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冷加工后硬度提高:谁有有关"革命样板戏"的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1:45:34
谁有有关"革命样板戏"的论文?注意!不是要作品!!!!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当中,革命样板戏在中国文艺园地百花凋零之中
一花独放。如今,中国大陆老百姓在文化艺术方面有了同当年不可比拟的多种选择,但是,当年的样板戏
却多次掀起重演热潮。海外的大陆学者认为,样板戏虽然在政治上已经被否定,但是它在艺术上仍然是京
剧现代戏非常成功的改革例子。而民间对样板戏的热衷还有一层怀旧的情感。
*艺术成就值得肯定*

如何解释样板戏在中国大陆仍然受到欢迎的现象?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现在美国纽约州凡萨大学任中国
文学和亚洲研究副教授的都文伟说,样板戏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现象,今天有人要求复演又是个文化现象。
他说,样板戏是现代戏中改革非常成功的例子。虽然政治上的创作原则,如“ 三突出”,已经被彻底否
定,但是其艺术上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都文伟说:“它成功在于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现代生活,在音乐方面的改革,在舞台艺术上,包括布景等
的改革。新戏在艺术方面有它可取的地方。比如说有些唱段流行,你现在搞新戏,很多戏它不流行,那么
其中有个唱腔的问题。样板戏的唱段容易上口。”

*引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回忆*

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国际资讯中心邀请都文伟教授和四位前中国大陆京剧院的演员最近在法拉盛图书馆举行
了一场文革样板戏的演讲与示范特别节目,希望通过这个节目告诉听众什么是样板戏,它同传统中国戏曲
的传承关系和异同。

国际资讯中心负责节目的图书馆员李江琳说,台湾来的移民不了解样板戏是什么。李江琳说:“台湾来的
移民只听说过样板戏。我有一个同事以为我们说八个样板戏是开玩笑。她不知道我们真的是八个样板
戏。”

而大陆的侨胞喜欢样板戏很多因为了怀旧。李江琳说:“我说的这个怀旧不是说怀念当时的这种状况。而
是当时的文化现象能够引起你对青年时代、少年时代甚至童年时代的一些回忆吧。”

*现代戏和传统戏*

应邀出席演讲会进行示范的有原山东京剧院著名张派青衣薛亚萍、原天津京剧团著名老生武广生、原山东
中山京剧团著名文武小生房玉鳞和原上海京剧团文武丑角韩奎喜。他们在文革年代都参加过样板戏的演
出,有的还是当时样板戏的担纲主角。他们通过示范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
片断,以及传统戏《四郎探母》、《五家坡》、《甘露寺》等片断,说明从演员发声到程式动作设计,现
代戏都是从传统戏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既有同也有异。

韩奎喜说:“比如说我唱小花脸的,我演崇公道,一开始上来就是:‘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
公道,只有天知道。’现代戏不可能这么念,比如我演的鸠山,‘老朋友,你好吧,怎么样?’他讲的都
是普通话、白话。”

*华人观众的反应*

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不同地方的华人,甚至还有不少欧洲移民都饶有兴趣地出席了这一活动。来
自大陆的观众有的随着台上的艺术家的示范情不自禁地合著拍子跟着唱起了熟悉的曲调。原在中国大陆是
国家干部的邓丽丽和他丈夫张云争说,他们在大陆都并不喜欢京剧,但是今天在这儿却听得感慨万千。张
云争说:“我感到她在这唱我听得挺好听,挺亲切,而且也勾起我那个年代吧。而且这些艺术家们,一边
打工,一边还想着我们这些人,很难得。”

一位二次大战时来美国的老华侨说,当年管这些唱戏的叫戏子,现在看到大陆培养的艺术家的素质真好。
老华侨说:“他们唱的《红灯记》的词写的真好,我听得眼泪都要来了。”还有一位自称是慈禧太后第四
代的那拉氏老太太也激动地鼓励艺术家们要好好保留中国的国粹。那拉氏说:“我是清朝西太后的家族,
西太后从前在皇宫里都是演戏看戏,我希望你们能够非常努力把这个京剧继续研究下去。能够发挥到世界
上各地方。”

*样板戏与文革政治*

不过在演讲会上也有听众质疑,从教育、社会的观点来看,今天样板戏是否还有发展的必要。在凡萨大学
讲授中国文学、戏曲的都文伟教授说,样板戏只是现代戏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而现代戏在整个历史
时期中是京剧改革过程的一部份。因此今天并不存在发展样板戏的问题。

应邀与会示范的艺术家们表示,文革旗手江青为创造样板戏确实起了关键作用,但并非她一人的功劳。现
代戏改革从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江青为了替毛泽东发动文革制造舆论,利用了当时京剧现代戏的改革成
果,动用了巨大的国家资源,动员最优秀的文艺人才,耗时十年为其服务。当时在艺术创作方面对她有不
同看法的艺术家都被说成犯了政治路线错误受到了残酷的政治迫害。

“我个人观点,样板戏没有传统戏的韵味。建议还是多欣赏一下传统戏。”(此为在下一家之见,还望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