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橱柜报价单:谁知道安徒生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02:59:22
简单一点

【安徒生简介】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创作历程】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皇帝的新衣》。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
【人物影响】
人物奖项
为纪念安徒生在童话领域的杰出贡献,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了好书《我的童话人生》。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并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作品风格
与此同时安徒生不只是一个童话作家,他也写过诗、小说、剧本和游记,其中也有不少的名篇。安徒生在童话方面的作品,对世界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所起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他的童话作品受到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种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民主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的对立面是封建主义的残暴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无情剥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人民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安徒生在语言风格上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在作品的内容上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两种结合使他的作品在儿童文学中放出异彩,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生平和创作资料

安徒生一生大事记

时间 年龄 事件

1805 1岁 4月2日出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 11岁 父亲过世。

1819 14岁 9月5日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 17岁 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
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

1827 22岁 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上流社会」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 24岁 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
4月创作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 25岁 与里波儿芙伊格特的初恋失败。
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 26~29岁 28岁时,爱慕的露意丝古林与他人订婚,安徒生再尝失恋苦果。到国外旅行,包括德国、法国、瑞士、义大利等。
遭逢母丧,不久后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 30岁 开始写童话,1835年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35~1845 30~40岁 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此为第一时期——「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浪漫主义」。

1836 31岁 第二集童话出版。

1837 32岁 第三集童话出版。

1840 35岁 与瑞典歌星珍妮林得相遇,展开追求。直到1845年,两人关系由浓转淡。珍妮于1852年与他人结婚。

1844 39岁 写出<丑小鸭>自传性作品。

1845~1852 40~47岁 第二时期——「新的童话」:此时用童话形式写现实生活的故事,所以也吸引了成年人,让大人看了不得不深思。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852~1872 47~67岁 第三时期「新的故事」:此时作品为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虽然生活历练更深,思想视野更为宽宏,但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也相当丰富。有些则是用童话形式所写的散文诗。
1860年,发表<沙丘上的故事>。
1868年,发表<树精>。
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1870年11月11日出版,共七万余字。

1867 62岁 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 70岁 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的三个创作时期

安徒生第一时期(1835~1844):
说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浪漫主义」

安徒生第一集童话出版之后,当时以诗人厄楞士雷革(1779~1850)为首的「浪漫主义」运动正在丹麦进行。安徒生和当时的浪漫主义者不同,他那种富于想象的活泼文体丝毫没有华而不实的味道,而是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此期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国王的新衣》、《小美人鱼》。

《拇指姑娘》(1836)「再会吧,美丽的小鸟儿!」她说。「再会吧!在夏天,当所有的树都变绿的时候,当阳光温暖地照着我们的时候,你唱出美丽的歌声?我要为这感谢你!」于是她把头贴在这鸟儿的胸膛上。她竟马上惊恐起来,因为他身体里面好象有什么东西在跳动……

《国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海的女儿》(1837)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同时在她上面飞舞着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透过它们,它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们的声音是和谐的音乐……

安徒生第二时期(1845~1852):
新的童话——转向严酸的现实主义

安徒生此时期的作品从浓郁的浪漫主义转向严酸的现实主义,自诩为「新的童话」,不仅照旧为小读者喜爱,而且也吸引成年人——同时还使他们看了不得不深思。此期代表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和《影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1846)「祖母!」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这火柴一灭掉,你就会不见了,你就会像那个温暖的火炉、那只美丽的烤鸭、那棵幸福的圣诞树一样地不见了!」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都擦亮了,因为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母亲的故事》(1848)每一棵树和每一种花都有一个名字,它们每一棵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这些人还活着,有的在中国,有的在格陵兰,散布在全世界。……不过这个悲哀的母亲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弯下腰来,静听它们的心跳。在这些无数的花中,她能听到自己孩子的心跳。

《影子》(1846)「这未免做得太过火了!」学者说。「我不能接受,我绝不干这种事。这简直是欺骗公主和全国的人民。我要把一切事情讲出来——我是人,你是影子,你不过是打扮得像一个 人罢了!」「绝对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话!」影子说。「请你放聪明一点,否则我就要喊警卫来!」

安徒生第三时期(1852~1873):
新的故事——内涵已压缩到单纯「故事」的范围

安徒生此时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虽然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亦相当丰富,但其生活历练更深,思想视野更为宽宏。有时则是用童话形式所写的散文诗。此时期代表作品:《沙丘上的故事》、《树精》、《幸运的贝儿》。

《沙丘的故事》(1860)任何人的童年时代都有快乐的一面,这个阶段的记忆永远会在生活中发出光辉。……卵石拼成的一片图案——像珊瑚一样红,像琥珀一样黄,像鸟蛋一样白,五光十色,由海水运来,又由海水磨光……这一切都使眼睛和心神得到愉悦和娱乐。

《树精》(1868)我们旅行去。去看巴黎的展览会……这儿有埃及的皇宫,这儿有沙漠的旅行商队。这儿有来自太阳的国度、骑着骆驼走过的贝杜因人,这儿有养着草原上美丽烈马的俄国马厩。……我必须走进活生生的人群中去。在人群中跳跃,像鸟儿一样飞,观察,体验,做一个不折不扣的人。

《幸运的贝儿》(1870)每星期有个四重奏。耳朵、灵魂和思想都充满了贝多芬和莫札特的音乐诗。贝儿的确有好久不曾听到过优美的音乐了。他觉得好象有烈火一般的吻穿透了他的脊椎骨,一直渗进他所有的神经里去。他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