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系统在企业重:穿几弹有几种?各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14:17:24
谢谢

穿甲弹是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

穿甲弹个个都长着非常坚硬的脑袋壳(即弹头),是坦克,飞机,军舰式装甲车辆的死对头.当然,对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样当仁不让.穿甲弹为什么本事这么大呢 这是因为:一,它的弹体特别结实,由合金钢(或钨,铀合金)制成,弹体前端都是实心的,还有防裂槽,不怕在撞击目标的瞬间破碎或折断;二,它的速度高,贯穿能量大,能洞穿较厚的装甲和流线型外形,同时还配有延期引信,在钻进目标"内脏"后再爆炸;三,它的射击精度高,加之身体都是流线型,能在飞行中减少空气阻力,瞬息间直接命中坦克或飞机等活动目标.
穿甲弹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在战场厮杀,当时,它主要对付装甲战船,用得还不普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面世,装甲弹才风风火火冲进战场,其性能也有了很大改进.这期间装甲弹是一种适口径穿甲弹,即穿甲主体的直径与穿甲弹弹体的口径相同.这类穿甲弹又叫普通穿甲弹.
穿甲弹的弹头不同,通常人们还把普通穿甲弹分为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前两种穿甲弹主要用来对付均质装甲,而后一种由于在弹头上加有风帽和被帽,因而穿甲能力强,可用来对付表面经硬化处理的非均质装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重型坦克杀上战场,装甲厚度达到150-200毫米.面对这样的"硬骨头",钝头和被帽装甲弹都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次口径超穿甲弹.所谓次口径,是指穿甲主体的直径小于弹径.
这种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弹体内,有一个用硬质合金制成的弹芯.由于穿甲弹是依靠弹丸的动能来穿透装甲的,因而当弹丸以高速撞击装甲时,强度高而直径细小的弹芯就能把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装甲的很小面积上,从而一举把"乌龟壳"穿透.

后来,坦克不肯示弱,又把装甲增厚,于是便出现了威力更强的超速穿甲弹.这种弹按其稳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弹丸自身旋转稳定的,另一种是借助于装在弹体上的尾翼稳定的.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依靠尾翼稳定的超速脱壳穿甲弹,也称作"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重量轻,初速高,再加上弹丸飞出炮口后弹托(卡瓣)在气流作用下脱落,使空气阻力大为减少,因而通过细而坚硬的弹芯能将大量动能集中作用在装甲很小的面积上(它的穿甲能量比普通穿甲弹大四倍),就好像用锥子扎鞋底一样,击穿很厚的装甲.

为了提高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性能,近年又出现了用高密度铀合金(比如美军使用的贫铀穿甲弹)和钨合金(比如中国99式)制作弹芯的穿甲弹,它们的穿甲本领更强,尤其是铀弹芯的穿甲弹在硬脑壳钻进装甲后,还能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使装甲局部熔化,发出强烈的白灼光.而且它的造价仅为钨合金的一半,所以目前各国都重视发展这些.

破甲弹和穿甲弹不同,它不是依靠动能来打穿"乌龟壳",而是利用"聚能效应"来显本领.所以它不需用高初速火炮发射. 破甲弹的战斗部是一个倒锥形的紫铜罩,锥心向内,锥口向外,引爆后,高温高压将紫铜罩瞬间熔化(铜的熔点低,且铜材质延展性好),形成向前喷发的高温高速金属射流,用这股金属射流的高温和压力来烧灼装甲钢,争取将其烧穿,高温熔流飞溅进车内,借此引爆弹药或油料,也能对车内乘员构成威胁。什么叫"聚能效应"呢 比方讲,太阳光用放大镜聚焦在一起,就能把手灼伤."聚能效应"又叫"门罗效应",它是1888年由美国人门罗在做炸药实验时首先发现的.这种将炸药能量聚集起来的效应,是通过在药柱端面上的椎形槽产生的.后来,人们又在椎形槽上加了一个金属罩(称为药型罩),使能量更进一步增大.当引爆药柱时,就会在槽的轴线上产生一股高速(达9000~10000米/秒),高温(1000℃以上),高压(100万大气压以上)的"金属射流",能将很厚的金属板击穿.

破甲弹的原理就是这种依靠"三高"(高速,高温,高压)来制服坦克.在威力极大的金属射流面前,厚厚的装甲就好像一堵被高压水枪喷射的土墙,顷刻间土崩瓦解.

破甲弹的品种很多.早期使用的破甲弹,多采用旋转稳定方式,即弹丸绕自身轴线旋转.但由于旋转影响射流的稳定性,使破甲威力下降,因此现代破甲弹便采用不同方式消除旋转的影响.其中一种被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滑膛炮来发射破甲弹(后来线膛炮也能发射,并使之不旋转),弹体不旋转或微旋,而以尾翼稳定弹丸的飞行,这与前面提到过的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道理一样,它们都比由线膛炮发射的旋转稳定的同类弹丸威力强,而且能击穿夹心饼干似的多层复合装甲.目前,坦克炮常配用的长鼻式固定尾翼破甲弹,就是一种破甲威力大,飞行稳定好的反坦克弹药,被广泛使用.

另外,近年来出现的反坦克子母弹和制导炮弹,可以说是破甲弹的表兄弟,因为它们都是按照破甲弹的作用原理来破坏坦克的.

穿甲弹,又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的出现给坦克带来巨大灾难。其主要特点:该弹是依赖于弹丸本身的质量和火炮初速穿甲的,因而弹丸越尖硬和飞行速度越大,穿透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弹丸命中坦克装甲时,比动能越大,穿甲威力就越大。

M995穿甲弹(Armor Piercing,简称AP)是美国为发射M855弹的步枪和机枪所研制的穿甲弹,是在1992年开始作为士兵强化计划(Soldier Enhancement Program,简称SEP)的一部分而开发的,目的是增强士兵对付轻型装甲车辆的能力。同时开发的还有7.62mm NATO口径的M993穿甲弹,两弹尺寸不同但结构一样。在1997年4月对俄罗斯的BRDM-2型装甲运输车进行了试验,M993/M995弹在穿过车体一侧后仍有足够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