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货清单模板:我想写篇关于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研究性课题,请问有谁较了解的能帮我理一个报告思路出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7 16:37:46
中国动漫有着比较长的发展史,可是却远远比不上日本动漫的人气与销量,这不但给日本一个依靠发展动漫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充分理由,还让青少年对中国动漫彻底失掉了信心!
这其中的根源有哪些呢?我们怎么做才能掀开中国动漫新的一页,扼杀日本人让动漫销售额达到中国GDP的1%的企图呢?
请哪位高人指点一下我吧~~谢!
请您们为我
讲解一下国产动漫和日本动漫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比较分析其发展悬殊的部分原因;
评价一下日本的经典动漫的内容和画工有什么经典之处,它们受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评价一下国内几部大型动漫的内容和画工, 总结下它们与日本动漫的主要区别之处。
(您知道多少告诉我多少吧)
请各位为我讲详细点,重谢啊!

请各位贤能志士帮助我为中国动漫事业做出点贡献哈~~谢谢了!

顺便提下,宫崎骏的漫画我有看过啊,我很想听听你们对这些经典之作的理解!~~

中国主要并不是发展在动漫事业上~~中国的动漫都是为了教育小朋友而创作的!这就有了局限性.但日本的动漫主要是为年龄大一些的多数人群设计的,而且制作技术精良,这点我不得不承认...现在国内多数人群也已经离不开日本动漫..这个也是没办法的!
只要中国能够有多数人才投入到国内动漫发展事业的话应该会好一些..也必须要改变动漫只是为儿童设计的这个观念!这个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有什么不对还请见晾!

决定日本动漫的是一群有头脑有创意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中国作动画的基本都是不思进取的,单纯的机械运作,目的是把东西做出来
丝毫不去考虑做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价值,为什么去做它,做出来会不会有人看

除非把制作班底大换血,不然再过十年也赶不上日本十年前作的东西

你们没发现吗? 许多成人看日本动漫会感动的哭...
看中国动漫没有吧...
日本动漫故事情节能抓住人的心理
这就是差别!!! 另外一楼说的对 中国动漫都是教育孩子的!

