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车辆报废申请:用“同一性”的有关知识,结合现实,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11:06:04
如题

如果把一个国家可以分成政权、市场和社会三部分,也可以分成政府、企业和社会三大块,还可以分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含文化)三个领域,又可以分成公共服务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种组织形式,那么,现代社会就应该由服务政府、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组成。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他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匦胝?反?砀母锓⒄刮榷ǖ墓叵担?岢职迅母锏牧Χ取⒎⒄沟乃俣群蜕缁峥梢猿惺艿某潭韧骋黄鹄矗?垢母锓⒄刮榷ㄏ嗷バ?鳌⑾嗷ゴ俳??繁H嗣袢褐诎簿永忠担?繁I缁嵴?挝榷ê凸?页ぶ尉冒病!?他还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该做的十项主要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指出,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该从外部条件、内部结构和当前工作三个层面加以分析和推动。

  1.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发展经济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须知,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看得准,他剥去种种貌似革命的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20多年来,国家成就斐然,初步实现了小康,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不够坚实,还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最终彻底消除贫困,铲除社会不和谐的土壤。
  (二)加强党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首先执政党内部,特别是领导高层,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过去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党的高层不和谐,斗争不断。高层不和谐,下面各级能和谐?党内不和谐,社会能和谐?今天不同了,全党上下很和谐。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党组织,7000万党员,只要共产党内部和谐,全国就乱不了。当然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改革开放,是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社会。
  (三)国际和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没有一个和平的周边和国际环境,闭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积极营造安全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促进经贸往来,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积极协调内部各种关系
  (一)机会平等,协调好不同身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成功经验,也是个基本原则。机会平等,就是每个公民,不管贫富“贵贱”、能力高低、是男是女,都有平等参与机会竞争的权利。竞争的结果是另一回事,但每个人都享有得到这种机会的权利,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可剥夺。这是社会公正与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能保证做到机会平等,就能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能使人们心平气顺。今天社会上许多怨气就是产生于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真正做到机会平等。如公职、就业、教育等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有些人、有些群体被公开或暗中剥夺了平等争取机会的权利。各种社会不公,有些单位和企业实际存在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长相歧视现象,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在小范围选用干部的做法,以及经济活动中的种种黑箱作业……无不属于这方面的问题。那些被无辜排斥在机会之外的人们,怎么能让他们跟社会和谐呢?
  (二)健全社会政策法规,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依法执政,首先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循。制定和完善社会政策法规,是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推进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基础,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目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是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和谐、不团结的重要方面,而我们在社会领域的的政策法规还是个薄弱环节,还远远滞后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政策法规,使调节不同利益关系的过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促富带贫,处理好高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之间的关系。让富的更富,穷的变富,这是缩小贫富差别,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有穷有富,是迄今为止的社会常态。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试图建立一种人人过着一样贫富生活的社会。实践证明,那种模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失去竞争能力,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但由于人的能力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获得机遇的先后和多寡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般社会都会出现的穷富差别,地区差别。对于这种现象,党、政府和社会,首先应承认合理合法的差别,不应采取贫富拉平的做法,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财致富,同时通过政策为弱势人们和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尤其要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这叫“抽肥补瘦”。实践证明,这是许多国家都实行的有效政策。当然,对以权谋私,通过各种腐败手段非法暴富的人,必须坚决没收非法所得,实行坚决打击。他们与劳动致富者和合法经营致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四)发扬基层民主,处理好群众表达诉求和党的科学领导之间的关系。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是增进社会和谐所应该提倡的文明方法。其实社会矛盾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只是尖锐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要形成习惯于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和处理矛盾的机制和社会氛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会用以暴力对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结果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积累的巨大破坏,最后还是人民吃亏。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至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