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体育教练:帮我找下有关交流的议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杭州交通信息网 时间:2024/04/29 20:14:33
议论文

1.鲁迅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文学为武器,深刻揭露封建主义、军阀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他积极支持并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人民解放而战斗,表现出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气节;他尖锐揭示了国人身上存在的国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渴望以理性精神开启民智;他在严格解剖他人的同时,更加严厉地解剖自己;他面对残酷的文化围剿,以坚韧的战斗精神不懈抗争,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和领袖;他坚持文艺为人生为革命的道路,始终“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用如椽巨笔,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历史责任。鲁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笔、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以其一生的辉煌业绩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崇高地位。鲁迅留下文化遗产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2.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3.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孙建文帝继位。因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继位,这是合乎“游戏规则”的。不久,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发动叛乱,谋篡帝位。此事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建文帝奉遗诏继位,事属正当,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朱棣发动叛乱,无任何正当理由可言,亲叔叔对亲侄子,竟趁丧事进行夺位,行为卑劣,为朝野正直人士所不齿。他使尽了阴谋诡计,包括收买宫中太监,探得虚实,后来居然得逞,攻入南京。方孝孺是明初的重要学者,一代儒宗,为天下读书人所推崇。朱棣自知理亏,又想利用方孝孺的声望,请他起草即位诏书,多说几句漂亮话,以掩饰自己叛逆、篡位的丑行,结果遭到方孝孺的严词拒绝。于是朱棣勃然大怒,杀戮极惨,不仅诛了方孝孺的九族,还杀了不少他的门生好友,凑成十族之数,共杀873人,受牵连发配充军者还有一千多人。
在这次事件中,方孝孺慷慨就义,视死如归。朱棣也并不是胜利者,他想靠方孝孺草诏为自己涂脂抹粉的企图彻底失败,“逆臣篡位”的结论永远记载在历史上。

4.清朝末年,谭嗣同为寻找富国强民之路,不断艰辛探索。戊戍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生,以"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我谭嗣同始"的英雄气慨赴死,来唤醒民众。

自己再查一些吧~~~