补充一句 大家有没有发现 日本动漫的坏人都不纯粹是坏人
每个坏人背后都有一段凄惨的背景 ... 最终比不得已变成坏人的

我在想这就是日本思想 他们在修补自己的罪过 侵华也是比不得已!?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中国漫画的发展,可划分为7个阶段。
清末民初
中国古代已有以讽刺为目的、具有漫画特点的绘画,但未形成独立的画种。到清末民初,漫画才作为独立画种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称作讽刺画、寓意画、时画、谐画、笑画或滑稽画。近代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的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富有民间年画特色的《射猪斩羊图》等漫画宣传品。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刊登的《时局图》,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报刊漫画。
辛亥革命前后刊登漫画的报刊,有上海《神洲画报》、《民权画报》、《真相画报》,广州《时事画报》,北京《白话图画日报》,天津《人镜画报》,以及同盟会在日本出版的《民报·天讨》等。作品有《袁世凯骑木马》(张聿光)、《内阁总理》(何剑士)、《老猿百态》(钱病鹤)、《官与民之担负》(马星弛)等。技法上主要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画法。
五·四时期
五·四运动中出现一些革命群众绘制的漫画传单,如《全国同志莫被日奴耻笑》、《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等,具有极大的鼓动性。漫画家的作品,有《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沈泊尘)、《民气一致之效果》(马星弛)等。但杜宇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的个人画集。1918年沈泊尘创办的《上海泼克》,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漫画刊物,其中的《虽不中亦不远矣》一画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鲁迅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经提出讽刺画应针砭社会的锢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
20年代
随着丰子恺的子恺漫画在《文学周报》上刊出,从1925年起中国正式开始使用漫画名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革命军中的群众漫画宣传活动蓬勃开展。漫画家黄文农、叶浅予、鲁少飞等曾投身到北伐军中,从事漫画宣传工作。
黄文农是这一时期卓有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他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漫画有《丢脸》、《面和心不和》、《大拳在握》等。丰子恺的古诗新画和描写儿童天真稚气的漫画,受到人们的喜爱。1927年由丁悚、张光宇等人发起成立的漫画会,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该会于1928年出版了《上海漫画》周刊,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漫画家,在中国漫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0年代
漫画创作出现空前的繁荣。上海出现大批漫画刊物,如《时代漫画》、《漫画生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漫画界》等。其中《漫画和生活》(《漫画生活》的后身)和《独立漫画》曾遭到国民党当局查禁。张谔、蔡若虹作品的进步倾向尤为鲜明。叶浅予的长篇连续漫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在团结漫画家和培养漫画新人方面贡献突出。
这一时期的漫画在形式风格上呈现出多姿多采的面貌。存在的问题是刊物上出现不少低级趣味的作品。1936年在上海举办了第1届全国漫画展览。与此同时,苏区革命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中,群众性的漫画宣传活动非常活跃。此时期,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指出“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并认为漫画“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成立了漫画界救亡协会,并出版会刊《救亡漫画》。同年8月由叶浅予、张乐平、特伟等人组成漫画宣传队,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进行抗日救亡的漫画宣传活动。漫画宣传队自到达武汉后,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领导,在周恩来、郭沫若指导下工作,出版了《抗战漫画》。
1938年在武汉成立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漫画家们为争取抗战救亡最后胜利,展开了一场漫画战。抗战后期,漫画宣传工作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压迫和限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漫画家们仍通过举办漫画展览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大后方”的社会黑暗,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如叶浅予、丁聪等人的八人漫画联展和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廖冰兄的《猫国春秋》等专题展览。
与此同时,解放区的漫画家如华君武、吴耘等更加自觉地把漫画武器的锋芒指向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消极抗战的国民党反动派。此时期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有《漫画艺术讲话》(黄茅)、《漫画的描法》(丰子恺)。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的漫画作为一种艺术武器,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威力,紧密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传大进程。同时,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华君武是解放区有突出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等。重要作家作品还有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等。
国统区的漫画配合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米谷是颇有代表性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蒋小二过年,过了今年没明年》等。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与学生运动相结合,在上海巡回展出《春梦图》、《送葬曲》。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丁聪的《现实图》也是此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各地的群众爱国运动中,特别是学生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很有战斗性的漫画宣传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0年代初期漫画创作出现新的高潮,漫画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漫画迅速兴起。1950年创刊的《漫画》月刊(米谷主编)历时10年,对提高漫画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培养青年漫画作者,做出了贡献。1956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首届全国漫画展览。1957年一些漫画作者被错划为“右派”。
60年代后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不少漫画作者遭受迫害和批判。1976年后,漫画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并得到迅速发展。此后出现漫画创作的新局面。内部讽刺漫画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幽默漫画、科学漫画等受到人们的欢迎。1979年《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创刊,各地的漫画报刊也相继问世。漫画学会、研究会等也在各地纷纷成立。1982年举办第2届全国漫画展览。1984年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参加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活跃在这一时期的漫画家,有华君武、方成、米谷、廖冰兄、丁聪、张乐平、王乐天、英韬、江有生、李滨声、江帆、苗地、于化鲤、韦启美、詹同、毕克官、缪印堂、王复羊等。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有《漫画漫谈》(沈同衡》、《我怎样想和怎样画漫画》(华君武)、《幽默·讽刺·漫画》(方成)、《中国漫画史》(毕克官、黄远林)等。198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广大专业和业余漫画作者正在为繁荣发展中国漫画艺术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漫画的特点主要是:
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
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
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人对漫画的钟爱可以追溯到很久远。中国的象形文字就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人类从很早就懂得把某些画面连接起来表述事物的演变,于是就有了早期漫画的雏形。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公元10世纪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就已具备了这种雏形。这幅古代组画用5个前后联系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南唐官宦豪门奢华的夜生活。后来,印刷术的应用,使象明代以著名美女故事为题材的「飞燕外传图」「会真记图」等早期漫画出版物得以留传至今。
现代中国漫画是20世纪初出现的,她沿著连环画和四格漫画这两条轨迹,历经百年演变。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率先出版系到“连环图画”,采用一文一图,上文下图的形式,共出了「三国志」「水浒」「西游记」「封神榜」「说岳」和「红楼梦」等6部,每部又分多集,如「连环图画三国志」就有24集。这套规模浩大的连环图画,明白宣称它“男女者幼,娱乐大众”的性质。正是他们瞄准了这一大众文化的定位,才使连环画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后来改称连环图,形式也有所变化,文图的位置更改为上图下文。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连环图的一次大发展,大提高。大批画家包括一些著名画家参加到创作行列,许多优秀作品相继问世,故事题材从改编文学作品到反映现实生活,十分广泛。连环画读者不仅仅是少年儿童,也有不少成年人,她已在人们生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连环图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和绘画的艺术性,但表现形式还是一图一文。
十年“文革”中连环画几乎停顿,文革后再次大发展,并进入她的全盛时期。1981年,「连环画报」月刊创下了她的历史最高发行记录,每期销售110万份。一批思想活跃,富于创新的青年画家参与创作,打破了单线勾勒等传统格式,在构图、塑造形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但是连环图的基本模式没有改变,仍然无法通过画面表达故事深层次或细微的内容。
就在这同一时期,广泛采用影视手法的漫画正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波斓壮阔地兴起,而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中国孩子们的视读要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连环图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种替景下,连环图从她的高峰急剧下跌。到80年代中期,只是短短几年间,本来到处可见的大众读物,几乎在书店绝迹,连环图杂志退出报亭、书摊,剩下的只是那些坚贞不渝的老读者。
一图一文的连环图经历近百年的兴衰,数次起伏,几度辉煌,最终退出了大众文化的行列。但是,她曾经在社食文化生活中拥有的地位,在绘画艺术上立下的丰碑,还将影响着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漫画。
四格漫图差不多和连环图同时起步。1928年,叶浅予的「王先生」开始在「上海漫图」杂志上连载,随后又推出了「小陈留京外史」。两部作品先后连载10年,作者以喜剧式的讽喻手法揭示了小市民生活和官场丑态,在中国漫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937年,冯棣开始在「银线画报」上发表「老白薯」,1941年又在「天津画报」上连载「老夫子」,深受读者喜爱。
从50年代起,身居香港的王泽接著创作「老夫子」,使老夫子和老白薯(大番薯)名扬海外。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流浪儿三毛在《小晨报》上出现,1945年开始连载「三毛从军记」。1947年连载「三毛流浪记」。从此,作者笔下这个流浪儿的苦难和反抗深深打动著千百万读者的心,三毛这颗璀璨的明星一直留在几代人的记忆中。这几部作品的成功,主要在于塑造了鲜明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漫画人物。在这之后,尽管四格漫画延续不断,也不乏好作品,但却很难并看到具有那种影响力的漫画明星。

中国的是根据自己的历史来写或画的`
日本的是空想或大胆的自我创作而已``
有一点抵止日货第一就OK了`

看看宫崎骏的动漫,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