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啤酒代理商:电脑的发展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14:59:24
要写一篇电脑的发展的论文,请帮忙,谢了.

举世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在战火纷飞的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出生地"是美国马里兰州阿贝丁陆军试炮场。鲜为人知的是,阿贝丁试炮场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最初设想出自于"控制论之父"维纳(L.Wiener)教授的一封信。早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就曾来过阿贝丁试炮场。当时弹道实验室负责人、著名数学家韦伯伦(O.Veblen)请他为高射炮编制射程表。在这里,他不仅萌生了控制论的思想,而且第一次看到了高速计算机的必要性。
多年来,维纳与模拟计算机发明人布什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共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0年,在给布什的信中,维纳写道,现代计算机应该是数字式,由电子元件构成、采用二进制,并在内部储存数据。维纳提出的这些原则,为电子计算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转眼间电子计算机问世已经55年了,从研制初期以专门的复杂计算为主要功能发展到今天工业化社会中几乎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PC机),它对人类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子机械和软件开发的产业内涵。与“计算机”这一称谓相比,“电脑”这一词汇在一定意义上赋予它更多的使命和潜力,使得它一步步向人类与生俱来的智慧本原靠拢,并且有可能在某些局部功能上超越人类自身现有的能力。当网络世界逐步形成之际,电脑从孤立静止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和识别、计算功能向双向交互和多向交互式信息搜索、传输、处理、加工和储存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人工智能应用开辟了崭新的纪元。
有关电脑和国际互联网美好未来的描述已经用不着我在这里赘言,我只是想以一位非专业用户的身份谈谈我对电脑行业发展中某些问题的困惑和不满,其中有些问题对于电脑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是无须深究甚至是不必予以考虑的,但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电脑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并且急需得到改进的。
首先我们大家都关心CPU的运算速度,按照摩尔定理,每十八个月芯片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一倍,按说已经非常快了,可是这种速度竟然也难以满足我们的实际使用需求,总是有说不清的理由告诉我们这样的速度仍然不够快,“奔腾3”、“奔腾4”的神话也相继破灭,以至于我们经常感觉电脑天才们似乎是在玩弄一种看不见尽头的数字游戏。
另外一个经常困扰用户的方面就是电脑数据的储存问题,虽然1.44M的3吋磁盘仍然是人们日常交换储存数据资料的主要媒介,但是越来越多的情况是,我们无法存储更大的信息容量,虽然硬盘容量已经从昔日的几兆发展到今天的40G甚至100G,我们仍然面临着存贮的瓶颈。许多图表、照片、声像文件大量地占据相对有限的空间,而超大容量的储存磁盘和可读写的光盘却总是姗姗来迟,并且费用不菲,至今仍未达到大众化定制或商业化普及的地步。
到底是技术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还是生产成本无法下降,还是企业家根本不想以低廉的生产成本为消费者带来较大的消费者剩余呢?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听说,从理论上说一张CD光盘可以存储数百首乃至上千首乐曲,但是有几个唱片商愿意以几十元的价格就把几十年乃至若干个世纪所累积的音乐精华之欣赏效用拱手相让给普通的消费者呢?
如今我们已经目睹购买使用3-5年的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被大量淘汰,甚至有业内人士颇为乐观地断言,今后PC机平均每3年就要更换一次,不知这些“专业人士”在为电脑硬件和软件技术进步而欢欣鼓舞时是否也考虑过,对于全球范围的资源利用效率而言,这是多么巨大而令人痛惜的浪费啊!据说每淘汰一批电脑,真正可供继续运用的部分或者货币价值大约只有购买时的1%,其余部分如同垃圾一般需要回收处理。以这种速度更新淘汰的商品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为奢侈的耐用消费品了!
如果你平均每隔3年更新一次你的个人电脑,假设每台台式电脑的平均价格为5000元,那么在30年以上的工作期间里至少需要购买10台(约为5万元),如果是笔记本式电脑,则代价更高(可能高达20万元)。从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来看,你似乎是对消费需求扩大作出贡献,然而仅对被淘汰电脑垃圾的妥善处理就要花费相当高昂的成本,更何况电脑制造商和经销商们每次制造或经销电脑时所难以避免的新添制造成本和“菜单成本”(menu cost)呢?
除了购买电脑和软件的费用,还有连接互联网所应支付的上网费和电话费,如果你对电脑的实际需求主要局限于文字处理、交换信息和一般性的网上浏览和下载文件,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中这样获取信息的代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否依然过于昂贵了呢?
我们再来看看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如今“宽带”概念已经被炒得火热,而我们仍然经常目不转睛地苦苦等待着网页一步三回头地缓缓露出峥嵘,另外有些网站(包括若干个国内外著名的大网站)经常出现无法进入的现象,如果因为你有特别需求或原因,需要立即登陆某一暂时无法进入的网站,那真是叫苦不迭,更不用说由于种种故障而无法正常按时发出或收到的电子邮件了。目前许多人拥有多个免费信箱,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有时无法正常接受和发出电子邮件。
除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式电脑之外,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功能和款式的掌上电脑,这些十分小巧的“袖珍电脑”或“准电脑”大多功能有限(与台式电脑相比),却价格不菲,俨然一副“贵族小姐”的模样。兼有手机通讯和上网功能的掌上电脑目前还经常受到某些技术条件、行业管制和商业竞争的限制,使其设计功能大打折扣,就和2年前被计算机行业和电信业内人士大肆宣扬和热炒的WAP手机一样。
尽管几乎没有人会否认电脑行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当前电脑制造业和软件开发行业的现状仍然不能满足广大用户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甚至苛求,比如Compaq和IBM电脑公司的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已经出现衰退的迹象,处于软件开发业之颠峰的微软公司则越来越难以满足世界各地用户的翘首期望,该公司近两年所推出的 windows2000和windows XP似乎已经失去往昔那种对用户所产生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震撼力。
究竟是技术瓶颈限制了电脑制造与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还是曾经辉煌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应今天的大众口味?电脑制造与软件开发行业是否已经到达或临近产品生命周期某一特定阶段的“拐点”?多年以前就已出现有关“家庭机器人”的神奇描述,但是直到今天,由电脑控制的“家庭机器人”似乎离商业化推广和家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仍然相当遥远。
与技术开发相比较,成批制造与商业推广应当是较为容易的事情,然而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包括智能化办公和家庭管理在内的许多技术发明并未获得有效的商业推广,使得笔者产生这样的困惑: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是否因为倾向于青睐那些概念更为新颖的项目,从而忽略了对社会大众影响甚大的日常功能替代产品?与不断开发和深化某个现有产品的功能和服务相比较,他们是否对投资一个概念新颖的产品更有兴趣?
笔者所要指出的是,许多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告诉我们,技术进步并不一定意味着用户或消费者实际效用的增加,尤其是与这些产品的成本变动情况相比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很难在短期内由于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而获得明显的增加和成比例的上升。商业社会的竞争法则使我们难以看到行业内部的真实状况,我们经常被表面的技术进展所迷惑或者被商家的折扣所感动,我们似乎已经忘记投资者和生产者在投入生产之前都应当不厌其烦地反复询问和调查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因为我们已经逐渐从产品接受阶段中醒悟,正在或准备朝着大众化定制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