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革命“一词最初始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5:04:10
它的现代意义是从何时开始的?

以往不大清晰风行有百余年的“革命”一词是怎么来的,近来读到一些史料,方知它的来龙去脉。

追根溯源,“革命”一词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易经》中就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显然,这里的“革命”一词表达的当为用武力改朝换代,“革其王命”,“王者易姓”。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用武装斗争推翻旧的政权的“革命”,在意义没有大的不同;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却极少有人用它再形容改朝换代,使之没有成为流行用语,湮没了有两千多年。

“革命”一词变成新的汉语时代用语,源于日本。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极大影响,融入甚至照搬了很多汉语的语汇。颇有意趣的是,到了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叶,中文又从日文融入甚至照搬了不少新的语汇,“革命”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文汇入了大量西洋新词,在汇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旧词翻新的语句。据说,日本人在走向近代化时,采用了中国《易经》中的“革命”一词,来译读的西方文明中代表历史前进的revolution一语。不过,当时日本虽然借用中国的“革命”一词,来表示revolution,但它那“万世一系”的天皇政治模式却排斥了中国“革命”一词固有的“武力”内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尊王改革的意义,用以示意的是明治维新的“维新”。这样,就使“革命”一词不仅有别于中国《易经》的本义,而且也剔除了西方文明revolution中含有的暴力激进的一翼。19世纪末,经历了流产的百日维新的维新派首领梁启超到达日本以后,在思想上很快就对日本式的“革命”内涵产生了共鸣。他在详细考察了当时日文中所用的“革命”一词之后,在1902年写出《释革》一文,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变革,说:“闻‘革命’二字则骇。而不知其本义实变革而已。革命可骇,则变革其可骇耶?”后来,他提出的所谓“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均指这样的“革命”。然而,对一些失望于国内政治、有志于政权颠覆的中国人而言,对“革命”的理解就与他大不相同了。曾经追随孙中山奔波多年的冯自由在他著名的《革命逸史》中,是这样交代“革命二字的由来”的:“在清季已末年兴中会失败以前,中国革命党人向未采用‘革命’二字为名称。从太平天国以至兴中会,党人均沿用‘造反’或‘起义’、‘光复’等名辞。及乙未九月兴中会在广州失败,孙总理、陈少白、郑弼臣三人自香港东渡日本,舟过神户时,三人登岸购得日本报纸,中有新闻一则,题曰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总理语少白曰,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也就是说,自1895年,孙中山就接受了“革命”一词,并使之大体上回到了它的本义,并使传统中国的“革其王命”与西方文明的激进式前进构成了某种复杂的配合,融入了浓烈的现代思想色彩。

“革命”一词“出口转内销”以后,变成中国最鲜明的思想和政治用语。当然,“革命”一词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含义,运用的意义并不相同,这是后话了。

法国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