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小故事:高分求论文!!!急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5/06 06:35:26
我想找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论文,请大家帮帮忙!找到之后请发到weiwei0539@126.com
谢谢!!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创新(之三)

第269期

文化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要积极借鉴,在这个当中国外的一些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比如法国这个民族,第十六届世界杯刚好是在法国巴黎,在法国踢的,法国队战胜了巴西队,齐达内、德塞利、德尚战胜了罗马里奥、罗纳尔多。法国万人空巷,足球带动了地球,足球使全球聚焦在法兰西,我们攻打巴士底狱,我们高唱马赛曲,我们塑造自由女神铜像,我们是法兰西民族,我们有雨果,我们有巴尔扎克,我们为什么老是在人家的文化后面亦步亦趋,我们不能老是说YES、YES ,我们必要的时候就说NO,这是法国人。我觉得我们的中华文明,完全在世界的文明里面,我们有一席之地的,正像毛主席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因此我觉得今天来讲,在这个多元的文化当中,我们应该创新。怎样创新?第一,创新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否定传统,突破常规的价值取向;第二点,创新也是一种思维,是种什么思维呢,是一种能够看透,并且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发展趋向的理论思维;第三条,创新又是一种能力,一种什么能力呢,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产生出了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能力;第四点,创新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什么精神呢,是一种我思索、我探索、我创造的精神;还有第五点,创新最终要成为一种行为方式,集价值取向、思维能力和精神于一体的行为方式,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我们不能坐而论道,我们应该剑及履及,关键是要行动,化为一种创新的实践,因此创新最终要成为一种行为方式。

最后,文化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第一点,文化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辨证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来看,人和环境是双向互动的,环境影响人,人也创造环境。同时,人也是环境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最近上海的形势非常好在不断的发展,上海的崛起和发展,大家知道现在可以概括为:上海高了,上海亮了,上海绿了,上海美了,上海人富了。“环线内外高楼林立,黄浦江畔群龙戏珠。宝山、金山两翼齐飞,人民广场中心开花。”上海的这个格局是非常好的,二000年人均GDP已经突破了四千美金,在富裕起来的上海人面前,上海人的精神需求或者说上海人还有哪些精神烦恼?上海人的精神凝聚力、上海人的精神享受、上海人的精神创造都提出来了。九十年代讨论上海人形象,十年以后讨论上海人精神。九十年代的上海应该说是发展了,改革开放是在发展了,但是和今天比当时差距很大,当时浦东还没有起来,以至于有人说了:北有山东、南有广东、上海夹在当中。要想有所作为,功夫放浦东。但是当时浦东还没有开发起来,老百姓当时还不理解,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而雄赳赳、气昂昂,老子就不过黄浦江,那(里)不去的,那里还不繁荣,大家都不愿意去。浦东当时有没有希望,上海能不能发展,但是党中央开发浦东,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开发浦东非常地成功。今天浦东发展起来了,整个上海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中,上海已经跨入学习型的城市的前列。最近上海的大学生里就流传着我们是“四个上”,第一个上网,第二个上车,第三个上学,第四个上市。上网到网络里去,无限风光在网上,到网上冲浪,追赶信息革命的潮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上海是一个学习型的城市,大家可以看看,老年人也要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关键在于老有所学。不学习要退步,活到老、学到老,精神世界才会丰富。有的老人就说我就是要学习,我至少每天既看书又看报,这是我的良方。为什么(是)良方,医治老年痴呆症。青年人要学,专科生学了考本科,本科生学了考研究生,研究生学了考博士,博士学了再考GRE、托福、要出国等等。干部要学习,不学习不能提高执政艺术和执政水平等。方方面面都要学,下岗工人要学,不再学就没有再就业的能力。方方面面都在学,晚上的六点多钟进夜校了,晚上的九点多钟放学了,这种流动的人流是上海的学习型的城市的最美丽的风景,甚至有人说它超过了东方明珠闪闪亮。

第二点,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人的素质、优化人的素质,基础是文化素质。知识、能力、人格是三位一体的。在今天的人格建构当中,我觉得核心的问题是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一种交融、一种匹配、一种平衡。文化建设、文化创新最后是要落实在建构、健全的、充满着朝气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格身上,而这个文化人格主体就是青少年一代。我们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者是初中生、高中生,这一代人和过去"文革"中的一代人或者是建国以来的一代人他们当然有共性,都是中国青年、中国学生。但是他们还有哪些个性呢?他们的文化心态在新世纪怎么建构,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也)值得文化工作者研究。

现代健康人格的构建是不是至少有七个方面我们可以为之努力: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创新,它的落脚点是落在培养、塑造一代新人身上,这些新人他们的信念基础,他们的思想作风,他们的人格境界,他们的能力素养,他们的身体素质都是一流的,这是党和人民需要的,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也是我们加入WTO需要的,也是我们把上海尽快建成一流的现代化的城市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师生需要的,也是学生他自己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的需求。因此,我们求知和做人应该是并重的,读书和实践应该是联系的,个人和社会应该是交融的,理想和现实应该是契合的。

(文/李家珉——《东方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