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地图高清版:求关于服装的解构与重构方面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23:29:23

时髦与辞典似乎是互斥的组合。时髦是流动的变化的,时髦词汇不断地产生转义和行义;而辞典是稳定的,辞典收词的标准之一就是稳定。好在这不是一本真正的辞典,至少不是一本真正的服装或时尚辞典,尽管它具备了辞典的形式和内容,有中英文的词目,有对译有释义。但是,《时髦辞典》的选词并不想也确实并没有涵盖时装或时尚领域,作者几乎是随心所欲地在这里挑几个在那里拣几个,词目一共也不过200条。要说挑选的标准也是有的,那就是:
1.时髦的用语或新的表达,或有趣或强烈的表达;
2.作者熟悉并有自己的感受;
3.同时存在相对稳定的中文和英文的词目形式;
4.与中国近二十年的时尚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完稿时的1998年10月,这近二十年中,中国的时装界可以说是走过了一段奇迹般的历程。几乎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到拥有了世界上即使远不是最优秀但无疑是最庞大的设计师队伍;有了远不是最成熟但无疑是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有了从中等到高等的服装教育系统,包括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教育;有了数不清的时装报纸和杂志,并得到大多数媒体的关注(大多数报刊、电视台、电台都辟有时尚或时装专栏……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是正如人类的文明的建立和进步离不开语言,中国时装的发展也离不开这十几二十几年中出现的时髦词汇,或者也可以说,中国时装业的发展也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
时装,特别是刚刚问世之时,往往带有分支文化的色彩。与之相关的时髦词汇同样如此。主流社会的很多人,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一辈对此侧目而视。同时,大多数年轻人,也包括媒体中的年轻一代,却又多喜欢它们。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们都得面对这些时髦词汇,就像我们总得面对那些干奇百怪的时装,在大街小巷,在电视屏幕或报刊图片上。这本《时髦辞典》的撰写,始于《上海服饰》上的一个同名栏目。最初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向读者介绍一些时髦的用语。我的性格中有相当逻辑的一面,所以在撰写时我曾老老实实地查词源,探求它同义的发展变化,俨然在做一点小小的研究。由于《上海服饰》是一本比较通俗的时尚杂志,所以为了冲淡一下自己的学究气,也忘不了举几个例,或调侃几句,联系一下身边的事实。这样写了二十几条以后,上海文化出版社认为这可以变成一个有趣的选题,建议我由此发展出一本小书,并成为一套丛书中的一本。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当我知道这本丛书的其他几位作者,都与文学有着远比我密切的关系,我又不免怵然心怯。在编辑的鼓励下,我尽量地放开,试图离开自己多年扮演的角色(大学服饰史论教授和时装评论的撰稿人)远一点,以更为局外的眼光来看时装界发生的事情和指称这些事情的词汇;甚至更进一步,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时装界之外。撰写问条时,我故意地采取一种更为主观的立场,更自由更随意的文体,举例不受控制,甚至插人一些非常简短的故事。在完稿之时,我发现我努力的效果并不明显。看来积习难改。要由我来写一本与时装有关的《马桥辞典》是不可能的了。好在王蒙也说:“韩少功的《马桥辞典》之后,无论别人还是他自己,大概难于再写第二部词典状的长篇小说了。”但是,尽管如此,我对自己向文学靠近一点的企图失败仍然感到一点懊丧。或许是为了自慰,我给自己今年出版的另一本书取名为《站远一点看时装》,流露出我对时装以外世界的向往。
这本书我有一个合作者,吴绢。在这本书的写作期间,她正好在我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吴绢是我的研究生中文字较好的一个,近两年一直帮助我整理文稿、汇编文集,有时也与我合作发表一些文章和写一些小册于。这本书中有约一半的词条,由我定词目,日授大意,由她执笔完成,我再或多或少地作些修改。她的年轻使她比我与时髦事物更接近,也使这本书更为时髦一点。所以,这样的合作并不会影响这本书的完整和统一。
如前所述,这本书中几乎所有的词目都可以放进任何一本英汉服饰辞典,而国内目前并没有令人十分满意的这种词典,所以如果有人还是要把这本书当词典使用,也没有十分地不妥,尽管这违反了我们的初衷。要是有读者在此中还能发现一些词典以外的东西,甚至感到一点中国当代时装发展的脉动,嗅到一点时髦圈内的气息,那我们就要对此表示由衷的欢喜和感谢了。
1998.10.1

A
aerobics有氧运动
一种时间长、强度低的运动方式,以有氧气参与的体内脂肪消耗为特征。
aerobics源于希腊语,为air(空气)加life(生命)之意。“有氧运动”这个词比这种运动本身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虽然构成这个词的四个汉字每一个都熟悉不过,但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许多误解。曾听到有人指着“有氧运动”问:“什么运动会没有氧呢?”
