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两票制指的是什么:有没有蔺相如的详细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22:10:20

中文名称: 蔺相如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相关事件: 渑池之会
  相关人物: 廉颇 秦昭王
  生平简介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廉颇很不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蔺相如遭人陷害,蒙受不白之冤,被处以砍头挖心的酷刑。他的族人为此亦遭牵连。为了逃避官府追杀,同时为蔺相如鸣冤,他们将“蔺”字去头去心成为“门”字,并以示后人,不要忘了祖先所受的冤屈。

  秦用商鞅而强。蔺相如用于赵,未闻有何富国强兵之策。他之所以成名,拙见以为皆在秦王的谋算之中。蔺相如完璧归赵全是下三滥手段。他叫手下人化了装,抄小路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样不仅没有解决赵国原来面临的危机,反而把问题激化了。赵本惧秦,担心怀璧而遭兵祸。蔺相如一骗秦王说璧有毛病,并以碎璧相要挟。再骗秦王戒斋五日,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献璧。这样远不及坐在家里,谎称璧被贼人所盗来的安逸。蔺相如当面欺骗徒挑秦王之怒,秦王很生气,后果应该很严重,蔺相如之举是把赵国往战争的边缘上推。秦王一再受骗却仍未发兵攻赵,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秦无意因璧攻赵,赵妄作杞人之忧了。
  赵以璧为宝,秦以天下为宝。说是以城换璧,不如说是借此考查赵国国情。正如赵高指鹿为马,意在试探。秦王没有怒杀蔺相如,正说明他志不在璧而在天下。这是他在玩政治游戏,这样的游戏帝王们都喜欢玩。譬如若干年后又一位秦王为了确定消灭六国的顺序,用一个玉连环让各国想办法解开,以此了解各国君臣无能的程度。燕韩赵魏楚五国均束手无策,齐王亦因此愁眉不展。齐太后知道后取金锤在手,大呼“老妇解此环也!”她把玉连环击个粉碎,命来人包好回禀秦王。秦知齐尚存国威,因此长时间没有入侵。
  秦王志在天下,岂可因一璧而失十五城。天下一统,区区一璧何患不入秦庭。得民心者得天下,蔺相如应以此游说秦王。为一璧而弃十五城子民,这样天下皆怨秦王重璧而轻民。民心失,天下失,一块和氏璧又如何保得住?秦若夺一璧而激怒赵,赵必然举国相抗,此为明君不取。如此阐明利害,未必不能完璧归赵。丛事情发展的始末来看,秦并无夺璧之意。犹如下棋闲处落子,试应手而已。秦所惧者,若廉颇等死志之士也。蔺相如者,不过机锋之能,算不上雄才大略。秦王助他成功,恐怕也是闲处落子,使其掩盖廉颇之能,达到赵相秦用之目的。
  渑池会与荆柯刺秦时的环境相比较进行分析,蔺相如的成功似乎另有原因。秦统一天下后,卫士皆列于阶下,不奉诏不准上殿,以荆柯之勇尚且血溅秦庭。而渑池会上戒备森严,蔺相如以死相拼,竟能斥退环列武士,难免令人生疑。蔺相如两次成功都用了玩命手段,这在谈笑间杀人数万的霸主眼里,应当算个小混混而已。何况,向来被六国视为虎狼之国的秦,又岂会被区区一个文官吓倒?秦王似乎有意全其功,助蔺相如权倾朝野。这样,既可挑起廉颇妒忌,造成将相失和,又可诱导赵王看重口舌之才,为今后灭赵铺平道路。不久赵用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此后廉颇终不见用,只好老死乡野,赵最终因用人失察走向灭亡。
  蔺相如之能不过完璧归赵与令秦王击缶,做个外交大臣足矣。挂一国相印,是小才大用了。如此用才,其人虽贤亦误国。由此可见,选才难,用才更难。

  所以门氏一族才是蔺相如真正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