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带铂金有什么好处:请找有关"谈竞争"的议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8 09:52:07
速度

谈谈竞争的辩证法

时下有一种时髦的名词,就是竞争。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大概就是竞争的意义。竞争是个好东西,自从改革开放后引入竞争机制,我国经济的面貌就一举改变了。现在竞争已无处不在。选拔干部要通过竞任,还要定出任期目标,不但要说得好,还要干得好。开发产品要通过市场竞争,把产品放到市场上较量一番,才能分出输赢。80年代彩电市场群雄逐鹿,为了减少重复建设,国家对彩电实行定点生产,但经过几年的竞争,许多定点企业惨遭淘汰,而一些非定点企业则脱颖而出,创出了名牌。显然,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则,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有些和尚常常把好经给念歪了。例如一些人无限夸大竞争的功能,把竞争简单引入单位内部,重复设岗,一种产品由几个部门生产,美其名曰:竞争出效率。殊不知,竞争也有两种,用体育比赛做例子最形象,一种是对抗性竞争,找出对手弱点击败对手,如拳击、柔道、球类;另一种是竞技性竞争,学习对手的优点完善自己,提高运动水平,使自己更快、更高、更强,从而取得胜利,如田径、体操、游泳等。前一种竞争主要适用于不同单位之间,后一种竞争则主要适用于一个单位内部。只知有争,不知有和,事事处处都要求竞争,每个单位都要制造出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虽然会创造出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但同时也会涣散整个团队,弄得人际关系紧张,使好的经验无法共享,降低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也会降低全体人民的生存质量。因此,几乎所有大的跨国公司都是在内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严禁内部竞争,通过这种严格的计划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其实,决不是只有竞争才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之间的联合更有利于管理的加强和效益的提高。分开五指不如攥成拳头更有力。这方面美国人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我们看,全球飞机制造业的老大老二波音和麦道实现了联合,IT产业的巨头惠普与康柏也实现了联合,媒体业的大哥大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实现了联合,这种联合体现了一种企业精神,即追求更大更强。反观我们自己,过于强调竞争,许多企业稍稍发展得大一点就要分家,人人都想做老大,宁作鸡头,不作凤尾。就拿酒的生产来说,某人口小省,仅地方品牌的酒就有好几百种,如此小的规模谈何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保护和对外地酒的封锁,这些酒厂怎么生存?

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热门话题。“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改观,知识分子成了香饽饽。但由于不恰当的竞争观导致在许多知识产业单位知识经济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与物质经济相比,知识经济的优势在哪里?就在于知识所具有的特性。特性一:物质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较高,而知识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很低,有些几乎为零,如专利技术、图纸、软件、音像制品、出版物等,其再生产的成本非常之低。特性二:物质产品在同一时间只能用在一个地方,而知识产品可以同时用在无限多地方,如一个螺丝钉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其他地方,而一个点子、一种方法、一种理论都可以被任何人同时使用。特性三: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既定的,而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则有较强的扩张性,用得越多其扩张性就越强,如螺丝钉的作用就是固定物体,而一个点子到了不同人的脑子里,就会引发不同的联想,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点子。特性四:知识产品的所有权不易保护,因此,有必要把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知识产品的这四大特点决定了知识产业的特性,即强调团队精神,强调知识共享,强调规模经济。一个单位知识产业的特性越突出,知识经济的优势也就越明显。然而这个单位内部如果有不适当竞争,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互相防范,思想不能交流,知识不能共享,就会使知识经济的优势在这个单位丧失殆尽,造成知识和人才的严重浪费,严重制约这个单位的发展。如果这种现象存在于多数单位,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造成严重制约。因此,在知识产业,企业内部管理的改善和不良竞争观的扭转,将极大地促进知识产业的发展,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鼓励支持竞争,引入竞争机制,必须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果我们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精神生活水平却下降了,很难说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生活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家庭生活中,一方面体现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一般是比较温馨的,没有严酷的竞争,也千万不要把竞争引入家庭。只要全家人相亲相爱,各尽所能地为家庭做自己的贡献,大多数家庭都能获得幸福。理想的工作单位应当像一个大家庭,使全体职工都能获得幸福,但现实中一个单位的职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可能像一个家庭成员那样完全无私地奉献,于是就有了分配制度,按照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分配,多劳多得。这就产生了竞争,但这种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只要不过多地跟别人比,能力差收入低的人也能比较愉快地工作。然而,有的单位却认为这样不好,要求强化内部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内部竞争的方法多种多样,以末位淘汰制最为典型,也最为残酷。可以想象,在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单位,每个人都会奋勇争先,但每个人又都天天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可能获得了效率,却使所有人都失去了快乐。这种竞争方式值得提倡吗?更何况有专家研究成果证明,这种竞争未必能够使效率得到提高,反而可能降低效率。

还有,竞争是有阶段性的,在目前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道德水平都还不高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竞争这种机制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但竞争并不是万能的。有专家在对人的表现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结论,最佳的表现不仅不需要竞争,反而需要没有竞争。当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的道德水平极大提高时,人们的学习、劳动和发明创造将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快乐源泉,从而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而不再需要通过竞争来刺激。当社会物质没有极大丰富时,是否非竞争就不能提高效率呢?也不一定,专家举出的儿童学习的例子很有说服力。幼儿学习走路和说话都是在无竞争状态下,除了残疾儿童外都能顺利完成,并无什么差别。而一旦进入学校教育阶段,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智力发育偏晚或者对某科学习尚无兴趣的儿童的自尊受到伤害,进而使他们产生了学习障碍,有的甚至影响他们一生。说明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竞争,会对争强好胜的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但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会产生抑制作用,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从众多大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看,似乎还没有为了竞争而成功的,相反,绝大多数成功科学家的研究是出于兴趣,绝大多数成功科学家的研究环境是没有竞争的压力,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可见,对竞争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要研究竞争适应的范围和条件,还要研究竞争的副作用,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鼓励竞争,一定要看在什么范围的竞争,不能是竞争就鼓励,那样就会陷入竞争的误区。作为领导,要分清不同性质的竞争,制定不同的竞争规则。为了区分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可以把内部竞争称作竞赛。在全社会范围内鼓励竞争,在一个单位内部则提倡竞赛。在鼓励竞争的同时,还应提倡联合,只是联合比竞争更复杂,对企业家的要求更高,还要求企业家观念的更新,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不断学习企业联合中的知识和技巧,从而促进我们的企业联合。政府部门不能因为企业联合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就采取拉郎配的办法,那样做无异于拔苗助长,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