有氧运动在我国方兴未艾。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节目中健美教练“动动胳膊、踢踢腿”之类的日号了解它的。其实它远不上这么一套程式化的动作。有氧运动即做一些适当的身体练习,以促使身体更有效地利用氧气,改善机能的一套运动系统。1969年《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有文章介绍说:“他(作者)经过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都有明显改善。”看来有氧运动在西方很早就受到重视。
有氧运动不像足球、网球这种激烈运动,肌体常常在缺氧的情况下消耗体能。在世纪收尾掀起的健身风潮中,人们都把目光深情地投向了有氧运动,它似乎有办法同时实现苗条与健康。
天天早上起来打拳、做操和跑步的老头老太,不知道自己在做有氧运动,躺在沙发上看时尚杂志并对有氧运动心向往之的时髦女子,却常常是叶公好龙。
aesthetics美学
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一般可以分成基础美学(可细分为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美学)、实用美学和历史美学。服饰是美的,又与艺术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服饰美学也有了存在的理由。服饰美学属于实用美学。实用美学又包括装饰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等分支。服饰美学与这些分支都有关系。套用以上关于美的定义,我们可以说,“服饰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服饰及其设计的学
科”。
由于服饰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也无力纠缠于一些美学基本概念和命题的争论(那是基础美学的任务),而是直接引用我们认为有用的结论。例如,自从1799年于·施莱格尔赋予且以及一系列与古典美学范畴相对立的辛辣、粗鲁等范畴以美的含义,近代美学已经把丑作为一种审美价值,所以现代时装中怪诞、夸张、丑陋的作品也可以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评析。另外,如里普斯的移情说、鲁道夫·阿恩海姆(Rodolf Arnhein)的格式塔、琼恩(g.g.Jung)的人格面具、康德(Kant)的无利害关系说等,在服饰美学中也被广泛地运用。
服饰审美活动异于其他艺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常常合二为一。服饰本身常常不能单独地被当作审美对象,服饰常常是与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被人审视和欣赏。服饰的穿著者既与服饰一起组成审美对象,同时往往又成为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审美主体。为了更清楚更完善地进行这种独特的审美活动,穿著者几乎总要借助镜子(或如镜的水面等)。这时,严格地说,审美对象已经不是真实的穿著者及其服饰,而是其镜中的映象。虽然,人们都相信镜中的映象与实体几乎完全一样,一旦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撇开由于镜面的性质和反射所造成的差异不谈,我们也不能忽视镜中呈现的是经过不同程度理想化的自我。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兼任,映象与实体的替换,使得很多服饰美学命题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但这并不妨碍许多人对此津
津乐道。
alternative fashion另类时装,非主流时装
源于产生于60年代末的词alternative society。后者代表不遵循现行社会秩序的文化价值。与subcultural fashion含义相近。
上海申花足球队的前锋谢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他喜欢alternative fashion。这位年轻球员身材高、速度快、爆发力强,头球功夫和脚下技术都不错,颇受上海球迷的喜爱。他的崇拜者中又以女性偏多,这与他英俊的相貌和时髦的着装有关。懂得使用alternative这个词汇,非同一般。
一个注重服装结构,并具有类似建筑物外观特征的时装。
现代“建筑风”的历史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特别是当时的西班牙宫廷服装。例如当时流行轮状折裥领、法新盖尔裙撑、巨大的羊腿袖和如扇于般高高耸起的折涧立领等。这些形式部具有较复杂的结构,需要使用各种衬垫物和支撑物。这种带有建筑风貌的服装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内都有所表现和发展。由于“建筑风”时装并不是一个界限明确的概念,可以归入这个流派的设计师非常多,如皮尔·卡丹、巴伦西亚加、阿玛尼、蒙他那、卡布奇、谢马斯克、詹姆士、曼代里和法亥。又由于这是一种表现力非常强烈的流派,即便不能完全归入这个流派但经常使用其手法的设计师更多,如默格勒、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卡玛里和希普。
