓促从绍兴向宁波、镇海、定海三路进攻,英军早有防备,结果清军大败,三城未收,反丢慈溪,奕经仓皇逃回杭州,从此不敢再战。清廷派盛京将军耆英和已被革职的伊里布赶赴浙江前线办理对英投降交涉。这时,英军认为议和时机还不成熟,要对清朝施加更大压力,迫使他完全就范。于是按原计划进而进攻内地长江流域,先攻陷江浙两省的海防重镇乍浦,进入长江,攻打吴淞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而逃,年过七旬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江而上,于7月下旬进攻镇江,副都统海龄率军抵抗,打死打伤敌军185人,最后守军全部战死牺牲,海龄自缢殉国,其妻、孙等合门殉难。英军于8月间闯至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赶到南京议和,订立《南京条约》,鸦片战争至此告结。

鸦片战争(第一次,第二次)
秋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