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修士申请条件:辩题正方“西部大开发教育先于经济”。急用。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2:10:48
辩论赛中要用的,谢谢。急急急!!!!!

教育赶超应当先于经济追赶

  2003-12-31 12:51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保平 段晓燕 上海、北京报道

  经济追赶人才为先

  《21世纪》: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曾经有三次著名的经济追赶:美国对英国的追赶、日本对美国的追赶、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在经济追赶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人力资本的先行追赶。到1954年,彼得·德鲁克指出“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这对我国的人力资本开发有怎样的启发?

  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在20世纪后半世纪,国际学术领域中形成了一个观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和其教育发展分不开的。世界各国也都将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支持因素。

  这三次经济追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案例,还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案例。1871~1931年是美国迅速超过英国的重要时期,也是美国人力资本对英国加速追赶的时期。1870年美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英国的87.5%,1913年提高到了91.2%,而日本1913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对于美国的68.2%,1992年为82.4%。而在韩国对西欧国家的成功追赶中,加速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65~1992年间,高等教育入学率是每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

  这三个典型范例都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导,而其中,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是重中之重。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现在的问题关键是,中国如何从一个人口大国迈向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从而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人力资本。中国完全有可能借鉴日本、韩国等的模式,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先于经济的追赶。

  《21世纪》:最近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以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那么我国目前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谈松华:近几年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很多,主要有四大问题,简而言之: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体系不全、机制不活;同时也面临着四大主要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在提高,知识革命和新经济应对,还有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赵曙明:我认为,从基本上来看,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上的投资与国家的经济增长不相称,国家的基础教育投资不够。从每年的教育经费来看,无论是从比例还是从平均角度看,我们在发展国家中都是很低的,更无需与发达国家比了。如何系统地提高国民素质问题,任重道远。因为,基本教育状况直接决定了中国劳动力的素质和效率,从劳动力来看,中国人均教育年限刚刚达到8年。

  另外很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体系的改革不够,比如对教育主体的限制、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整合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政府负责的是对教育质量的管理,而不应该就市场主体做更多限制。从国家来说,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培养优秀的人才,不仅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同时要把国外好的教育资源吸引进来,不要管得那么死。比如关于文凭的承认和受教育的年龄限制。我们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政策好多年了,但如何科教兴国,究竟如何把教育与科技兴国落到实际还是要深入研究的。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1世纪》:国际环境在变化,国内的经济发展以及各种改革也在同步进行,在全球化浪潮下,教育制度也必须做出适当的改革,但问题是怎样进行改革?

  谈松华:改革是必然的。在今年由教育部组织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并提出了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从2002~2010年,将是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关键期。这期间,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十分突出;来自中高等教育的就业压力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农村转移人口的双重压力,将是这一期间最大的挑战,这期间必须坚持发展的主题,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争取从教育欠发达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2011~2020年,是全面提升期,力争从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向教育较发达国家转变;2021~2050年是追赶超越期,力争从中等水平国家迈进人力资源强国。

  《21世纪》:我们看到,一些在教育方面相对已经很完善的发达国家也都纷纷在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如美国、韩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大概是怎样的呢?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该如何进行?

  谈松华:是的,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教育和人力资源体系的改革。比如美国,美国的教育体制一贯尊重个性和创新,重能力而较轻知识,所以美国“911”之后制定的《2002~2007年战略规划》,提出了6个发展目标:创造一个有成就感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成绩;创造安全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使教育成为一个重视实证的领域,提高高中后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和途径。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对教育更加重视了,2001年1月,韩国的教育部改变为教育人力资源部,部长是副总理级,并成立了由12个政府部门的部长组成的“人力资源开发会议”,政府还颁发了《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韩国的目标是到2005年,使韩国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跻身世界前10名。

  赵曙明:目前,世界各国人才竞争现状主要集中在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就是为了吸引中国的高层次人才。从我们国家来看,这方面人才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还远远不够。目前国外的教育体制改革都是加强本国人力资源发展的力度,像韩国等,都是把人力资源作为本国最根本的资源。

  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最直接的体现在各地区之间,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中也纷纷提出人才口号,比如上海提出“人才高地”,北京提出“人才之都”,深圳“人才特区”,江苏“人才强省”口号等。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把人才问题变成战略问题。而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落实人才政策,创造更好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能够成为学习型人才和学习型组织。

  虽然各国竞争人才力度加大,但是从目前人才流动来看,只要我们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成长环境好,我们的人才还是愿意回来的。从台湾地区和越南的经验看,也有这样的趋势。另外,对于我们管理者来讲,是如何做到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问题。

  《21世纪》:中国要建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建立框架体系?

  赵曙明:建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从战略的高度看人才问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转变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变化反映了国家、地区和全球日益激烈竞争的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力特征、政府政策、法律和行业技术经济特点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组织在反应速度、产品或服务质量、组织结构形态、技术创新等方面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需要,以此来维持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对企业来讲,要明确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关系,应该从人力资源的问题来考虑企业战略,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有没有人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集中于改变组织结构和文化,提高组织效率和业绩,开发组织特殊能力,以及管理组织变革。

  依靠核心人力资源去建立竞争优势和依靠员工实现战略目标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对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我们要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才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问题。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保证人才战略的实施。比如,像江苏几年前提出的“三三三”工程,就是通过某种政策措施来保证人才战略的实施。

  《21世纪》:一个好的教育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贯彻,将受社会各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涉及到如公共治理、财政、法律等多方面问题。那么,教育改革中的关联问题将怎么解决?

  谈松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政府、法律和市场是整个教育和人力资源体系的支配力量,所有关联问题的出现都是这三方力量的结果,所以解决也有赖于这三方。其中,政府将是主导者,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建立居于核心地位的人力资源与教育统筹机构来实现,所以首先要建立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统筹管理体系。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政校分开”,建立公共政策决策咨询论证制度以及问责制度,构建现代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扩大政府对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的投入的同时培育社会参与和市场导向的机制,当然,还要加强立法,学习型社会需要一个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