这些设计师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设计师更喜欢使用有机的形式、变化的曲线和比较柔和的外轮廓,如卡布奇和詹姆士。他们希望自己的设计看上去能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又能感到一些人情味。而另一类设计师宁肯只使用螺旋形、圆形和方形等简单和对比强烈的几何形状,如卡丹和古亥格。他们的作品更“硬”更“冷”。“建筑风”时装的这种分化很像摇滚音乐中的“软摇滚(soft rock)”和“硬摇滚(hard rock)”之分。我们不妨也分别称之为“软建筑风”和“硬建筑风”。
当代“建筑风”时装,特别是“硬建筑风”时装,被认为是反怀旧、反历史主义、反浪漫主义、反田园情调和反女性妩媚的。现代建筑(而不是所有的建筑)对其影响之巨大是不容否认的。例如,这种时装经常使用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等单一色调,与包豪斯风格化的原则颇为一致。还有,现代主义对装饰的摒弃在“建筑风”时装中也有强烈的反映,刺绣、花边和缎带等是绝对地被拒绝使用的。设计师们热衷的是寻找诸如镀层织物等各种新面料以取得类似钢铁、混凝土、大理石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的质感。他们是如此注重和依赖形式,以致有意识地回避使用人体的有机曲线。他们有时甚至极端到运用笛卡儿坐标纸和数学方法进行设计。某些现代派艺术家或现代主义建筑师出于对自然界固有事物的不满意或不信任,谋划采用晶体排列般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时装设计师向他们学习后的作品至少有一个吸引人之处,那就是给这个混乱纷杂的时装界带来一点秩序感。
“建筑风”时装设计师中有很多人曾从事建筑设计或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如卡丹、谢马斯克和法亥。他们无一例外地野心勃勃,不甘心像卖火柴的女孩一样在艺术殿堂外窥视,而“建筑风”时装终于第一次使他们与时装本身一起登堂入室,与绘画、音乐和建筑比肩。但是,尽管如此,“建筑风”时装仍然缺乏一整套属于自己的设计语汇,仍然要借鉴曾使他们仰视的同行。例如,谢马斯克用“扭拒袖”、“棱柱袖”、“高架裙”和“带翼茄克衫”等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时装。
“建筑风”时装表现的是一种大都市情调,也是大都市职业妇女咄咄逼人地争取权力和地位的新态度的反映。“建筑风”时装是大胆和刚强有力的,缺乏女性的温柔,这正是本世纪日益壮大的女权运动所希冀、追求的理想形象。
asymmetric style不对称风格
服饰风格之一。以廓型、色彩或装饰方面的不对称为特征。这里的对称只限于轴对称。由于服装的门襟等结构本来不一定是严格地对称,所以,不对称服饰的不对称性必须是明显的。不对称风格流行已久,欧洲15世纪的奇特式服饰是最典型的一种。
具有典型意义的款式包括两个裤腿颜色迥异的霍斯裤(hose)和左右纹饰完全不同的上衣(surcoat),如一边是狮子纹,另一边是眉和百合花。
在1997-1998年之交,不对称风格的服饰在中国悄悄兴起。偏门襟、不对称纹样和折线形头路的发型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1998年夏还流行单肩式的时装,它属于典型的不对称风格。
avant garde前卫派,先锋派
行为超前或出格,异于主流社会规范的群体或派别。
在军队或球赛中,前卫和先锋(等于前锋)是迥然不同的位置,但在艺术或时装的圈千里,差别就没有了,前卫先锋云云只不过是走在流行最前面的一种比喻。他们最勇于尝试与时代潮流相悖的东西。在一般人眼里,他们的装束是怪诞的甚至是荒诞的。
前卫常常不是一个固定的流派,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永不停歇的流行潮,把今天的时髦抛弃到昨天,就成了落伍。嬉皮、朋克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前卫的,时下的青年中已很少有人能从剪口的牛仔裤或刺猬一般的短发中获得那份孑然遗世的特殊体验。法国高级时装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Jean paul galtier)在1976年的成衣时装发布会上,推出了令人惊叹的“先锋派”时装。这种时装在当时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然而事隔数年便风靡欧洲。一部分前卫派时装会慢慢被消费者(或许是一小?

请一个电脑专家帮你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