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军帽:诸葛亮的综合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14:38:13

诸葛亮的综合评价:
  1、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2、隋唐两宋
  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王勃:“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吕温:“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3、元明清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4、近现代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
蜀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与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现有“事后
诸葛亮”一说,意思是事后聪明。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和手推车(木牛流马)。

生平与功绩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家世二千石。9岁母亲章氏去世。12岁父亲诸葛圭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197年
叔父去世,诸葛亮和和弟诸葛均移居南阳郡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虽躬耕陇亩,仍志向远大,自比管仲、乐毅。后与徐庶,
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交好俱游学,曾求学于司马徽,庞德公等当时名士,并娶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
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封建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吴抗曹,并最终成功促进孙刘
联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平定荆南。后刘
备入川,诸葛亮坐镇荆州。但庞统的身亡使得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改命关羽负责荆州防务。
诸葛亮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
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
事。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对于诸葛亮何时当
政有争议。有人认为刘备一直十分看重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认为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实权推行自己的主
张。
诸葛亮主政后,先重建孙刘联盟,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南部的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在孟获率领发动叛乱。诸葛亮即亲率大军,
深入不毛,采取参军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打击为首分子,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和民众支持,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一
年多后,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
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的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魏国中病故于五丈原,归葬定军
山。
著作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对 (http://wikisource.org/wiki/隆中对) 》
《悼周瑜 (http://wikisource.org/wiki/悼周瑜) 》(亮本传及瑜本传未见,唯演义有载,恐非亮作,当为罗贯中之艺术添加)
《前出师表(http://wikisource.org/wiki/前出师表) 》
《后出师表(http://wikisource.org/wiki/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
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 (http://www.taosl.net/ys7.htm) 加以考证。)
《诫子书 (http://wikisource.org/wiki/诫子书) 》
《诫外甥书(http://wikisource.org/wiki/诫外甥书) 》
《将苑》(又名心书,多数学者认为非诸葛亮所作,多为后人托诸葛之名而作)
《马前课 (http://wikisource.org/wiki/马前课) 》(绝非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后人评价
陈寿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后面称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
遗,强不侵弱,风 化肃然也”
尚驰《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
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唐文粹》]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说,诸葛亮“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名为《蜀相》的七言律诗表达了其景仰之情,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状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简介
(181~234)

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 东沂水县南)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早孤,随叔父 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又往依荆州牧刘表,躬耕于 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素有大志,每自比于管 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 共图大业。次年,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 赤壁击败曹操。其后又进占荆州,袭取益州,形成了魏、 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禅 继位后,蜀汉事无巨细,都取决于他。他曾南征,平定 了诸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 汉中,六出祁出、多次伐魏,终因兵少势单,且粮草不 继,未能成功。最后病逝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 葛武侯。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其代表作有《出 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建兴六年上言》(又称 “后出师表”)、《正议》等篇。
《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是作者率军北伐曹 魏之前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表。表文分三段。第一段分 析了在天下三分中蜀国的危急形势,并告诫刘禅要继承 先帝刘备遗志,广开言路,注意刑赏公正,防止偏私用 事。第二段推荐郭攸之、费等文武大臣,希望刘禅亲 贤臣,远小人,经常征询他们的意见。第三段叙述了自 己受刘备三顾草庐以来的艰难经历,表示希望此次挥师 北伐能够克敌制胜,恢复中原,以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 之恩。表文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忠恳勤恪、贤明正派的性 格作风。文章叙事详切著明,说理透彻晓畅,既有强烈 的感情色彩,又具有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受到后代许多 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推重。宋陆游《书愤》诗说:“《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一个著名的 例子。
明代祝允明书诸葛亮《出师表》
《建兴六年上言》也分三段。首段述不能偏安于蜀 的道理,指出当时魏兵东下,关中空虚,正是进行北伐 的有利时机。二段列举了六条“不可解”,批驳某些人 想“坐定天下”的偏安主张。末段言天下形势多变,成 败难于逆料,更无必胜把握,只能去努力争取胜利。文 章同样表现了作者不计成败利钝,一心为蜀汉政权奋斗 到底的精神。末段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二句,概 括了作者的性格,显示了高风亮节,成为千古名言。对 这篇文章,有人据《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所 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怀疑它不是诸 葛亮作。不过从内容及风格上看,颇似诸葛亮手笔,而 且张俨是三国吴人,时间上与诸葛亮相距很近,伪托的 可能性不大。
《正议》作于建兴元年 (223),当时魏国司徒华歆、 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等各致书诸葛亮,陈说天命人事, 想使蜀国对魏称藩,亮作此文以绝之。所谓“正议”,即 有批驳邪说的意思。文章义正词严地指出,蜀汉同曹魏 的关系,是“据正道而临有罪”,所以曹氏必败;而华 歆等则是“徒丧文藻,烦劳翰墨”,白费心思。此文的 特点在于气势很盛,有一种从精神上压倒对方的气概。 据《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好为《梁父吟》”,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载其辞(“步出齐城门”), 这是今存诸葛亮唯一的诗作。诗咏春秋时齐相晏子“二 桃杀三士”事,全篇伤悼勇士无罪而被杀,对晏子作了 批判。诗篇语言流畅,又多用问答式,颇有乐府民歌的 韵味。所以有人认为此诗非诸葛亮作品,而是齐地土风。
诸葛亮著作,晋初陈寿即曾辑集进呈。《隋书·经 籍志》著录有《兵法》5卷,集25卷等。本集至宋减为14 卷。明代王士骐辑《武侯全书》20卷;又张溥辑《诸葛 亮丞相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1960年, 中华书局据清代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经整理校点, 出版了《诸葛亮集》,为现今最详备本子

聪明,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